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电力

薄膜电池行业集体陷困顿 明年有望“咸鱼翻身”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0年09月16日01:59
  由于金融危机后多晶硅价格一落千丈,原先凭借耗硅量少、生产成本低而尚可与晶体硅电池一较短长的薄膜电池行业集体陷入困顿。近期,随着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28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落幕,薄膜电池项目近乎“全军覆没”,这一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然而,业内人士表示,薄膜电池所遭遇的瓶颈只是短期现象,最快明年就可能迎来重生。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1 薄膜电池遭弃

  今年原本应该是光伏企业集体狂欢的一年。由于海外市场复苏强劲,从上游多晶硅到下游组件等各光伏大厂的订单量均较去年同比猛增,业绩也扶摇直上。

  但薄膜电池行业却正在经历一连串的考验。

  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代表,尚德电力日前在公布二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将在今后调整公司的发展路线,停止非晶硅薄膜电池的生产。

  同样对薄膜电池信心有所动摇的还有三洋。该公司日前宣布暂缓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计划。

  保定英利集团高层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晶体硅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薄膜电池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并且寿命短。因此,“英利集团十年内不想做薄膜。”

  此外,一些台湾薄膜电池设备企业也纷纷诉苦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所获订单近乎为零。

  “由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厂家对未来疑虑重重,使得扩产脚步停滞。大部分薄膜厂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几乎不再下任何设备订单,这也令一些设备厂家叫苦不迭。”一位行业人士透露说。

  台湾某薄膜电池设备厂的负责人就表示,由于太阳能电池需求和价格同步大跌,连带挤压薄膜电池生存空间。过去薄膜电池因可降低97%的硅原料使用而受到市场瞩目,但此后在多晶硅厂家纷纷投产、硅原料价格连续“跳水”之后,多晶硅与薄膜电池的成本已相距不远,加上薄膜电池的设备成本较高,使得薄膜厂投资扩产意愿大幅降低。

  不过,所有这些都比不上最近这轮28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给薄膜电池行业带来的冲击。据本报记者掌握的情况,薄膜电池在此次招标的13个项目中仅有一家中标,原因是项目方认为薄膜电池在效率和可靠性上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薄膜电池该何去何从?

  2 外界“误读”薄膜电池?

  本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各方对薄膜电池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首先是投资昂贵。业内认为,虽然非晶硅电池的原料成本低,但加上在生产过程中同步产生的设备成本、运输成本,其系统成本相比晶硅电池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甚至有报道称,生产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的设备要比生产晶硅电池组件的设备成本高出四至五倍。

  其次,目前薄膜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仅为7%左右,与晶体硅电池18%的转换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此前表示,薄膜太阳能电池在转换率只有6%或8%的情况下,很难和晶体硅电池竞争。长远来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必须要达到10%才有竞争力。

  最后,薄膜电池的稳定性也遭到外界诟病。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目前企业担心的主要问题是非晶硅薄膜电池衰变。由于薄膜电池不稳定,6%—7%的设计转换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衰减。

  但在一些薄膜电池厂商看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其中一些问题仅是外界的误读。

  “其实薄膜电池设备的昂贵是相对的。目前停掉的那些薄膜电池项目设备确实昂贵,因为都是从海外引进的。但像我们这样与国外企业共同研发自己做设备,则成本要低得多。”国内薄膜电池领军企业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告诉本报记者,引进设备的话,折旧费用分摊到每瓦要0.3元多,而自建设备的折旧费用每瓦只要0.05元。

  此前,强生光电与美国第三大真空设备制造公司共同研发了全新技术的薄膜电池核心装备,已实现第五代薄膜电池生产线在中国的首次量产。

  至于转换率的问题,新奥光伏总经理万克家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这不是一个超过10%转换率就更有竞争力的问题,而是在不同应用领域谁更有优势的问题。”

  他指出,薄膜电池在早晚、阴天等弱光条件下,仍可产生电能,因此,在同样地理和气象条件下,全年发电量比晶体硅电池高出10%—15%。而晶硅电池在温度超过50℃之后会有明显衰减。因此,在阳光照射强的地区晶体硅电池效果反而差。而薄膜电池在高温下只有微弱衰减,特别适合用于高温、荒漠地区建设电站。

  对于稳定性的问题,沙晓林向本报记者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薄膜电池稳定性并不差。“首先,非晶薄膜电池从研发成功到现在已有50年历史,经过了长时间的检验;其次,美国加州的一座薄膜电站已连续发电18年,目前仍在发电;其三,美国UL、欧洲TUV都对非晶薄膜电池进行过模拟测试,测试环境是连续85天在高低温箱中经受冷热转换,结果证明可以实现20年稳定发电;最后,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已对我们的薄膜电池保险20年,这也是经过保险公司论证的。”

  3 明年或迎拐点

  尽管近期连遭挫折,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一旦未来技术有所突破,或者多晶硅价格进一步上涨,薄膜电池仍有巨大潜力,“一个例子就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就是一家纯粹的薄膜电池企业,其所仰仗的就是独特的碲化镉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王勃华此前曾公开表示,当前国内薄膜电池企业超过60家,虽然比例仍不高,但作为新技术的代表,其能源转换效率正逐步提高,生产成本也在降低,预计今后比重会越来越高,并在未来发挥其自身优势。

  “尽管随着晶体硅产品的价格下降,薄膜电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所削弱,但公司仍对其倾注很大精力,并正逐步提升其竞争力。”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对本报记者说。

  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学也对薄膜电池的未来颇有信心,“薄膜电池相关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技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成本还能下降,我们应当对新兴产品给予足够的信心。”

  “薄膜电池很可能在明年迎来拐点。”沙晓林指出,目前多晶硅价格又开始节节上涨,使得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重新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各国降低光伏安装补贴是大势所趋,而补贴下降意味着成本压力增加,这对晶体硅电池的冲击要远远大于薄膜电池,“补贴越低,对薄膜电池就越有利”。

  据他介绍,以非晶硅薄膜电池建电站的成本最低可以做到1200-1300万元/MW,而以晶体硅电池建电站,目前还很难达到这一成本线。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田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