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中美汇率博弈战升级 人民币路在何方?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18日09:30
采访嘉宾: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杨涛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金岩石

  渣打银行集团金融市场部主管 David Carr

  一场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战已经拉开大幕。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5日下午,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宣布推迟向国会提交《国际经 济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报告》。而在未来数周的时间内,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以及G20首脑峰会将相继召开,为了利用这些重要的会议所提供的机会,美国财政部表示将推迟发布有关国际经济政策及汇率政策的报告。

  10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6.6497,踏入6.65关口,再次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纪录。最近数周,国际市场上有关人民币币值低估的争论不断升级。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出于政治需要、而欧洲国家也有向中国转嫁升值风险的需求,力求通过由人民币升值来实现增强其自身竞争力,刺激经济和增加就业的目的。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IMF和WB年会时表示,人民币汇率调整将会是逐步的,且不会采取所谓“休克疗法”。

  人民币升值舆论硝烟再起,中国政府能否顶住压力?相关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一再强调人民币汇改重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在此轮博弈过程中,未来人民币汇改进度是否会受到影响?近期迅猛的升值走势是否将维系?热钱是否会加速流入中国?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企业该如何应对?本期金融圆桌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走势:“稳中趋升”与“双向波动”并存

  上海证券报:今年6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在双向波动中创下新高,最新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也再次刷新了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纪录。您对未来人民币走势如何看?

  杨涛: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因素,大致上可以分为几类,一是国内经济因素,如贸易状况、物价水平、资本流动和管制情况;二是国外经济因素,如一篮子货币走势、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欧美的政治压力等;三是市场因素,主要是市场预期和短期资金流动;四是央行的汇率政策操作与中间价管理。

  就6月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来看,对美元的升值趋势明显,名义有效汇率虽然持续出现月环比下降,但实际有效汇率自8月出现环比上升,这些都表明人民币走势呈现出“稳中有升”的状况,我们认为未来仍将维持这一趋势。

  其理由有四:一是从国内经济因素来看,巨额外汇储备、热钱流入、经济增长与出口的复苏、中长期的城市化动力都支撑人民币升值,但也有物价水平较高、流动性增加等因素产生贬值压力,综合来看,适度升值更符合经济基本面的要求。二是从国外情况来看,与欧美主要国家利差的扩大、国际政治压力的增加,都构成人民币升值因素。三是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逐渐强化,四是央行汇率操作,也是以适度扩大升值区间为特点。

  金岩石: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至今,人民币升值累计25%。我认为,未来五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不会低于这个速度,以未来五年每年升值5%来计算,美元兑人民币会逐渐走向1:4,也就是说,我们转一圈儿回到原点,回到当年3.7-4.5之间。

  现在人民币兑美元呈双向震荡态势,从大趋势上讲,预计未来一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仍将保持既定的平稳震荡走势,振幅略有扩大,趋势平缓上行,年度累计上升幅度预计将在5%以内。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还是汇率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提高汇率调控杠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从刚性的外汇管制走向有限浮动的汇率体制。

  David Carr:我认为人民币会持续升值。准确地说,人民币升值趋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未来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我们预计,未来12个月内人民币将会升值4.5%左右,也就是说,在2011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将会在6.5左右。中国存在大量贸易顺差,市场很多观点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从中国政府政策角度而言,我们相信,人民币升值会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但总体升值方向不会改变,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局面会比较普遍。

  汇改:迅速推进条件不成熟

  上海证券报:根据中国相关监管部门表态,人民币汇改重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您认为未来人民币汇改速度是否会放缓?

  杨涛:本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始于2005年,其特点包括不只盯住美元、稳步升值、汇率波动空间增大等。2007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原有改革步伐有所调整,并且于今年6月重新恢复。回顾过去,2005年到2006年的汇改速度较突出,一是因为国际政治压力,二是由于经济过热与转型矛盾明显。就今年下半年来看,国际压力与经济复苏为重启汇改奠定了基础,但内外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其他主要货币的贬值倾向,也使得重现2006年的速升值度也不太可能。

  由此来看,今后的人民币汇改速度,相对金融危机期间必然会稳步推动,但是与汇改初期的情况相比,迅速和大幅推进的条件还不成熟。

  金岩石:增强主动性、灵活性是汇改的基本方向,这些是最主要的。汇率是一把双刃剑,升值和贬值各有利弊,并没有绝对的好或者不好的定论,但是作为当今世界的核心货币之一,人民币总是“被”升值或“被”贬值,这的确很被动。汇改目标是增强“主动性和灵活性”,也就是要逐渐扭转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被”动局面,脱离对美元的高度依赖,实现对美元相对独立地钉住“一篮子”标的物。从上个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我们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在浮动汇率时代,哪个国家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一定会是输家。

