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公租房的政策频频出台:6月3日,在山西省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工作会议上,山西首次提出将积极探索发展公共租赁住房;6月8日,太原市公布《2010—202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首次将公共租赁房列入规划目标;6月12日,由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8月12日,在全省公共租赁住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政府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我省的相关工作……
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捉襟见肘的严酷现实,让普通民众“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变得愈加渺茫。在此背景下,“公租房”迅即成为一个热词。
公租房指的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以低于住房市场租金的价格出租的稳定、可供长期租住的住房。那么,公租房到底要解决哪些人的住房问题?公租房怎么建?怎么管?公租房“落地”后对山西楼市的影响又有多大?带着这些备受百姓关注的问题,记者走近了公租房这一“新生事物”。
公租房给谁住? 32岁的王鹏在省城一家私企工作,结婚6年来,他与妻子一直租房住,月租金1200元。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是小两口最大的奋斗目标。但眼瞅着一天天“噌噌”上蹿的商品房价,二人只能望楼兴叹。去年,获知太原将面向全市民众申购经济适用房的消息后,王鹏兴奋异常。可一咨询,却发现自己家的收入水平已高过了经济适用房的申购条件。
“商品房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又申请不到,我何日才能圆住房梦?”王鹏苦恼地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住房供应体系设计的目标是 “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而从执行的情况看,最薄弱的就是“中端有支持”。
专家解释说:面向高收入群体,我们主推商品房。针对低收入人群,我们致力于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大致分为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住房”“拆迁安置住房”等。但在这两类人群之外,还有着一个人数众多的中等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不久的新“白领”、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这一“中端”人群既享受不到保障房,短时期内也买不起商品房,俨然成了社会的“夹心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聚的这类“夹心层”人群呈迅速膨胀之势,他们也是目前受高房价影响最大、对高房价抱怨最多的群体。而这部分人多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如不能缓解他们的住房需求,必将影响到城市的稳定和发展。
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公租房的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出公租房,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处于中端的”夹心层”家庭提供住房保障,这是对城市住房制度完善的重大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