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当前物价形势令“富民”更迫切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2010年10月20日08:11

  □晨报特约评论员 苏振华

  纵观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核心思想是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收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小康社会。公报明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在目前物价大幅上涨,居民生活压力渐趋增大的背景下,公报确立的这一指导方针让人期待。

  物价上涨有很复杂的机理,但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个经典论断,“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个货币供应过多的问题。 ”根据央行行长周小川前不久的发言来看,基于保增长的考虑,央行并没有大举收缩货币供应的考虑。当然,如果物价上涨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有限收缩信贷供应还是很有可能的。但即便管住了信贷,效果也很有限,因为外贸顺差导致的货币供应增加是强制性的。9月份的贸易顺差是1000亿美元,按照目前的结汇制度,单单9月份就得新增投放7000亿左右的基础货币。也就是说,如果继续维持较大的外贸顺差的话,货币供应就不得不被动扩张,如此一来物价也就很难管住。

  贸易顺差何以会产生?最近有一个分析指出,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消费1000度电能的费用占全国月平均工资的6.79%,目前中国这一数字是30.68%,也就是说,相对中国的平均工资而言,目前中国的电价是发达国家的4倍多。这个分析比较有代表性,其实不单电力价格,其他资源的比价也大致如此。可以这样看,同一个人,他在国内和在发达国家创造的财富和获得的收入应该是一样的,那么他在国内和国外的生活质量也应该是一样的。但根据电力消费所占收入的比重来看,同样的实物消费,他在国内支付的价格是国外的4倍多。或者说,国内的产品出口到了国外,贬值了4倍多。国内资源和产品廉价出口,是产生外贸顺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毋庸讳言,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自杀式”的出口。这种自杀式的出口之所以长期存在,一方面的原因是目前人民币汇率有所低估,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目前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很高,但人民币如果急剧升值的话,短期内会形成很大的失业压力,权衡长短期的利害得失,决策层目前选择的是缓慢升值的策略。而且目前决策层还没有下定人民币完全自由浮动的决心,这导致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让汇率自由浮动来自动平衡进出口。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来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年来,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收入差距非常大,广大普通居民缺乏足够的购买力。正是因为内需严重不足,生产商不得不竞相压低价格向国际市场寻找销路。中国并不是一个资源充足的国家,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自杀式的出口将导致长期经济增长乏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确已迫在眉睫,归结到一点,内需不足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症结所在。

  确立扩大内需的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民众收入水平必须迅速提高。中国经济目前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何去何从,取决于民众收入水平能不能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讨论了很多年了,但操作性的改革方案至今没有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全会公报也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基于全会的这一精神,尽早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全面方案,不仅符合大多数民众的期待,也有助于中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