  选择浮动汇率是一个趋势,在货币自由兑换的体制下,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但中国只能选择有限浮动汇率体制,即在相对确定的时间内约定汇率浮动的区间。在美元挂钩黄金的时代,主要货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是每年不超过10%,参考这个浮动区间,初步尝试有限浮动汇率的中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很可能选择正负5%的区间。

  David Carr:对这一问题做判断,要根据整个经济体系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升值,但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对澳大利亚元、欧元等其实也出现了相对贬值。我们预计,未来人民币对美元仍有升值空间,但是是否会很快升值很难判定,应该还是双向波动局面较多。

  人民币汇改不同于人民币升值,而重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主体应克服单边预期,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发展态势。

  创新:市场建设任重路远

  上海证券报:外汇管理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配合人民币汇改进程,进一步丰富人民币外币衍生产品,增强市场汇率避险能力。您对于丰富人民币外币衍生产品、活跃人民币交易市场有何期待或建议?

  杨涛:推动人民币和外币衍生品创新和改革,一方面是为经济主体提供避险手段,另一方面则是强化金融要素定价权,推动我国的金融深化。要实现这些目的,除了应该推出各种金融产品试点,还有三方面重点要关注:一是建设和发展有形与无形的交易市场,除了引入场内交易产品,还应该发展各类场外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来支撑创新。二是引入合格的市场参与者,提升国内金融机构推动产品创新、参与产品交易的能力。三是做好监管与风险控制。根据当前国情,推动衍生品创新,应该采取从基础产品到结构化产品、从交易所场内到场外、从区域试点到全面铺开的过程。

  金岩石:道理很简单,要想让汇率浮动,必须首先让利率浮动。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条件下,我们很难深入探讨汇率市场化的问题。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的基本架构是“5债4汇1股”,也就是说,50%交易量是以利息利率为主导,40%的交易量是以外汇汇率为主导,股市中的股票期权则仅占10%。所以,我们能够提供更多衍生产品当然是好事,当前我们更需要进行相应的市场建设。

  David Carr:我们是商业银行,从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的角度来谈。市场接下来会出现更为频繁的汇率上的波动,这对世界任何地方从事出口的企业而言都是风险。我们预计,人民币未来升值5%左右,这种情况下肯定会影响到出口企业。而出口企业一定要想法规避汇率风险。任何出口企业,如果其收款为美元,支付则是美元外的本地货币的话,它们就需要找到适合的途径来规避这些风险,比如人民币远期产品等。

  此外,未来在货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都会出现更多波动,企业必须习惯和知道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这也促使中国企业需要在价值链上游攀升,这样他们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也小一些。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用人民币来结算跨境贸易,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规避外汇风险了。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套期保值产品来锁定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本质是为企业化解风险,使其在外部环境出现不利变化或不确定时,利润曲线依然能够围绕行业核心利润线进行上下平缓波动,基本呈均匀发展轨迹。据统计,92%的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美国企业的参与度更高达94%。而截至2008年,中国企业中,包括上市公司和央企在内,只有10%做过套期保值,中国企业参与套保的深度和成熟度都处于初级阶段。

  热钱:理性对待与有效“堵”“疏”

  上海证券报: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本外币正向利差等市场条件依然存在,您对于跨境资金流入中国内地的情况如何看?

  杨涛:9月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1005亿美元,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其中确实可能包含着热钱加速流入的因素。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利差和汇差双重收益诱导,境内市场主体的跨境美元套利交易规模开始扩张,热钱流入形成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对此要理性看待。首先,虽然目前我国仍然实行资本项目管制,但资本进出的流动性实际上已经很高,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预计未来短期资本流入的条件会更加宽松。其次,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所能做的主要是尽量消除热钱的负面影响,弱化热钱所追逐的利益规模,减少促使其大进大出的动因。一则,应该避免国内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减少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二则,持续推动汇率机制改革,尽量使货币政策操作与全球政策周期相吻合,减少人民币汇差和利差。三则,在继续推进资本项目改革、加强监管能力的同时,注重“堵”“疏”结合,堵住真正的投机炒作资金,而把其他短期资金引向急需资金支持的经济领域。

  链接

  人民币汇率改革大事记

  1979年-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挂牌式单一汇率再度向事实上的复汇率回归。

  1994年-2005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年07月21日:中国正式宣布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2007年0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7.80关口告破,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05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幅从±0.3%扩大到±0.5%。

  2008年0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

  2008年11月至今:金融危机发生后人民币开始紧盯美元。

  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唐真龙 石贝贝)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曹凡)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