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一场“战争” 两种纪念:美金融监管改革输与赢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严婷
2010年07月19日08:05

  如果说整个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推进过程就是一场涉及多方利益群体的“博弈战”,绝不为过。华尔街与美国立法当局之间的“硝烟弥漫”让这场“战争”持续了足足一年多才尘埃落定,也注定让这部被奥巴马称为“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广泛也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载入史册。

  当然,这一法案的影响要直到生效和实施之后才能初见端倪。而其更广泛的实际影响,或许在多年之后才能看出分晓。但至少目前,对于这场“博弈战”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参与,悄然间,输赢已初步显现。

  胜利者

  投资者与消费者:目标“保护对象”

  新的消费者监管机构目标便是保护人们避免参与可疑的抵押贷款、信用卡、预借现金等。大型信用卡发行银行,如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也将要面临全新的对信用卡的市场营销和定价规则。

  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被赋予新的投资者保护权力,这也要求证券经纪人在给出投资建议时需要更高的信用标准。

  衍生品交易所:坐收“渔翁之利”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控股公司(CME)和美国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ICE)将坐收新法案中有关衍生品限制的“渔翁之利”。因为新法案迫使大型银行和交易机构常规的掉期交易必须在接受监管的衍生品交易所内进行,并通过清算所进行结算。这些改变将很大程度上增加CME和ICE等衍生品交易所的交易量和清算量。

  美联储:揽了“瓷器活”

  尽管过去两年中遭受了不少批评,美联储仍然成功挡住了诸多对其独立性的挑战,甚至赢得监管大型金融机构的新权力。这样一来,它似乎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辩论中成功转型,成为金融领域中最显要的监管当局。但这也并不一定是好事——倘若事情搞砸了,将会招致更多骂名。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便是这个道理。

  汽车交易商:暂时逃脱监管

  尽管他们为数百万买车者提供贷款,汽车交易商竟然成功地逃脱了将全新设立的消费者保护局的监管。不过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这一法案不为人注意的一个特征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有权力更快地制定这一行业的行为规则。目前消费者团体已经表示,他们计划对FTC施压,要求规范存在问题的借贷行为。

  保险公司:仍由州政府管制

  虽然新法案建立了一个新的联邦保险机构来监督该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但保险公司仍然在州政府监管之下。参众两院还同意将“固定指数化年金”当作保险,这些年金也得以不受SEC管控。

  失败者

  银行和私募股权基金:“沃尔克规则”或减少10%收入

  “沃尔克规则”最终仍然能让一些银行不得不卖出它们在私募股权基金和其他投资中的头寸。它同时将这些投资占一家银行的一级资本金比率限制在3%以下。高盛、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等显然拥有超过这一限制的自营资金。

  高盛潜在的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和不动产敞口高达276亿美元,包括155亿美元的现有投资和121亿美元还未出资的承诺投资。据高盛一位执行董事今年2月表示,“沃尔克规则”对自营交易的限制将减少该公司10%的年度总收入。然而很大一部分影响仍然取决于监管的自由决定。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将有长达6年时间来完全遵守“沃尔克规则”。

  监管当局文件显示,摩根大通的私募股权在今年第一季度共有73亿美元,而根据这一新的法案限制,该银行将不得不减少到39亿美元以下。富国银行的私募股权在第一季度也高达64亿美元,并同样将被迫减少到29亿美元。

  借记卡发卡行:交易费用受限

  根据金融改革法案,美联储将对发卡银行收取借记卡交易的“交换费”金额加以限制。这将对发卡行收入造成负面影响,包括美国银行、美国第一资本投资国际集团、花旗集团以及摩根大通。但Visa和万事达却打了一场胜仗——“交换交易费”的定义并未涉及这两家公司的网络费用。

  这一法案也削弱了Visa公司一直以来对商户至少拥有两个借记卡网络的要求。但对万事达公司来说这一影响则较小,因为原本其市场份额也较小。

  抵押贷款公司:证券化风险自留

  新法案建立了国家最低担保标准,旨在消灭那些高风险的抵押贷款产品。银行也将有动机为更安全的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因为新规要求银行对打包成证券化产品的贷款承担部分信贷风险。

  银行也因此警告,这一“风险自留”的新规会抑制信贷,但仍取决于最终的细则。

  然而,抵押贷款公司和大型证券化公司,如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也有所胜利,因为最终的协议是监管当局要建立一个“低风险抵押贷款级别”以免受“风险自留”新规的限制。因为如果没有这一豁免的话,“风险自留”的要求将会威胁到那些没有所需资金保留贷款的独立抵押贷款公司。

  信用评级机构:垄断风光不再

  穆迪、标普等评级公司,由于其对证券化次贷产品的正面评级,危机爆发后一直骂名如潮。其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如盈利模式中的利益冲突(即债券发行者向评级机构付费,请后者为其投资产品进行评级),以及寡头垄断、监管缺位等问题,将评级机构也推向了金融监管改革的风口浪尖。

  一家新的“准政府机构”将对这些公司加强监管,防止再次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SEC也会成立一个新办公室,对评级机构进行监督。投资者也有权起诉这些评级机构的不合理评级。

  

(责任编辑:黄珂)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