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比亚迪还有好多东西可以学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伊险峰
2010年08月30日11:03

  比亚迪遇到了发展中的问题:像所有激进、乐观、高速发展中的公司所犯的错一样,它的错误是过高估计了汽车业整体需求的预期,但好在它及时改正了错误,下调25%的销售目标。

  很少有人会认为比亚迪已经是个伟大的公司,它的历史太短了。但它至少在目前还算得上一个令人尊敬的公司:它抓住市场机会的能力、它的战略、它调动所有资源的能力,都可以证明它强大的执行力。当然,它还为自己树立了伟大的目标,这应该是成为伟大公司必需的一个前提吧。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关键,就是在目标不能实现时的理性的态度,我们姑且称之为敢于承认错误,这应该算做一种自信。

  见过很多志存高远的公司,不愿意正视问题,创始人不相信自己会犯错误,结果贻误改正错误时机—有趣的是,我们在提到这些错误的时候,同样会认为,这是由自信心膨胀所引起的。

  自信到底会带来什么?是拒绝学习甚至丧失学习能力,还是更开放的心态,更包容的胸怀,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坦诚面对它?

  上周看到一篇写宝洁的文章,在历数了宝洁的种种市场扩张和并购行为之后,得出宝洁正在垄断中国洗发水市场的结论,然后这篇文章采访了几个律师,对垄断提出质疑并提出“拆分”宝洁的可能性。我很不解这篇文章为什么要使用4年前的旧数据—尼尔森公司的研究显示,2006年之后,宝洁在洗发水市场的份额持续下跌—我更奇怪于面对一家充分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在没有明确的采访证明宝洁“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下,我的媒体同行们、研究垄断法的律师们何以会产生“拆分”念头?

  经常有读者说,《第一财经周刊》对跨国公司的态度过于友好。我想这么说也并不错误,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愿意鼓励读者去学习那些好的东西,而我们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也能从这些跨国公司身上学到好的、先进的东西。整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司的组织形态、公司得以产生的基础—契约法律体系、更深层的背后的有关财产权的尊重、平等意识和个体自由的精神,这些无一不是舶来之物。我们在它们身上应该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的是,从宝洁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为什么这个公司培养了这么多中国快消品行业的骨干力量?更多的时候媒体应该报道的是,比亚迪为什么会遇到眼下的问题?它可以从哪里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可能才是经济崛起之后更应该表现出来的自信—自信的公司与自信的人一样,一定会发现自己更多的不足,而不是固步自封。

  马克西姆·格拉德威尔曾经说过,所有成功者,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披头士乐队,他们的成功都遵循着10000小时法则—你练过10000小时之后,你就有可能成为佼佼者。成人才如此,成伟大公司可能更需要这样的、更久的历练。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