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生姜价格暴涨调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9月06日07:16

  生姜价格暴涨调查

  编者按:绿豆涨价、土豆涨价、大蒜涨价,最近,生姜也出现价格大幅上涨。今年以来,农产品轮番上演过山车式的价格异动,到底是市场经济供求失衡使然?还是资本恶意炒作?抑或是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工农业产品价格差下农产品价格的理性回归?近期,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生产基地与市场销售终端调查采访,探寻生姜涨价的真正原因。

  新姜未上市,老姜供不应求,致使生姜价格短期内暴涨

  ■见习记者 火兴才

  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各大城市市场上零售的生姜已连涨35天,从最初的4元多一斤,涨到8元多,最高达10元。

  生姜价格到底怎么了?8月29日至9月3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生姜终端销售市场——西部内陆城市甘肃兰州,直追中国东部生姜生产基地山东潍坊,试图揭开生姜涨价背后的真正原因。

  “疯狂”的生姜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59岁的黄际东老人惊讶地发现,自进入2010年8月,往年2元左右的生姜,已经从每斤4元左右涨到6元左右,而且仍有上涨趋势。

  黄的老家在山东潍坊,是生姜的主产地。老人清楚记得,价格一向稳定甚至趋低的生姜,在14年前,也就是1996年出现过12元多的“吓人价格”,但随后,价格跌至低谷,且一直低位运行。“根本没有反弹机会。”他说。

  “今年农产品的价格有些莫名其妙,绿豆、大蒜、玉米轮番涨价,就在人们纷纷议论下一个涨价的会是什么的是时候,生姜价格悄悄涨起来了。”黄如是说。

  8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兰州市东方红广场,在百盛超市看到,当天的生姜价格为9元/斤;红皮蒜15元/斤,独头蒜16元/斤。同样,兰州火车站附近的华润万家超市生姜也高达8元/斤;绿色市场的生姜价格为7元/斤,上等姜10元/斤。

  当天,兰州最大生姜批发市场——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批发价为5.20元。

  “今年春节前,生姜的批发价就达到3.7-3.8元/斤,春节期间为4元/斤。”在甘肃市场做了22年生姜生意的刘加增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的生姜市场并不好”。

  尽管如此,刘称“一车货3天时间全部可以发完”,而这一车一般都在30吨左右。这就是说刘每天销售量达到10000公斤。

  在慨叹生意并不好做的同时,这位来自山东莱芜的汉子告诉记者,由于遭受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少“姜老板”都赔钱了。而他也陪了近30万元。

  刘的生姜发往甘肃各地,而在兰州市场像他这样的一级批发商有7家。这就是说,这7个批发商基本供应着甘肃的生姜市场。

  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位于兰州东大门,属一级批发市场。商户都是从原张苏滩批发市场迁来的。兰州各大市场的生姜无疑是从这里迈出第一步的。

  市场供求短期失衡是涨价主因

  生姜的终端销售价格高企,那么,生产基地的批发价又是什么情况呢?9月初,本报记者赶往全国最大的生姜种植基地——山东潍坊昌邑进行调查采访。潍坊有着生姜之乡的美称,尤以其所辖昌邑市和安丘市生姜出名。

  调查发现,目前,生姜产地的批发价也达到了4.9元—5.2元一斤,8月中旬一度高达5.6元一斤。

  “去年生姜的开盘价在2.8元/斤左右,春节期间就上涨到了3.8元。”9月2日,正在山东昌邑宏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货的批发商杨永涛告诉记者,“我今天的进货价是每斤4.93元,洗姜每斤2分,装箱每斤2分多,成本价就达到了每斤5元。”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批发商大都认为,此次生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上生姜供不应求。

  上述批发商分析说,“去年生姜种植面积呈较少趋势,产量是近几年来最低,再加上生姜正值青黄不接时期。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应,价格能不涨吗?”

  昌邑市不少姜农表示,去年生姜亩产量最高不超过8000斤,一般都在4000-5000斤左右。干旱使得单产下降,而此前的2007和2008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生姜价格并不看好。因此,种植面积并没有增大。

  据了解,潍坊的生姜收获期一般都在寒露至霜降这半月时间,即9月24日至10月10日。

  那么,今年的新姜上市还有一个月时间。市场上的存货不断减少,新货没有上市,造成了市场供需紧张,这必然会使价格上涨。

  对今年新姜品质的预期也是造成生姜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霜降前10天收获的生姜绝对比寒露前后收获的品质好,一旦超过寒露,因天气寒冷品质反而会下降。”52岁的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办后伍塔村村民王洪亮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跟其任何农作物黄金成熟期一样,生姜要是收早了因水分大容易脱水影响质量,收迟了因天寒地冻会导致生姜受创。”

