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顺义南法信路口一家废品收购站,一个小孩站在台秤上拨弄秤砣。2008年初开始,顺义区集中整治废品回收点,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下半年,顺义区废品回收点减少了六成。
本报讯 针对北京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建议对吸纳大量流动人口的小企业小门店实行强制退出机制,而对那些在京拥有住房、具有稳定职业、连续居住的流动人口,应研究采取新的管理模式。
北京流动人口4年增151万
今年5月至7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展开调研,调研报告指出四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量逐年加大,共增加151.8万人,年均增长37.9万人。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诸如资源紧张、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压力加剧等问题。
调研组重点介绍了顺义区调控人口规模的做法。调研显示,顺义区到今年3月底,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为14.4万人,与其他几个区位、面积、经济总量、本地人口数量大体相当的远郊区比,其流动人口数仅有其他区的三分之一或一半左右。
报告介绍,2008年起,顺义投入1.5亿元,升级改造了全区65个农贸市场,杜绝了马路市场;通过规范开业标准,清理了一批小门店、小企业。
调研组认为,顺义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就业岗位对流动人口的需求、发挥房地产业对人口规模调控的作用等措施,合理调控人口规模,经验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广。
报告建议提高各类市场门槛
报告建议,将合理调控人口规模纳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
调研组提出,完善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机制,淘汰一批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附大量流动人口的小企业等实行强制退出机制,提高各类市场的开业门槛标准。
而对那些在京已拥有合法所有权的住房、具有稳定职业和收入、连续居住并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一定年限,符合一定条件的流动人口,研究采取新的管理模式。
对话
“顺义能做的,北京也能做”
对话人物: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李小娟
7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期间,就人口控制专题调研的背景和调研组的思路,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办公室主任李小娟。
新京报:“十一五”也提出人口规模的控制,但没控制住。原因在哪里?
李小娟:认识不一样,政策的导向目标不一致,没有一以贯之。所以我们这次提出要成立市一级的总体机构来协调配合。
新京报:调研中发现顺义有些什么可以推广的做法?
李小娟:投入资金和力量提高这些行业的门槛,提高组织化程度,进行整合,譬如很多区县都有外来人口聚集的废品村,最大的一个村聚集了一万多人,唯独顺义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三千人减少到832个人。他们也不是不让外来人口干,但就是不需要那么多人,不那么乱,这说明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脏乱差。
新京报:还有别的有效的做法吗?
李小娟:顺义模式是区政府一大堆政策形成的结果。譬如有些企业投资用了农民的地。恨不得一个本地农民都不用,全部用外地人,而顺义则是占地不能把原住民赶出去,而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植等手段,提高本地人技能,跟企业协商,免费培训使用本地劳动力,让企业觉得合算。
新京报:调研中有无参考国外大城市的做法?
李小娟:调研中,人民大学人口所的专家介绍了各国的做法,但没有写进报告里。因为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觉得这个经验(顺义)还是特别重要。
新京报:调研之后的结论是什么?
李小娟:回来总结,觉得顺义的做法不错,顺义能做的,北京也能做。我们形成了共识:经济发展并不是控制不了人口,北京作为首都必须要控制人口。
专家说法
“带动周边发展可解人口难题”
专家认为北京人口集中根源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不能拿弱势群体开刀”,《城记》作者王军认为,北京采取这种方式缓解人口增长很难有大的效果。
同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也认为,小商小贩的存在证明社会需要这类人群,政府采取提高门槛的方式必然会相应的提高这些服务行业的运营成本,其结果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跟着提高。
唐钧表示,北京能发展到今天是靠着全国各地老百姓的支持,在发展到全国前列后,应该对全国百姓承担一定的责任感。“低素质的人在北京不是待一天、两天,他们长期居住后仍然素质不高,这该由谁负责?”
唐钧和王军都认为,北京人口过于集中的根源是由于北京和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所致,所以解决北京人口集中的关键不是驱逐流动人口,而是应该通过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来解决。
唐钧说,来北京的流动人口大多是北京周边的河北、河南、东北等地区的人,目前围绕北京周边有上千万的贫穷人口圈,“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起来了,这些流动人口自然就回家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汤旸 刘泽宁 李立强 杜丁 魏铭言
实习生 黄玉培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韩萌 实习生 卢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