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农产品减产甚嚣尘上 农民盲目惜售谁之过?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08月17日11:05
  “今年那么多地方都受灾了,庄稼一定也会减产,要不咱家的小麦也等等再卖?”7月的一个晚上,河南许昌农民刘大伟看完《新闻联播》后跟家人这样商量说。刘大伟的爱人说,“今年电视上总是报这里受灾、那里受灾,别的地方减产可能更严重。”——摘自《上海证券报》

   “农民可能不懂经济理论,但知道收购价在不断上涨,也感受到了手中的粮食等农产品正变得越来越值钱、越来越被市场追捧,自然会"惜售看涨"。”——摘自大《大河网》

  另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2010玉米产业经济高峰论坛”上表示,“下半年调控,应加强宣传引导,消除减产预期,谨防操作投机”。

  伴随着对近期近似“疯狂”的农产品市场的报道。“豆你玩”,“蒜你恨”,“姜你军”等用语频繁“出镜”,并在短时间内成为新兴流行词汇,这一方面说明了大众媒体对农产品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媒体对农产品市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具有发散蛛网模型特征的农产品市场,由于供求弹性的差异使得交易价格存在无限扩大的可能性。其本期的供给量决定于上一期的市场供求信息;于此同时,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个体农户的自发性。因此,信息在农产品市场中显得格外重要,加大宣传引导是规范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媒体迅速而及时地报道的情况下,农户惜售,游资炒作的现象却似乎变得更为严重了。笔者认为,这主要由于大众传播本身具有其特殊性。

  议程设置功能——加剧信息不对称

  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是指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

  但是,“大众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存在报道内容的选择过程,即为受众"设置议程"的过程”,近期对农产品市场的报道明显偏重于价格上涨方面(其中一些上涨一开始只是局部性或者突发性的),但由于信息获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缺乏对整体供应量的说明。而与此同时,各个市场参与者在信息的接受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农户由于其身份地位的特殊性,相对于徘徊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中间商而言,缺乏信息接受能力。由此,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反而通过大众媒体加以恶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的传播学专家高海波认为,一方面农户通过大众媒介认识到农产品价格上涨,但由于信息接受的局限性,对价格上涨幅度即市场运行状况未能有具体的了解,因此,农户盲目惜售,使得市场供求进一步失衡。另一方面,消费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消费者能够充分获得媒体报道的信息,但由于媒体本身就缺乏对供给信息的传播,由此使得消费者主观地接受了通过中间商恶意炒作后的高昂的农产品价格。这样一来,信息的不对称便给中间商留下了足够的哄抬物价的空间。

  强势的传播效果——推助农产品价格“过山车”

  据高海波介绍,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经历了“魔弹论”,“有限效果论”进而发展到“适度效果理论”,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通过对事件大量连续地报道,大众传播将对人们的认知、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在网络传播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农产品市场而言,大众传播的效果越突出,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将越剧烈。首先,由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农产品价格上涨,大众媒体迅速而连续地加以报道,加强了各方市场参与者的涨价预期,于是农户惜售,中间商大量囤积;供求进一步失衡下价格再次上涨,大众媒介的报道再进一步强化市场预期,由此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局面。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游资涌入农产品市场,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始对农产品价格进行监管,而由于信息掌握落后,惜售的农户往往面对更巨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农产品市场再次陷入另一种近似于“谷贱伤农”的恶性循环。

  解决之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推进农产品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产量以保证供给是必须的,但同时对市场尤其是市场信息的调节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高海波建议,解决市场信息的问题应着力规范并发展大众传播机制。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对市场行为的监督作用,大众媒体有权利也有责任对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的恶意炒作行为进行曝光。另一方面,大众媒体本身在报道过程中也应充分分析掌握市场运行状况,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解读或者说对相关参与者进行适当的引导。当然,这就要求记者应该首先具有丰富的经济学知识。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