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中国与世界

大公国际入美遭拒美国觊觎“跨境监管”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夏欣
2010年10月09日08:10

  9月2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CE)驳回了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向美国提交的注册为“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NRSRO)资质的申请。

  长期以来,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着世界近90%的评级市场。

  在分析人士看来,

在拒绝中国评级机构资质背后,美国政府觊觎的是对中国实施“跨境监管”。

  双重标准

  2009年12月,大公国际向SEC提交了注册为美国“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的资质申请。时隔近10个月后,大公国际的申请被驳回,理由是“无法履行对大公国际的监管”,即不能“跨境监管”。大公国际成为美国2007年实施“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规定以来首家遭拒的机构。

  据了解,今年4月中旬,美国政府已将大公国际进入美国市场的申请列入拒绝程序。当时,SEC提出了两点理由:第一,大公国际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在美国未设有任何机构,未对任何美国公司进行评级,也未有任何美国公民订阅其评级。第二,SEC“至今仍无法确定在当地适用于大公国际的法律框架内,大公国际是否能遵守交易法”。

  “SEC实施的是双重标准。”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如是认为。据了解,在美国获得“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资质的三家外国评级机构中,SEC从未将“跨境监管”作为必要审核条件,也从未对这三家外国评级机构进行过“跨境监管”。“这是对中国和中国评级机构的一种歧视。”

  目前,全世界仅有10个评级机构被SEC认定为“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这10个机构中,有7家是美国本土机构,2家来自日本,1家来自加拿大。

  另据记者了解,今年5月4日,证监会曾致函大公国际,提出如果SEC拟对注册为美国“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中国评级机构进行入境/现场检查或获取有关文件,SCE应根据与中国证监会的谅解备忘录和国际证监会组织的多边备忘录之规定,委托中国证监会进行,中国证监会将予以配合。

  然而,SEC并没有接受这一方案。有业界人士分析,让SEC动心的前提只有一个——“跨境监管”。

  “跨境监管”背后

  在SEC新的裁决令中,欲说还羞地表达了他们对“跨境监管”的诉求。

  按照SEC的要求,大公国际至少必须做到如下三条:允许SEC官员对公司的簿记和记录进行现场检查;向SEC官员提供公司簿记和记录的复印件;如果SEC官员认为必要,应该提供以上簿记和记录。

  对于SEC提出的要求,大公表示可以配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首先将文件要求清单提交给中国证监会,然后中国证监会将代表美国SEC收集所需文件”。理由是,文件制作将服从中国法律条款,禁止未经中国证监会、国家档案局、保密局或“其他相关机构”的批准,披露涉及“国家机密和有关证券公司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然而,这并未被SEC所接受。

  由于历史原因,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迄今已通过参股、收购等方式,控制了中国三分之二的评级市场。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都曾与大公国际洽谈合资,提出对大公国际控股或控制经营权,但都被拒绝。

  目前,外资评级机构评级的对象包括了中国能源、通信、甚至军工等敏感行业在内的各主要行业及主要骨干企业。在金融债券市场,外资评级机构的评级对象则囊括了包括四大行、股份制银行等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

  “通过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外资可以全面掌握中国金融系统的运行数据和发展趋势。他们甚至还可通过公开发布信息干扰政府的宏观调控,危害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大公国际相关人士认为,美国通过控制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已直接威胁中国金融主权、经济和技术信息安全。

  “三大”被质疑已久

  长期以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并称国际资本市场评级“三甲”。SEC早在1975年就认可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家公司为“国家认可统计评级组织”,并规定,外国筹资者在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时,必须接受拥有NRSRO资质的评级公司评估。目前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着世界近90%的评级市场。

  但是次贷危机蔓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令三大评级机构信誉扫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但是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虽然承认他们长期在犯“道德错误”,并承认向市场提供了虚假的评级信息,但最终他们仍被免于法律责任。

  “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在美拥有巨额金融资产,因此享有在美评级话语权对于维护我国海外金融资产安全意义重大。”但是,如果不能获得NRSRO资质,大公国际就无法进入国际市场。谈及此,关建中颇为担忧。

  “信用评级背后除了经济利益,还有政治含义。”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CERM)专家认证(中国)委员会委员、博士后胡乐群评价。“对于评级体系,事关国家战略的认识,我国政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高度。”

  记者也注意到,在近几年多次召开的中美两国战略经济对话中,还没有涉及到评级机构、评级市场监管等相关内容。

  “从根本上来说,争取中国金融话语权、捍卫中国金融安全是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但话语权不是别人给你的,是靠你自己去争取,它靠的是硬实力和软实力,首先靠的是市场承认。”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说。

  尽管此次申请受挫,但关建中表示,大公国际进入美国市场这一方向是坚定不移的。

  链接 LINK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初的评级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隶属于各省市的分行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后,评级机构才开始走向独立运营。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建设,形成了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和上海远东资信五家具有全国性债券市场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2006年后,上海远东资信因“福禧短融”事件逐渐淡出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只有大公国际、中诚信、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4家。

  截至目前,中国本土五大信用评级机构中,只有大公国际没有被外资染指,其余都已经被美资直接或间接控制。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