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民生经济

保障房“质”和“量”不能因房价“变脸”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张敏
2010年10月14日06:29

  话题缘起

  在保障房建设正在得到政策强化的背景下,其“质”和“量”却忽然暴露出问题:北京市大兴区明悦湾经适房项目8栋住宅楼因混凝土试块强度不达标被责令拆除重建;另据报道,截至8月末,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410万套,占年度计划的70%,而按照要求,9月底

前各地的保障房项目必须全部开工,因而引起保障房建设开工不足的担心。

  12日,住建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今年1~9月,全国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开工520万套,占年度计划90%。即便如此,质疑声音仍然不断。

  90%的开工率能否说明问题?在“欠账”多年后,今年能否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保障房质量问题的根源在哪?《每日经济新闻》邀请了3位资深业内人士,为您一一解析。

  对话嘉宾

  牛凤瑞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云峰 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华业地产副总裁

  杨少锋 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

  应用竣工率衡量进度

  NBD:关于保障房建设进度,8月底开工率是70%,9月底是90%,开工率这个指标能说明什么问题?杨少锋:开工率不能衡量保障房建设进度。什么叫开工?如果除杂草、平整土地都叫开工,这个做起来就太容易了。实际上,保障房项目的建设周期是比较长的,至少要一年多到两年。为了更加科学,应该用竣工率来衡量保障房的建设进度。目前公布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据我们了解,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应付检查,虚报了开工率数据。同时,一些保障房项目资金不到位、企业资质不足,地方政府仍为他们发放开工许可。

  陈云峰:虽然开工率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也应该看到,今年在政府的大力督促下,开工情况还是比去年好很多。我们中经联内部普遍反映,很多区级的政府通过办公会等方式给企业施压,承担保障房建设任务的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设需要的手续十分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建设进度。

  牛凤瑞:今年建设计划是580万套,按600万套计算,能够解决的居住人口不到2000万,我们的城市人口有6亿多,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就算今年保障房全部按时开工,相对于庞大的需求,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保障房建设是个长远的任务,不管是开工率还是其他指标,都不能只看一朝一夕。

  NBD:前几年保障房建设没有完成任务,有观点认为缺乏资金是主要原因,地方政府怎么去弄更多的钱?

  杨少锋:保障房建设收益较少,地方政府更愿意建设诸如会展中心、广场之类的政绩工程,或将优质的土地卖给开发商。我认为应该制定硬性指标保证资金来源,比如土地出让金的50%必须用于保障房建设等。

  NBD:虽然今年国土部要求,三类政策性住房的供地面积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面积的70%,但能不能保证土地的供应和地段的“质量”?

  杨少锋:没错。在保障房用地供应上,不仅要保证“量”,也要重“质”。保障房是一种对公共交通要求很高的建设项目,因为保障房涵盖的人群中,大部分都要使用公共交通。现实中,很多保障房没有人住,就是因为位置偏远、公共交通难以覆盖。这是个复杂的问题,除了保障房与商品房地块捆绑出让外,还需一系列的制度规定。

  质量问题是顽疾

  NBD:两种地块捆绑出让的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钱和地的问题,今年北京还将配建比例提高到30%。但据了解,一些开发企业并不太认同这个制度,因为政府对保障房的回购价或最高限价,甚至低于开发商拿地时的楼面价,开发商显然是亏的。

  牛凤瑞:这就涉及制度设计。建设保障房本应是政府的责任,让开发商参与建设,相当于政府在“甩包袱”。既然这样,政府就应该在土地出让中,给与开发企业一定的优惠,而不能让他们以商品房的价格拿地去建设保障房。

  杨少锋:保障房建设其实是有利润的,很多国外的基金都在酝酿进入保障房市场。但因为利润较低,反而容易成为企业的负担。就配建制度而言,涉及企业的成本核算,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假设一块地规定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其中4万平方米要求建设保障房,那么企业拿地前进行核算时,就应该以16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标准来计算成本,而不是单纯看那部分保障房建设面积。

  NBD:同一个地块上,商品房质量没有问题,为何保障房却出了问题?

  陈云峰:不管哪种房屋的质量出了问题,主要责任都在开发商。作为开发企业,不管建设哪种房屋,都应该尽心竭力地去完成。关于保障房质量上的问题,我认为可能是由于利润太低,开发商有意控制了成本。当然,建筑方、监理方都有责任。

  保障房建设应成常态

  NBD:今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能不能完成?

  陈云峰:从开工这个指标上看,我认为还是能够完成的,但关键是要督促竣工,从而尽快地供应到市场。在当前房价高企、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保障房建设显得尤其迫切,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个矛盾更加突出。总体上看,今年政府对保障房建设投入的精力远远大于往年,并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问责制。我认为,政府应该把保障房建设的问责放在第一位,商品房供应、房价等问题则放在问责的次要地位。

  NBD:保障房建设力度会不会随着房价的回落、市场的稳定而减弱?

  牛凤瑞:本质上讲,保障房问题的本质就是社会财富短缺的问题。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健全的情况下,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但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有穷人,都有需要住房保障的人,所以保障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管房价是涨还是跌,房地产市场怎样运行,我们都不能放松保障房建设和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我认为现有的保障房建设力度至少要持续10年,甚至20年。

  结束语:从这几次的楼市调控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障房建设将成为政策的重点。而在整个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无论如何,保障房建设都应该成为常态,而不能被当做高房价的“救心丸”。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