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中国与世界

中外零售企业 欲进军银行业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作者:林建敏
2010年08月04日09:12

  “现金为王”的零售业商们再也不能忍受自己手中的巨大现金流白白浪费掉了,他们正在密谋一项如何将手中现金产生更多效益的计划。

  日前,全球零售业第一巨头沃尔玛雄心勃勃宣布进军银行业,将与美国多家金融企业进行合作;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日前也高调宣布挺进金

融业,去年收购珠海市商业银行现已更名为珠海华润银行。家乐福在江苏试点启动一个名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计划”,也有意在全国推广。而联华快客也宣称将增加金融服务……

  对于零售业此轮大步迈进金融业,暨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陈鹭表示,类似于沃尔玛开银行在中国不太可能发生,目前政府对银行的管制比欧美更为严苛。但零售企业积极涉及金融业务或寻求与银行合作,为下游终端消费者和上游供应商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是未来零售业多元发展趋势,政府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正确引导措施。

  进军金融业各显神通

  据悉,沃尔玛进军银行业可谓蓄谋10年之久,如今终于梦想成真。沃尔玛在美国入股了进行预付借记卡业务的绿点公司,并且和太阳信托银行进行合作,向消费者提供转账、支票兑现和账单缴付等服务,间接进入了金融市场。而在中国,沃尔玛在80多个城市的商场正式启动了“便民金融服务”,为顾客提供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支付宝交易号支付、手机充值等日常费用支付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华润以17.4亿元人民币获得信托公司深国投51%的股份后,日前又高调宣布要进军金融业开银行。去年华润控股75%珠海市商业银行已悄然更名为珠海华润银行;此外,华润集团旗下专注于大中华区的房地产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汉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也表示,其推出了两支零售房地产基金,计划筹资共计8亿美元。

  而家乐福去年也启动一个名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计划”的项目,并在江苏进行首批试点,计划未来几年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根据该计划,凡与家乐福合作的中小供应商,只需提供家乐福的供货发票,就可以到德意志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天虹商场、联华快客等也纷纷转变角色,为众多供货商提供融资增值服务。

  零售商“无利不起早”

  “零售商再也不能忍受自己手中的巨大现金流白白浪费掉了。”深圳逸马国际顾问公司总裁马瑞光表示,沃尔玛、华润等零售商进军银行业最大动力在于如何把手中庞大的现金流,通过金融手段、金融工具变成“钱”,创造出更多利润,而这个利润比起零售商靠进销差价产生的利润要大得多。马瑞光指出,像沃尔玛的营业规模甚至超过美国绝大多数银行,在流动资金(包括顾客在购物卡中预存资金及暂未付给供应商的资金)大量沉淀之下,它无法直接转借出去赚取利润,而必须通过委托银行,但要支付银行手续费。另外,顾客刷卡消费,沃尔玛也不得不支付银行手续费。“如果沃尔玛自己成了银行,那么所有这些费用就可节省下来。目前我国零售业刷卡费率大约在1%左右。随着持卡消费的人数不断增多,其手续费支付也将成为一笔负担。”

  商业零售业专家黄文杰也表示,零售商积极打造金融平台,一方面可通过发行借记卡或与银行合作发行的联名卡,以积分现金回馈奖励,使消费者更愿意在自己的商场购物。同时,在门店内提供还款、缴费、充值等一站式服务,也使零售商受益匪浅。另一方面,像家乐福那样为中小供应商提供担保融资服务,可以控制供应商从原材料进购、产品生产到销售过程,形成更牢固的零供关系。“下游通过销售现金流使资本增值,上游为供应链融资控制供应商,零售商进军金融平台可谓一举两得。”黄文杰如是说。

  

  专家观点

  零售企业国内开银行可能性为零

  在中国会否出现像沃尔玛那样开出自己的银行呢?暨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陈鹭表示,目前在国内零售业开出银行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从银行业的监管方面看,政府对银行的管制比欧美更为严苛,“实力雄厚的有银行从业背景外资银行想进入国内银行业都十分困难,而规模及影响均十分有限的零售企业获取银行牌照的可能性更是零。”他指出,目前零售企业从事的融资平台只是金融延伸产品一种,比例有限。虽然中国《商业银行法》和《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没有明确禁止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但依据《实施办法》的规定,境内非金融机构作为商业银行的发起人,除了明确规定的几项条件外,还有一条“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这一条件赋予了银监会的自由裁量权,也往往成为银监会拒绝批准新的商业银行设立的“法律依据”。

  不过,深圳逸马国际顾问公司总裁马瑞光认为,零售企业打造金融平台是未来发展趋势,对国内银行业也有借鉴意义。在政府鼓励消费信贷的情况下,零售行业想方设法借此开拓市场,拉动消费,进行产品创新。对于消费者可提供更多元化一站式的服务,而对于中小供应商起到扶持共同发展作用。“国内银行业应该尝试对零售业开放,然后做好引导和监管,就能发挥它示范的作用。”

  相关模式

  解决资金瓶颈还需改革

  此次银行业和零售业联手推出供应链融资服务,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那么,零售企业打造的融资平台能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多少中小企业会认同这种模式?这些又成了融资平台与零售企业不得不共同面对的问题。

  “目前零售企业这种融资模式还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说。像家乐福搭建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计划”是针对于供应商的,但供应商拿到的是本该属于自己的货款,还要向银行缴纳相应的利息,又有多少供应商愿意接受这一做法?而且零售商是不能给供应商做担保的,因为双方本来就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被访的不少中小供应商则持着观望态度,他们表示虽然需要融资平台,但这种模式是否适合自己,还需看看再说。记者也了解到,家乐福去年在江苏试点的融资计划,目前推广进程也很缓慢。

  据悉,由于这些供货商大多为中小企业,多数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加上内部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等因素,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短缺成为长期困扰企业经营的难题。黄国雄说,单靠零售企业和保理公司等融资平台自身的力量是解决不了这个难题的,政府还要给予相关支持和改革,让分散的民间资本可以汇集到这个平台上,这也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