  本报调查在种植基地发现,随着近两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生姜的种植规模在扩大,产量也有所增加,失衡的市场供求关系有望得到缓解。

  王洪亮是后伍塔村种植大户,在连续三年种植15亩生姜后,今年扩大到18亩。

  “我搞了15年生姜生意,又种了15年生姜,我还是觉得种姜更赚钱。”他说,“去年每亩地收成也就7000-8000斤,但今年预期每亩都超过10000斤,好的地块都能够收获12000-13000斤左右。”

  “昌邑仅后伍塔村历史上有种姜的记载,附近村庄的农民这些年才开始种植生姜。”他说。

  有着丰富种植和收售经验的王洪亮预测,“今年潍坊生姜种植面积增加了20-30%,我估计,新姜上市后价格会有所回落,但不会像绿豆和大蒜那样跌价的,批发价会维持在3元上下。”

  姜农认为游资恶意炒作的可能性不大

  “我认为根本没有恶意炒作的可能。”自1988年久开始做生姜生意的山东莱芜人刘加增对当前“有游资恶意炒作导致生姜暴涨”的说法不置可否,“涨价完全是市场需求。”

  “生姜的储存是个大问题。生姜不易于恒温库储存,恒温库的生姜出库后必须在较短时间内销售使用,否则很容易变质。”王洪亮告诉记者,“姜农窖藏的储藏方法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科学的。”

  记者调查了解到,潍坊和莱芜的姜农都是挖地窖储藏生姜。储藏时,在地窖里将生姜码放整齐,并覆盖上厚厚一层沙土,窖深约7、8米,一个地窖一般2—3个窖洞,可储藏2—3万斤生姜。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持生姜的水分不受损失。”王说。

  “新鲜的生姜炒菜时不容易出味。”长期往深圳发货的莱芜客商杨永涛一如道破其中奥妙,“这就是生姜几乎在地窖里储藏一年时间的真正原因。”

  记者在昌邑市和安丘市调查了解到,尽管距离新姜收获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但一些姜农的存货还是不少。

  记者走访的20余户姜农的存货都还有20000-30000斤。尽管这被一些人认为是“姜农惜售”,是“导致生姜涨价的一个原因”,但姜农都一直认为“每年都是这种销售方法”。而存货多的一般都是种植规模相对较大的姜农,一般在5亩以下的基本在距离新姜上市两个月内就销售殆尽了。

  但也有一些批发商认为,从8月初到中旬将近半个月时间里,确实存在一些个别客商炒作的嫌疑。尽管对生姜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可能像绿豆、大蒜那样将生姜价格炒得很高。

  王洪亮告诉记者,8月初,一个安丘的客商到昌邑受姜时曾经放言要收购1亿斤,但没几天就悄无声息了。

  也有人认为,莱芜客商曾经抬高价格收购,但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

  对于今年生姜涨价不存在游资恶意炒作的可能,客商和姜农共同分析认为:其一,生姜不像绿豆和大蒜,因存放地下,炒客无法估算储量到底有多大。即便有炒作事实,也因后期供货量较大而放弃炒作。其二,受储存条件限制,炒客一般不会将囤积的生姜储存在恒温库,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运营成本。第三,恒温库储存时间过长,出库后存在质量风险。因为恒温库受冷风控制温度的生姜不像姜农地窖的恒温更容易保鲜,而是更容易变质。

  姜农是价格上涨最大受益者

  此次生姜涨价到底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一般都认为中间销售商的利润最大。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山东生姜产地采访大量姜农和客商后,他们一致认为此番涨价真正的受益者是姜农。

  安丘市凌河镇前小沟村姜农王玉刚今年种了5亩生姜,其中2亩大棚种植,3亩为露天种植。由于大棚种植收获期将露天种植提前一个月时间。这位姜农的大棚生姜在8月中旬就已经上市了。

  在安丘生姜批发市场卖了几车后,王玉刚还开着自家的农用车专程来到昌邑宏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图卖个好价格。

  王玉刚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大棚生姜亩产达到13000-14000斤,价格在2.65元左右。这就是说,王的大棚生姜每亩毛收入达3.5万元左右,减去1.2万元的成本和人力成本,每亩能净赚2万元上下。

  “这比种植玉米当然好多了,”他还说,自己地窖里还有6000多斤陈姜。

  在昌邑市后伍塔村姜农王洪琪地窖里,这位正在往外搬运生姜的姜农告诉记者,现在剩下不到一万斤陈姜。准备趁新姜上市前一个月时间卖出去,“一来想买个好价格,二来还得为今年的生姜腾地方。”

  王的妻子李淑芹告诉记者,今年每亩地可收10000斤以上,去年种了9亩生姜,但自家种植面积只剩下4.5亩了。原因是原来承包的土地被地主人收回了。

  李说,她家生姜在3-3.5元时卖了三万多斤,5元时卖了两万多斤。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她家生姜毛收入在25万元,除去9万元成本,收入在16万元。

