6.9万亿?还是更多?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
所有人都在说风险——地方融资平台酝酿着很大风险。当这样的风险真正出现的时候,中国经济有可能陷入一个更深的泥潭。
没有任何一个预言家知道危险何时来临。不过一幢看似坚固的大厦的倒塌,最终可能缘起于一道细小的裂纹。现在,正是观察那些裂纹的合适时点。
6月份,有关部委发布规范融资平台的新规,一个月过去,市场在等待最终落下来的靴子——那些具体的操作方案,地方融资平台将在一轮关闭和整合后换了新颜,又或者那些潜伏的风险将在退潮后不期而至,市场也在等待答案。
始自2008年底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的地方投资新 “大跃进”中,各地上马了很多新项目,项目资金来自国家财政、银行贷款以及地方融资。一时间,各路资金如滚雪球般涌向地方,若干个新城、更多的新区规划在全国各地涌现。
这也导致了2009年开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流向这些地方融资平台的银行信贷呈爆发式增长,这些贷款背后都有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的承诺或担保,这些债务增加的速度和规模成为了问题。
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去年新增贷款40%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为了维系已启动项目的资金链,未来地方融资平台仍需要继续借债,有专家预测,到2011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将会高达12万亿元,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至15万亿元。
这些贷款对应的项目中,有很多都是公益性项目,没有盈利,以土地收入作为还款来源。而土地正是地方融资链的关键一环。
这成就了地方政府的抬轿游戏。2009年,政府通过抬高土地价格获得更高的土地出让收入,注入融资平台公司解决基建项目资金,而更高的土地价格,也帮助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担保品,获取更多的信贷资金。
在土地价格预期平稳或增长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风险比较小的抵押。但是如果土地价格下跌呢?就像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那样,也像未来几个月可能发生的那样。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必然影响到房价、地价乃至土地成交的变化。而这也将成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暴露的开始。
如果成交放慢,土地价格下移,地方融资的整个链条都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但是无人能够预估风险的程度和范围。种种乱象背后,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财政部很难掌握,发改委没有完整数据,银监会的调研也只是冰山一角。
6月,国务院下发19号文(《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后,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对年度债务进行清理核实,结果还不得而知。但就政策层面来说,融资平台也将面临分化。只是没人知道,这会消弭风险,还是暴露那些“裸泳者”。
这正是我们呈现这组报道的初衷——在各方严控的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到底在发生着什么?我们无意成为预言家,但我们看到,那些以并不可靠的理由编织的融资链条,在2010年的这一轮调控中,确实已经隐现着脆弱的裂纹。
在很多人看来,目前出台的政策,对省、直辖市以及重点城市的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太多影响,主要对二、三线城市和县级融资平台有很强的杀伤力。
因为这些地方的融资平台的确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环境、购买力还没有那么高,但平台公司却承担大量项目工程,大量贷款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偿债来源。这些公司可能随着19号文件的落实大量解散和合并。他们都在等待关于19号文的相关细则。
那真的会是救命稻草吗?
就在本组文章刊发时,我们获悉,银监会和财政部正在拟定相关细则。决定地方融资平台命运的轮盘已经开始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