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机构

成长性:光大银行的价值所在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金立新
2010年08月03日09:30

  7月22日预披露首发申请;26日过会;28日完成战略配售遴选;30日刊登招股说明书;8月2日开始路演……在关注光大银行上市中所表现出的“光速”效率的同时,对于光大银行发行价格的猜测也正在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对于光大银行的发行价格,目前分析师给出的价格各不

相同。而不同定价的基础依据,在于对光大银行价值的判断。

  今年上半年披露的光大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光大银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977亿元,增幅达40.6%;贷款首破6000亿元,当年新增1805亿元,增幅达38.5%;实现营业收入242.6亿元,完成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幅达34.8%,净资产收益率达19.43%;不良贷款率降至1.25%,信贷拨备覆盖率升至194.08%。在亚洲银行业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6位。

  但在这些数字之外,一些分析师也注意到了光大银行的一些问题。有分析师认为,光大银行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强,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光大银行的净息差低于同业。从2009年年报数据来看,光大银行的净息差仅有1.95,低于目前上市银行的最低水平。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贷款的收益率较低,仅有4.72%,特别是对公贷款的收益率水平远低于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同时光大银行的零售贷款在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占比也较高,拉低了其收益率。二是光大银行的存款结构中,低成本的个人存款比例较低,只占16.3%,成本较高的保证金存款却占了11.8%,使其存款付息率达到了1.69%的高水平,进而推动付息负债率达到了1.86%,明显超过同业。

  对此,光大银行内部人士的看法是,这种问题确实存在,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也正表明了光大银行的成长性。

  仅从2009年的数据上看,光大银行的确显得盈利能力不高。但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其盈利能力不高背后的原因,并进而得出另外的结论。

  首先,快速化解历史包袱导致风险偏好过低,议价能力受限。1999年光大银行按照账面原值全面接管了中国投资银行的29个分、支行的137家同城营业网点,不良贷款率从14%上升至36.8%。虽经努力,但上市前的历史包袱仍然很重。记者掌握的数据是,2006年,光大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7.58%;2007年不良贷款率为4.46%,虽大幅度下降但仍高出同业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因此化解历史包袱成为光大银行上市前一项最主要的工作。这种对化解历史包袱速度的要求,也必然导致了光大银行在业务发展中对风险的容忍度低,因此客户结构中风险相对较小的大客户居多,议价能力相应受到限制,从而使净息差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

  其次是长期受到资本的约束导致业务结构不合理。记者掌握的数据表明,2006年光大银行重组前,总资产为5961.17亿元,资本充足率为-0.3%,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本充足率最低的银行。资本的约束导致光大银行同业业务和票据业务在资产业务中的占比较高,收益率低于信贷资产。

  再次是零售业务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同样因为资本的约束,低成本的储蓄占比不高。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光大重组方案,成立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汇金公司对光大银行的注资完成,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升至7.11%。2008年上半年,通过发行80亿元次级债,至6月末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已经提升至9.01%,第三期50亿元次级债发行完毕之后,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超过了10%。与此同时,为降低不良资产率,2008年4月,通过批量处置和自身清收两个途径,光大银行集中打包处置涉及未清偿本金总计142.06亿元的不良资产。在4月末完成不良资产集中处置工作基础上,再处置不良资产42.4亿元,资产质量明显优化,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2008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97%,比年初降低2.53个百分点,继续实现“双降”。此时,历史包袱得以完全解决,光大银行初步具备了上市条件。

  在历史包袱解决之后,提升盈利能力问题也被光大银行高层所关注。接近光大银行高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至2009年年底,光大银行净息差为1.95,而同业的平均水平为2.33。今年上半年这一差距已经缩短,目前光大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已经达到2.21,接近同业水平。预计再用1至2年的时间完全可以赶上甚至超过同业先进水平。

  据记者了解,近一时期,光大银行净息差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改变经营理念,由经营产品转变为经营客户。要求各分行对核心客户做深做透,少做“拼盘”项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中高端客户。

  创新业务模式。通过供应链金融、汽车全程通、现金管理等创新业务模式,拓展和巩固一大批上下游关联度强的客户,提升客户的贡献度。

  增加储蓄工作力度,降低负债成本。记者了解到,在网点建设上,2009年,光大银行新开一家省级分行、四家二级分行、近60家异地支行和同城网点,目前网点数量达到514家。按照规划,今年、明年和后年3年内,光大银行将以每年新设100家的速度增加网点。与此同时,在去年“阳光服务年”活动使光大银行树立了一定社会美誉度的基础上,今年光大银行的“阳光服务”开始向系统化、标准化和常态化发展,在一些分支行,服务对于对私业务和客户结构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通过注资和发债,光大银行已经化解了历史包袱,并使经营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数据表明,2009年,光大银行全年总资产增速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贷款增速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三,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一,个人存款增速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二。此外,虽然2009年年底,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5%,高于中型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但2005年后的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0.38%,显示了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明显提升。在完成上市,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之后,光大银行这种高速度成长所体现出来的成长性无疑将得以更充分地发挥。

  对于光大银行的发行定价,目前有分析师认为,与其具有可比性的银行是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但对于其具体价格,接近光大银行的人士称,光大银行的发行价格最终将由市场决定。近年来光大银行所表现出的成长性目前已经被众多投资者广泛认同,相信这种认同最终也会在发行价格中有所体现。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