  种植大户王洪亮自家的耕地因一直种植生姜已经不能继续种了,他的18亩生姜地是在15公里以外的围子镇承包的。

  “生姜价格只要在2元左右,姜农就能够赚到钱。”他说。

  作为姜农,王洪亮也认为,此次生姜涨价的确是姜农得到了实惠。

  对此,昌邑宏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魏洪臣也表示认同。他认为,这也是此次生姜涨价不存在恶意炒作的真实原因。

  生姜种植风险依然很大

  “生姜种植的成本高,对姜农而言的确是个风险投资。”魏洪臣如是说。

  魏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亩生姜10000元左右的投资成本,假如遇到像2004年0.2元的价格,2006年的0.6元的价格,姜农就彻底赔钱了。2008年1.5元的价格也能赚到一点。像2009年亩均不到5000斤的产量,2元的价格姜农只能保本。

  宏大市场管理人员张亮称,昌邑有着悠久而丰富的生姜种植经验,生姜品种好,气候条件和半砂半土的种植环境让昌邑生姜享誉国内外。

  昌邑宏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生姜批发市场。2006年9月建成投产,当前有400多家商户。生姜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每天有500辆农用车送货,日均吞吐量达100万斤。

  种植大户王洪亮大致核算了一亩生姜的成本11000元左右:每亩地的承包费为2000元,化肥3000元,姜种2000元,浇水和农药成本2000元,人工成本2000元。

  一亩地10000多元的成本,对于农民而言,其风险不言而喻。假如价格跌落到2004年的价格水平,姜农可谓赔到家了。

  难怪对于社会上热钱炒作导致生姜涨价的说法,刘加增称此举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并意味深长地称,“既然游资、热钱如此能够炒作生姜价格,为何在2006年生姜价格跌到0.2元时,这些所谓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就集体失声了呢?”

  姜价还将维持一段涨价期

  纵观今年姜价的走势,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整体处于上行态势的生姜收购价格从8月高峰值由5.6元/斤下挫至4.9元/斤,并在该价格附近稳定了半个多月。

  但魏洪臣并不认为这是生姜价格回落的信号。

  “很大的因素是天气影响。”魏表示,“入秋后,潍坊出现连日降雨天气,而连续降雨会导致雨水渗入姜农用来储存生姜的地窖,并不可避免地造成生姜的腐烂,因此,当前生姜的下降可能与前段时间姜农抛售了部分生姜有关。”

  王洪亮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生姜有一个价格周期,一般是7—8年左右。

  王称:1964年生姜价格高企,随后一直低落。再后来就是1971年,1978年,1988年,1996年,2004年价格都普遍走高。他说2010年应该不是价格高峰期,这个高峰应该在2011年或者2012年出现。他分析说:也许,这个价格还不是生姜波峰值。

  受增产因素影响,王洪亮在5口地窖的基础上增挖了一口大地窖。这个地窖可以储藏3.5万斤,而他的另5口窖均可储藏2.5万斤左右。“我才卖了3口窑的姜,一个今天才打开,另一个还未启封。”王说,2009年生姜真是卖了个好价格。农民该有所回报啊!

  前不久,农业部披露,2010年全国生姜面积进一步扩大,山东、湖南、贵州、广西、四川等8个主产区生姜种植面积达239万亩,增长4.8%,预计总产678万吨,增长4.3%。“如果后期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今年乃至明年生姜市场供应总量比较充足。”

  “但今年因为雨水偏多虫害特别严重治虫效果对生姜收成影响很大如果现在虫害治不好生姜产量还会受影响。”记者在昌邑后伍塔村采访时,看到即将收获的生姜叶子受病虫所害,姜农正在积极喷洒农药。

  农产品进入涨价潮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委曾多次联合下文表示严格查处农产品炒作,且明令如有炒作将处以最高5倍罚款。尽管调控重拳频出,但曾经疯狂一时的大蒜、绿豆价格在短暂下跌后开始反弹,生姜也不例外。

  记者了解,虽然生姜价格增长比较明显,但是对零售市场影响并不大,因为毕竟市民对生姜用量需求有限。但这种像绿豆、大蒜、玉米等农产品非理性的恶意炒作,则让终端消费者心惊肉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生姜价格的理性上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让市场充分回归市场。当前一段时期,农产品价格的理性上涨,农民工工价的增长,均是社会转型时期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一个亮点。而恶意炒作农产品价格,则是农民增收的一颗毒瘤。

  诚如王洪亮所说,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价格差异让人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心存担忧,工业产品价格都十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农产品价格只涨了这么一点,就有人叫嚷要抑制价格,这对农民确实不公平。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