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苹果皮只赚吆喝不赚钱 名律师认定其侵权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09月02日09:54
  裹上一个皮套,能把iPodTouch变成iPhone

  “苹果皮”只赚吆喝不赚钱发明者担心越界,

  名律师认定侵权,发烧友等得快发飙

  如果你是一个数码男,那你一定会知道最近数码界最热的名词叫做“苹果皮”。7月中旬开始,土豆网上一篇名为《再也不用一手拿Touch,一手 拿手机啦》炒红了一款名为“苹果皮520”的iPodTouch通信模块产品。

  这张“苹果皮”能瞬间把iPodTouch变成iPhone,而这款产品的发明者,一对二十多岁的河南兄弟潘泳和潘磊也开始走红网络——他们在深圳一间仓库里捣鼓出的“苹果皮”,却还没赚到一分钱。

  反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被迅速“山寨”,已有厂家偷偷克隆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横空出世的“苹果皮”为什么没有量产?因为两兄弟还在苦苦纠结于他们的“创造”会不会侵权。

  他们小心翼翼地等待着来自苹果公司或者iPhone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中国联通的消息。

  他们至少咨询了5位身边律师,但是没有一人能告诉他们明确的答案。有意思的是,远在杭州的一位律师在看到了“苹果皮”兄弟的故事后,觉得有话要说。

  “苹果皮”兄弟不想再“山寨”

  杭州律师很惋惜,这是法律上不可能成功的产品

  “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产品走上正途。”

  这是昨天下午记者采访“苹果皮”兄弟时,他们发自内心的一声叹息——不想再山寨,是现在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两兄弟希望“苹果皮”能作为一种可以正规销售的数码配件来投入市场,这也是他们研究成功到现在却迟迟没有投入量产的一大原因。对于潘氏兄弟的疑问,杭州律师孔夏雨遗憾地定论为“法律上不可能成功的产品,令人伤感”。

  这位京衡律师集团知识产权部主任委托本报向“苹果皮”兄弟提出善意的建议——

  孔律师认为苹果皮作为一款外置模块它必须“侵入”或者“根植”于Ipod Touch的现有程序,然后为之添加通话功能。这里就涉及侵犯了“Ipod Touch”的著作权。此外,潘家兄弟将iPod Touch这么一改造,功效抵达了iPhone,这又会侵犯了iPhone的专利权。

  但老大雄心勃勃,说弟弟还有一系列产品捏在手中,这回他们不跟“苹果”发生关系。孔夏雨还是有点担心,如果还是跟“苹果皮”一样,需要像蚂蝗一样吸附在另一项成熟产品上,那么还是会有侵权风险。

  他提醒“苹果皮”兄弟,如果完全自主开发的一项独立产品,那就要记得先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是,潘家兄弟也很烦恼,一个新产品他们是倾向于先放出去听听市场的反应,再决定要不要量产,一路保密到专利申请下来不太现实;如果一边试水,一边申请,那么等专利申请下来,他们的产品可能早以被“山寨”打败。

  这又是现实的无奈了。

  生产链缺失,“苹果皮”难产

  淘宝卖家虚席以待,数码男等得快发飙

  目前,潘家兄弟“苹果皮”的热闹仅仅在网络上,现实中他们受困于生产链的缺失而无法量产,“没有赚到一分钱,量产对起始资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方面我们还在商谈,而技术上我们也还在努力改进”。

  7月底,他们找了一家小厂,订购加工了200个。然而,初出茅庐的他们没想到的是,产品出炉,能用的只有60多个。

  潘家兄弟的时间不多了,因为从那段69秒的土豆视频面世之后,已经有95家淘宝店将“苹果皮”作为他们的主打产品,接受预定。

  对于388元一块的“苹果皮”,大部分数码男蠢蠢欲动,表示非常愿意购买。毕竟几千元的差价颇具诱惑力——可截至昨天,依然缺货。数码男的耐心快到底了,已经有人开始质疑“苹果皮”炒作。

  杭州西溪数码港的卖家陆生说自己一直在关注这款产品,他分析说苹果粉丝往往不会计较价格,因其产品价格本来就高人一头,所以他认为“苹果皮”的成熟期还未到来。

  而有的网友则认为该产品并非官方外设,对其使用效果及安全性仍存在质疑。北京网友“贰加肆”说:“这玩意儿充电还得把皮卸下来,比较麻烦,还有兼容性不敢恭维,但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就值得入手。”记者 张彧 肖菁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