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一个数字或将成为一个新的分水岭。
该数字显示,虽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上半年总体仍高于中国,但第二季度日本实际GDP按美元计算为1.28万亿美元,中国此前公布的二季度GDP为1.38万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
上述结论一出,引起各方争议。甚至有海外报道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不过,中国仍改变不了仍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中国不是发达国家。无论按照任何国际组织界定的发达国家标准,中国都算不上发达国家。”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肯定地说。
而中国经济份额的增加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总量提升后如何改变发展思路,如何在接下来几十年实现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8月17日, 李向阳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21世纪》: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这对全球世界经济格局会有什么影响,特别是亚洲?
李向阳:中国总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全球经济、政治格局都将因此而发生微妙的变化。经济总规模对国际和国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国内我们更关心的是工资上涨,人均GDP上涨多少,而对国际或邻国而言,经济总规模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
对世界经济格局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同时我们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GDP总规模成为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也不意味着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了。
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对国际经济规则制定的影响力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除了总经济规模,这种影响力还取决于企业、产业与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人均收入水平,以及诸多软实力因素。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许多周边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对周边大多数经济体都呈现为贸易逆差,甚至包括日本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至于未来整个亚洲在全球中的经济份额,显然是一个上升的趋势。由于中国与印度等大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扩大,中国对外合作战略也应该有所变化?
李向阳:这首先涉及到中国的国际责任问题。一方面,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有义务承担国际责任。另一方面,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而所承担的国际责任应该与其发展水平相吻合。某些国家不能以中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为借口,要求中国承担超越自身能力的国际责任。
以对外援助为例,长期以来中国尽其所能不断增加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扬。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外援助的比例尽管较低,但这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
受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要达到发达国家承诺的那么多对外援助资金,对中国来说是不现实的。然而,中国经济规模巨大,经济高速增长,市场规模潜力很大,通过向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援助方式。
国际影响力仍待提高
《21世纪》: 中国在国际GDP份额提高,导致缴纳的联合国费用会增加,这意味着责任和付出增加,但是中国在国际上获得的利益似乎不相称,对此怎么看?
李向阳:经济规模扩大,客观上需要扩大对国际的影响力。但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跟经济总规模有关,但又不完全取决于这个值。
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这是已经定好的,再改动非常困难。而一个国家对WTO的谈判和新规则制定的影响,取决于你能够向世界提供多大的市场,也就是取决于你的进口规模,而不是出口规模。
日本长期以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跟它的经济规模存在严重的不匹配,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日本多年以来都是贸易顺差国,它的经济增长是靠外部提供市场,而不是为别国提供出口市场。中国目前也是类似,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而不是进口国。
中国现在还面临着参与国际社会的必要性加大,参与全球治理重要性增强的问题。
而一个国家在联合国中的份额,和你的缴费额度也是不完全成正比的。比如日本,他的缴费额度常年居全球第二,有时因为美国欠费的因素,甚至超过美国,但它在联合国事务中的影响力与美国相距甚远。
《21世纪》:中国如何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
李向阳: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下一步要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这个跳跃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增长率的持续高速的增长,另外一个就是本币的升值,本币的升值是造成人均GDP 迅速上升的一个重要来源。 看起来这只是一个统计问题,但又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跳跃的一个共有的模式。比如,日本从人均一千美元到上万美元就跟日元的大幅升值直接相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财富并不直接来源于劳动,而是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出现了升值。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人均GDP还只是4000美元左右,要变成发达国家,中国不可能在经济发展上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人均1000美元到4000美元,能源等各项消耗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都是不现实的。
因此,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也就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承担在国际减排责任的义务,中国仍需要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来推进中国的碳减排工作开展。
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路径选择
《21世纪》:对于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路径选择,你有何建议?
李向阳:作为一个大国,中国面临的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并不一样,必须要考虑全球总的格局的变化,而自己本身也是成为全球总格局的一个部分,因此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降低出口和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等。
从现在来看,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从传统模式向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但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中国要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过渡,对外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提高人均GNP的水平;对内要通过改革国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来提高老百姓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这两方面应该同步进行。
从中长期来说,中国在全球中的份额,总经济规模是上升的,从国内来说更应该关注人均收入,包括环境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国际社会上需要关注是如何创造更多的条件来扩大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在国际社会上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国家利益。
(责任编辑:刘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