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的重大污染事故,不仅让陈发树陷入困境,更让很多曾经以此为傲的基金陷入尴尬。从7月12日事情暴露到昨天收盘,紫金矿业A股从5.98跌到5.22元,H股从5.58跌到4.64港元,跌幅超过16%。紫金矿业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而重仓持有该股的基金也因“环保门”损失数千万元。
紫金矿业成国内版的BP
对于紫金矿业污染事故,A股市场反应最大的是13日复牌当天,紫金矿业一度大跌至每股5.5元,但随后很快被拉起,收盘下跌3.68%。15日,A股振荡走低,收于5.52元,昨天,跌幅更超过5%。与之相比,H股反应要大得多,13日大跌12%,虽然14日出现小幅上涨,但15日再度下跌3.41%。
虽然有基金业人士认为紫金矿业这次事故是国内版的BP,但股票市场上两家公司的遭遇却完全不同。BP股价在事故发生后大幅下挫,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股价已下跌三分之一,市值蒸发近700亿美元。而紫金矿业复牌3日来A股跌幅还只有12.7%。很显然,机构投资者对于这次事故并未作出明显的杀跌反应。分析人士认为,从资本市场上来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肯定没有集体出逃。
96只基金持有紫金矿业
作为沪市权重股之一,紫金矿业被不少公募基金共同持有。统计显示,2009年末,有96只基金累计持有紫金矿业超9%的股份。
仅根据分析公司一季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来看,四家为公募基金,其中三家为指数型基金,一家为平衡型基金国泰金马稳健混合,持股数量从2300万股到4700万股不等。除去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不谈,主动投资的国泰金马稳健混合持有紫金矿业股数为2917万股,如果一直持股未动,则复牌当日损失逾500万元,截至7月15日,损失已达1342万。
基金为何继续持有紫金矿业?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估值来看,紫金矿业在黄金股里已经是最便宜的。而在国内基金公司的估值体系中,如果仅仅是停产整改,对于上百亿资产的紫金矿业而言损失尚处可控范围。
因为信息披露的原因,现在还无法得知基金当前持有紫金矿业的具体情况,但如何回避此类风险的沉重话题,已经摆在了基金公司面前。
此类风险不同于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分析师、基金经理通过对企业和市场的实地调研,以及对于行业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事先可以有所评估,不致产生太大的偏差。而对于类似公司治理丑闻、环境污染事件等非系统性风险,基金公司确实难有预判能力。但如果基金公司能够在投资决策中增加社会责任投资的基本理念,不仅关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把上市公司在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的表现作为核心投资依据,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类似的风险。
即便基金经理们没有太多精力,在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业绩之余,还能全面顾及上市公司在社会、环境方面的表现,但基金经理们对于紫金矿业风险的失察依然令人失望:紫金矿业发生环境污染以及事故瞒报丑闻之前便有明显的先兆,紫金矿业早在2月份就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法遭到证监会立案稽查;今年5月,在环保部《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中,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公司被批评,紫金矿业又因存在7项未按期完成整改的环保问题而名列榜首。像这种屡屡发生违法违规事件的上市公司,还成为一批基金公司的重仓股,无论是指数型基金的被动配置,还是主动配置,基金经理们难免其责。
在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中国基金业流行语的时候,紫金矿业的重大污染事故,对之打上了一个充满挑战意味的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