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商务部、工信部团购政策出台在即,从业者依然忘情于同质化搏杀。但有清醒者开始悄悄尝试团购“微转型”:进行差异化、细分化的业务微调。原凡客诚品副总裁许晓辉(微博)爆料,团购网站聚美优品(原团美网)和12点正欲转型做垂直B2C,一个剑指化妆品,一个瞄准休闲食品。
垂直团购网站变身轻型B2C
“转型只是外界的判断和推测”,聚美优品共同创始人戴雨森告诉记者,但他对“垂直B2C”的定位表示认同,“事实上,聚美优品作为向消费者直接出售实物商品的团购网站,本质上就是一个轻量级的B2C网站”。
据介绍,聚美优品今年3月底上线,由现任CEO陈欧和戴雨森、刘辉三人共同创立。 “我们的创业想法一开始就瞄准女性消费者,进而确定做电子商务,并瞄准化妆品领域,刚好团购时兴,便顺其自然地做起团购模式。”
谈及同宗同脉的另一种服务类团购网站,戴雨森认为,团购是模仿美国GROUPON起家,本地精品服务是原始形态,但并不意味着做团购都要去学美团、糯米,今天团吃的,明天换成洗牙。“寻找差异化策略,专注垂直细分领域非常重要”,戴雨森强调,“本地服务类团购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商家,团购网站自身很难监督和控制。聚美优品同生活服务类团购相比,从进货到发货全过程都有自己很好的控制,我们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就有完整的采购和物流团队,一方面利用了团购模式快速增长的优点,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保证用户体验。”他对目前国内团购市场千团一面、同质化严重的局面表示担忧。
“专注垂直细分领域能够快速脱颖而出,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优势”,戴雨森表示,聚美优品现在把自己定位为最专业的针对女性服务的轻量级电子商务网站,首先会在化妆品这一领域做深做透,目前尚未有扩大到传统B2C商城的转型计划。
与聚美优品“B2C”战略的谨慎不同,另一家传出“转型”绯闻的休闲食品团购网站12点内部人士透露,将于近期更新上线“12点商城”,“会有更多种类供用户选择”。
有业内人士套句时尚的措辞,将此形容为团购网站的“微转型”。
小网站“微转型”后走品牌之路
聚美优品、12点的B2C“微转型”被许晓辉等知名互联网从业者看好,也引起投资人士的关注。据悉,聚美优品已经获得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的投资。而行业分析人士更认为,这种团购“微革命”符合中国中小团购网站的发展趋势,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品牌之路。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认为,不知名的团购网站从界面设置到运营内容与已经建立市场优势的美团、糯米太相似,而“规模以上的电影院、饭馆、美容休闲场所都会最终与这些大佬达成合作”,中小网站不甘于吃些残羹冷炙,争取平起平坐的机会非常艰难。
记者观察发现,目前居于市场前列的团购网站中,美团、拉手、嘀嗒团等独立团购网站,其创办者王兴、吴波、宋中杰之前均是打拼多年的互联网名人,在资本、人脉层面的资源不言而喻。而糯米、58团、爱家团、大众点评团则分别挂靠着千橡、58同城、搜狐、大众点评网等业界大佬。这两类团购网站无一例外拥有强大的用户基数、业界名气和资本力量,其“开单生意即过十万”的能力让中小网站羡慕却又无可奈何。
“除非靠专注精神慢慢塑造品牌”,曹飞表示,聚美优品、12点的“专注”策略是种有效尝试。中小网站先期不要去和糯米争着在各地建站,也不要人云亦云地推出“噱头”服务。服务类团购网站可以只做特色饮食、只做美容美发,争取与整个城市的餐饮界、美容界搞好关系。实物团购网站可以专做化妆品、小饰品甚至鞋子等某样商品团购业务,这样能够更容易建立品牌。
对此,戴雨森深有同感,他希望团购市场稳定后,如果用户不知道团什么时,可以去美团、糯米;如果用户明确知道想团一些化妆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聚美优品。今后,五六家占据优势的全业务团购网站和各垂直细分领域团购领军者将共同控制市场。
团购“微转型”尚需政策助力
中小团购网站找到了生存方法,但“微转型”能否挺过千团混战的乱局尚未可知,或者,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能肃清局面。
据悉,团购导航网站来优网收录的团购网站已经疯涨到921家。根据《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国内初具规模的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达1215家。其中尚未包括未开团或已倒闭的256家团购网站。“这个市场很年轻,诱惑更是大于风险,进入市场者远远多于退出者”,戴雨森坦言,乱、杂、差是团购市场还未甩掉的标签。
“一批赚快钱的伪团购,甚至骗子公司扰乱了中小网站本来就小的生存空间”,戴雨森认为,团购网站爆发性增长趋势依然存在,两三个人建起团购网站,靠新闻炒作赚取眼球后迅速转卖退场;骗子公司屡屡得逞,这些随意进出市场的行为让团购行业病态乍现。有“事业心”的中小网站即使做出诚意的转型和业务调整,也同样淹没在千团混战之中,规范制度需求迫在眉睫。
为此,记者从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了解到,将着重对团购网站进行信用认证,一并纳入到本月底即将发布的《电子商务信用认证规则》中去,信用认证结果由信用等级和信用额度两部分组成。认证对象的信用等级分为五个级别,反映认证对象履约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认证对象商务信用状况的体现。信用额度根据认证对象的资产状况和信用分值确定,是反映认证对象偿付能力的主要指标。商报记者 罗添 张绪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