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
“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发展,这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精髓所在。”
联合国第四轮气候谈判于10月4日至9日在中国天津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联合国气候谈判,也是年底墨西哥气候变化大会前的最后一轮气候谈判。
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难以调和的矛盾。为实现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承诺,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当下,选择一条适合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至关重要。
“我认为"绿色经济"的提法比"低碳经济"更符合中国实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日前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在成思危看来,“绿色经济”的概念比“低碳经济”要更广一些,它不仅包含“低碳经济”,还包含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另一方面,“绿色经济”的重点是节能减排,这也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国情。
成思危同时指出,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同时还需要发展绿色金融,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跟进配合,进而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给予推动,向“绿色经济”迈进。
环境债不要留给子孙 《财经国家周刊》:当前“低碳经济”被人们提得非常多,但有人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会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抑制作用,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成思危: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现在主要是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基本上不排放二氧化碳。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重化工业还要发展。因此,中国与发达国家不一样,要发展就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但应当尽可能地减少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目前化石能源要占到90%,其中煤炭70%,石油天然气占20%,非化石能源只占9%左右。
即使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5%,那还有85%是化石能源。使用化石能源就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中国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要想不使用化石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是不可能的。 从生产方式来看,低碳经济包括四个方面:发展不排放二氧化碳的产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用二氧化碳,处理封存二氧化碳。
当前对中国来说,重点应在于减少使用化石能源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而不应像发达国家那样单纯提倡“低碳经济”,硬性规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数量。到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的绝对排放量还是增加的趋势,不排放二氧化碳的产业还不多,利用比例也不会大,封存成本很高。因此当前中国强调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财经国家周刊》:那么,相对于“低碳经济”的提法,你认为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呢?
成思危:我认为“绿色经济”的提法比低碳经济更符合中国实际。因为绿色经济的概念比低碳要更广一些,它不仅包含低碳经济,还包含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另一方面,绿色经济的重点是节能减排,这也符合中国当前的形势。
从长远看来,发展绿色经济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中国经济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们对环境成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2005年,中国由于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13.5%,而当年中国GDP只增长10.4%,也就是说,我们把潜在的环境债务留给我们的子孙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绝不允许只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生态。
中国还是要发展,不可能完全停止发展,退回到原始社会去,但是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发展,这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精髓所在。
征收碳税的可行性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在向“绿色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步该如何走?
成思危: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比如现在发一度电,全国平均要350克标准煤,但是中国有些先进企业可以用283克标准煤发一度电。
如果全国火力发电企业的煤耗能够从一度电用350克降到300克,那么到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可以减少40多亿吨。当前日本和欧洲已经拥有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中国需要大力开发这方面的技术。 另一方面,就是要发展绿色金融。没有金融的支持,新能源产业是很难做大做强的。这方面包括发展资本市场融资,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
同时,针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还需要政府提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从财政政策来说,要支持新能源的发展,既要给予税收优惠,又要给予财政补贴,政府采购应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在货币政策上,我认为应该对绿色项目的融资给予差别化的对待,一是利率适当降低,二是期限适当延长。
政府管制应该是有利于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应该尽可能更多调动企业和市场的力量,而不要过多使用审批等行政手段。
总体而言,就是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对新能源产业给予推动,向绿色经济迈进。
《财经国家周刊》:你对目前征收碳税的可行性如何看待?
成思危:现在风电和太阳能成本都比较高,风电的成本是火电的一倍,太阳能的成本是火电的四倍。虽然政府补贴非常必要,但是国家补贴应该逐渐减少,迫使新能源努力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例如德国现在对新能源的财政补贴每年减少8%。
除了来自政府的补贴外,我的建议就是要对火电收环境税,也可以称为碳税。至于普遍征收,涉及到国际上很多因素,中国也不要自己走得太快。
根据我们的测算,大概每度电收4分钱,就足以支持目前中国风电和太阳能的发展。每度电收4分钱,我认为并不算多。而且这4分钱,我的建议是,其中2分钱可以提高电价,有2分钱企业内部消化。
那么大家可能说,提高电价,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但是老百姓的收入是每年都在增加的,不可能只要求收入增加,而物价不涨,为发展新能源做一些贡献也是必要的。估计电价提高2分钱,对一般老百姓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低保户可以相应增加补贴。另外2分钱就要求电力部门自己消化,因为这样迫使它要节能、减排,要降低成本。
插排:政府管制应该是有利于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应该尽可能更多调动企业和市场的力量,而不要过多使用审批等行政手段 记者 范若虹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