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美国人克里斯丁刚刚失去了一份政府临时工作,这份工作曾帮她顺利度过金融危机。而她只是12.5万个在6月份失去工作的临时工中的一员。
在过去的2年内,美国人口调查局雇用了70万人。但全国劳动普查的结束使12.5万临时雇用的美国人失去了工作。而且在接下来的
数周,这个数字还会增加。此外,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也不容乐观。美国5月份的贸易逆差扩大4.8%,至423亿美元。这是2008年11月以来最大规模的月度贸易逆差。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在来自中国进口激增的推动下,美国5月份的贸易逆差大幅扩大。已因经济和就业市场低迷而承压的奥巴马政府,又迎来了一连串疲弱数据中的最新一个。
这些数据,再加上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使得一直提倡“保出口、促就业”的奥巴马政府有些尴尬。中国因素,让他们心情尤为复杂。一方面,为了实现这份“出口倍增”计划,美国希望中国经济能够继续高速发展,以带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而另一方面,他们不仅需要确保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别国能够享受到税务减免的优惠,还热切地游说中国,希望能够将人民币升值40%。
担忧不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经济学家抛出了“看空美国经济”甚至美国经济趋向二次探底的言论。
而面对欧债危机的不确定风险,还有这份来自美国的压力。此时大洋彼岸的中国,“保出口、促就业”的任务显得比以往更为艰巨。
7月16日至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陕西企业时,提出“既要扩大内需,又必须稳定外需,两者不可偏废”。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7月5日曾表示,“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陈露认为,这不仅在为外贸“保出口”定调,也是对目前国内外复杂形势表示了担忧,因为“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6 月19 日,央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汇率调节。至今,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不断创出新高。经过专家的大致测算,人民币目前已经对美元升值了近1%。这让众多出口企业感觉压力不小。
在这种情况下,众多专家开出了“经济转型药方”。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去年是求生存的一年,活下来最重要;今年是抓机遇的一年,利用全球经济复苏和反弹的契机,调整产品结构和更新设备,抢抓订单;明年将是练内功的一年,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将陷入时间很难预测的低迷期,全球需求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贸易摩擦再次加剧。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专家所普遍建议的提高出口产品议价、提高人民币结算比例,要真正执行,却仍然前路漫漫。
层层重压
上海一家年营业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的箱包企业董事长崔先生向记者反映,欧债危机使得人民币兑欧元大幅升值,已经使得他们损失惨重。他们不能再接受人民币继续升值。他认为,虽然短期看,人民币波动并不大,但是长期来看还将延续升值走势。
“我们企业当然希望升值的幅度越小越好了。”这是记者调查的所有企业不约而同的呼声。
江苏一家年营业额在12亿元人民币、颇具实力的外贸公司负责人潘先生也向记者表示,他们希望人民币的波动能够稳定一点,让他们有应对的时间。他们已经在采用政府建议的“尽快结汇、提前收汇、预收货款”的方法来规避风险,但是对于远期结售汇、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工具,潘先生称“花费太大、并不合算”,因此采用较少。
汇率问题似乎并不是全部,国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让潘先生颇感头疼。他对记者说:“最严重的不是汇率问题。要解决通胀问题。”他指出,今年棉花、化纤价格上涨30%以上。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很快,至少上涨了10%。“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影响产品成本上升15%以上。”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记者表示,企业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汇率还是有可能根据经济情况再调节的,但是工资上涨是刚性的。”他说,“一旦涨上去,成本就很难再下来了。”但是他同时也对记者强调,企业在汇率波动的大趋势下,只要适应了这种变化,重提竞争力还是很快的。“虽然我反对升值过多,但是还是提倡要把汇率自由波动的成本纳入商业成本中。”
暂难应对
海关总署近日提醒,欧债危机发展前景还不明朗,下半年我国出口企业要继续加强对欧盟出口的风险控制。专家建议企业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议价能力,适度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同时,合理提升美元结算比例,甚至直接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不必要的汇率损失风险。
但是,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提高出口产品的议价能力,“几乎只是一个传说,大多只能选择内部消化”。一些企业已经打算转移生产基地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在认为可议价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认为仅有“3%以内”,或者“3%~5%”。
“我们做传统行业的企业,要通过创新来提高议价能力,这是很难的。”崔先生如是说。
即使对于一些积极提高产品附加值、议价空间在“10%以上”的产业龙头企业,他们也并不轻松。一家年营业额在3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家电龙头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其实,议价取决于大家整体的决心。中国太大了,即使几家大企业愿意统一提高价格,众多中小企业也不一定会加入这个行动的。”他们表示,只有提升了“中国制造”整体提价的空间,才算是在议价能力上真正有了突破。
对政府建议的“直接采用人民币结算”。一家行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焦小姐对记者说:“主要是我们的客户目前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度太低。”从内心来说,她表示非常希望用人民币结算。但是如果人民币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兑换的话,用人民币结算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她的观点代表了所有接受调查在试点范围内的企业。大多数企业对记者表示,这不是他们自己能决定的,而是得尊重客户的意见。
即使是那些已经尝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企业,也几乎都表示“不方便,以后还是会用美元进行结算”。因为除了客户不愿意使用以外,境内试点企业范围太少;出口退税、报关等配套措施不够方便;境外银行人民币业务不充分等等因素,也阻碍了这些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积极性。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7月20日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指出,商务部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管部门,会进一步关注出口行业的发展状况,对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他指出,最近有关行业协会也做了相关的调查,应当说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是企业在出口经营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原材料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确实面临着一些经营上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所以我想中国政府的主管部门在就业和经济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的目标之下,会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来保证就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政策调整之间的平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