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解决北京拥堵 比迁都更好的办法有很多

来源:北京晚报
2010年10月12日10:42
  北京的交通拥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别人爱怎么评说,都是他的言论自由,我是有自由无言论,实在觉得对交通拥堵说不出什么新鲜见解。“话说三遍淡如水”,“不是给钱给烦了,而是听话听烦了”。主管交通的官员恐怕早就听烦了。两节刚过,重提交通话题,自知无甚新意,只是因为国庆前一天的《南方周末》有一篇长文专论“北京"惊天大堵"再次引发迁都说”,昨天本报有我的前同事薛涌文章《向北京交通下战书》,拜读之后自觉有些话要尾骥其后,权当没话找话搭拉话。

  《南方周末》文章说:“一次被媒体称为北京交通史上最严重的堵车,再次唤醒了人们对迁都的议论和记忆。”文章所称“惊天大堵”是指中秋节前的星期五(9月17日)那晚的堵车。那天恰逢一场细雨,有天公不作美的因素。由大堵车而想到迁都,文中引述一些专家、学者曾经提出的“一国三都”构想,即选择佳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而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北京则只留文化职能,作为文化科技首都。

  有意思的是,据说还有一个所谓“抢都”大战,占上风的是中原派,要把首都迁到南阳、郑州。又据文章说,武汉、襄樊、合肥、荆州、重庆、沂蒙、洛阳、西安、兰州、成都、徐州、开封等地民间都有自己更适合当首都的种种理由,连南边的广州和海口等城市的民众也加入了这场硝烟四起的口水战。《南方周末》文章是9月30日刊发的,我估计10月1日之后海口忙着救水灾呢,顾不上抢着当首都了。

  仅仅因为首都大堵车就想着迁都,却怎的也不仔细想一想,难道解决首都交通问题的办法已经穷尽了?难道首都迁到你们那里就不堵车了?就目前中国所有城市来说,首都迁到哪里去都只能更加堵车,而且堵的地方更多,堵的时间更长。原因我就不一一细说了,相信有些话不说自明。别的不说,仅说房价一项,那些争着“抢都”的民间人士就应当想到,首都迁过去,你们那里的老百姓还住得起房子吗?当地的老百姓是否都做好搬家准备了?“迁都”之说,不说异想天开,也是危言耸听。

  薛涌先生从美国“向北京交通下战书”,“不仅仅是要敦促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更是希望动员北京的民众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的生活:少开车,多健身。”他未提“迁都”之事,深慰我心。“少开车”,我已经从今年五一后践行,走在“战书”之前。薛先生的“战书”是:5年后大家比试一下,究竟是北京的车跑得快,还是那时已经54岁的他跑得快。他的前提条件是车要在北京市内高峰期跑,他则在美国跑。我要告诉他的是,按照他的前提,不用5年后,现在他就胜出了。更早一些,9月17日晚大堵车那天就算他赢了。还用在美国跑吗?在北京走着的都赢了。

  据薛先生说,他所住的波士顿郊外小镇不过6000人。这样的小镇交通状况之好可以想见,拿北京的交通去比,究竟有多少可比性?中国大概也可以找到很多这样交通畅通的小镇。真要比较的话,北京恐怕要与纽约比较,而薛先生又不住在那里。他的见解实在是井蛙之见,我未见其高蛙一等。

  不过,我近来也确实常想北京交通的解决之策。有一点倒很想请教薛先生,因为他是在美国的一所郊外大学教书,而大学似乎在波士顿小镇附近。他在“战书”中说:“中国人似乎很崇拜美国。美国人干什么,中国人也要干什么。”我不知道他是夸奖中国人,还是讥讽中国人。但我以为中国人并非一切都崇拜美国。至少美国的很多大学都建在郊外小镇,而中国的大学大多都建在大城市里,北京就是最突出的例子。我一直纳闷:我们为什么不向美国学习,把大学放在中小城市里,或者干脆就建在远离闹市的郊外小镇?这是中国教育主管部门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战略决策失误。我想请薛先生现身说法,谈一谈美国大学为什么很多都建立在郊外小镇,以及对学生安心读书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贡献。解决北京交通问题,比迁都更好的办法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在此讨论。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