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证监会1992年成立 朱镕基钦点首任证监会主席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10月20日09:02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对全国证券、期货业进行集中统一监管,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证监会的成立对监管证券市场,维持证券市场正常秩序;为证券市场正常运行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为证券市场正常、有序运行和发展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口述者:刘鸿儒

刘鸿儒,高级经济师。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席。

    证监会诞生的台前幕后

  作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的拓荒者,我常常回忆起证监会的诞生和成长,以及我在证监会那艰辛而快乐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中国证监会成立后,我常说,我们是开荒、修路、铺轨道,开了荒,修了路,铺上轨道以后,后面的人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快车了,所以比较辛苦,也可能走弯路。

  李鹏总理的指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化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发行,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很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监管机构,统一法规、统一制度、统一监管。证监会成立以前,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多头参与、多头监管的,缺少一个统一协调机构,而且人民银行作为主管单位,在人力和精力上都顾不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案,建议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1991年3月7日,国务院召开研究股票市场问题的总理办公会议。会上,李鹏总理指示,由李贵鲜同志牵头抓股票市场工作。考虑到此项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为协调各部门关系,加强对股票市场的领导,人民银行建议建立股票市场办公会议制度。这个请示得到李鹏总理的认可,并从此建立了股票市场办公会议制度。

  虽然股票市场办公会在协调资本市场的各方面工作上起了一定作用,但它只是在一定时间开开会,议论一下,不是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没有权力行使统一监管的职能。证券市场还是缺乏统一、严格的监管。

  “8·10”事件催生证监会

  1992年,由于前几年股票市场的示范效应,全国都掀起了“股票热”,最终引发了深圳的“8·10事件”。1992年8月6日,深圳对外公布将发售50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8月8日,来自全国的120多万人涌向深圳,在发售网点的窗口前通宵排队;8月9日,各网点开始发售股票认购证,结果不到1个小时就卖完了;8月10日,群众的不满情绪爆发出来,有些群众打着“反腐败、反舞弊、要求公正”的标语到深圳市政府门前游行示威,少数人乘机煽动闹事,搞打、砸、抢。

  “8·10事件”表明,股票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哪怕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是带来政治风险。

  深圳“8·10事件”的出现,震动了各有关部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也感到了问题的紧迫性,意识到成立一个专门监管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就采取了特殊的办法,加快了研究建立统一监管机构的步伐。

  1992年8月8日-12日,也就是深圳“8·10事件”发生的同时,国务院召开了部分省市负责人参加的股票市场试点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规范股份制和股票市场,慎重推进改革的问题;二是沪、深两市以外的企业到沪、深交易所上市的问题。因为在以前,只准许沪、深两市的企业在当地交易所上市。我记得当时很多省市领导同志风趣地说:“上海、深圳两市能吃肉,我们能吃点骨头也行!”

  我要说明的是,这次国务院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会议期间,正好发生了深圳“8·10”事件。到会议结束的时候,国务院领导同志就加快建立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机构进程作出指示。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国务院证券委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兼任,副主任为刘鸿儒(兼任)、周道炯,由13个部委和最高检察院的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同时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受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指导、监督检查和归口管理,刘鸿儒任证监会主席。

  朱镕基副总理让我出山

1990年12月19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
1990年12月19日上午,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席了开业典礼。

  当时业界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向朱镕基推荐我来出任证监会主席。多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和朱镕基同志比较熟悉。

  他找我谈话,要我出山,担任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我说这是火山口上的工作,不好做也干不长。他说,责任不要你承担,我来承担。我说,出了事哪有让总理出来承担的,当然我要承担。要干,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勇于承担风险的责任和各种想象不到的后果。当时我便答应了。

  为什么明知是火山口还答应出山呢?因为我的改革理想没有完全实现。从1980年起,我在中国人民银行担任副行长,分管金融体制改革的设计和推进,1980年代银行改革工作已做出眉目来了,但是1990年代开始推进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改革并没有完成。

  1990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飞机上和我谈话时,我曾经认真的表示过,请相信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会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资本市场的道路。这个承诺并没有兑现。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压力,甚至再大的打击,我也要拼着这条老命,义无反顾地把这项改革推进下去。

  当然,我的头脑是清醒的,知道这个职务的担子很重,风险也很大。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创建证券监管机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既没有经验,也缺少人力。一切要从头学起,边学边干,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当时出现了深圳“8·10事件”,为了稳定全国大局,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做充分的准备。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就迅速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并对外公布了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命。可以说是临危受命、被迫上马,而且必须加鞭快跑,立即投入战斗。

  首先做的“两件事”

  在朱镕基同志找我谈话后,我赶在证监会正式成立之前,迅速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邀请台湾有经验的朋友到北京来开座谈会,让他们介绍台湾具体的经验教训。

  这些朋友中有的是从台湾证监会的工作上退下来的,有的是证券公司的负责人,也有的是熟悉金融业务方面的专家。我的台湾朋友帮忙组织,他们自己花钱租了凯宾斯基酒店——因为当时证监会还没有成立,我也没有钱可供开支。我们整整座谈了三天,会后邀请他们到我家喝茅台。这三天座谈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台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谈到深圳的“8·10事件”时,他们说台湾也发生过类似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无限量地发行认购表。他们把认购表直接印在报纸上,任何人都可以把认购表从报纸上剪下来,拿到证券网点,交纳5块钱办理登记,就可以参加抽签了。这么做既没有排队,也没有舞弊。我后来把这些经验写成报告提交给国务院,实际中也就采取了透明的无限量发行认购表的办法,解决了当时股票发行的困难。

  第二件事是请香港和海外的一些朋友帮我收集整理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来世界上历次股灾的情况,包括发生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以及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

  在这个基础上,我研究了国际经验,又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写了一份关于证监会成立的第一次全国会议的报告。标题是“股票市场的风险与管理”。

  我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证监会时,患了突发性耳鸣,住在301医院的西部大院。那里环境比较安静,医生说是过度紧张带来的,需要打点滴,休息治疗。住院期间,我看了大量的资料,思考了不少问题。

  借钱租房建证监会

  根据国务院尽快建立机构并开始工作的要求,我们在11月份就正式成立了中国证监会。证监会草创之初,一没钱、二没人、三没办公地点。

  当时财政部答应给开办费,但是还没有如期拨款。没有钱怎么办?我就让我的学生找关系借了200万元,又从联办借了200万元。财政部拨款100万元到位后,证券委办公室和证监会各分50万元。人从哪里来呢?最初的人员来自三个方面,国家体改委、人民银行和联办。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要多找一些专家型人才,因此我们就通过年轻人的推荐,聘请了一些专家。比如说当时的首席律师高西庆、首席会计师汪建熙,还有一批具有海外背景的专家和在国内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我们从十几个人发展到90多人。没有办公地点,我们就到保利大厦租了一层楼,权作创建初期的办公室。

  证监会初创时,朱镕基一开始就跟我讲,人数不要多,不要超过100人,最好是请一些专家,待遇可以高一些。我们就按这个要求,陆续聘请人员,到1995年我离开证监会的时候,没有达到100人。当时人民银行过来的干部比较少,我就要求人民银行派几位司局长级别的干部过来。他们就派夏斌过来了。我们还考虑到后勤工作占用人员多,就走了社会化服务的路子,省掉了一大批后勤人员。

  机构设置也比较简单,一共设置了如下几个部门:办公室、法律部、发行部、市场监管部、上市公司监管部、国际部、监察部。

  第一次大会上的“两句话”

  第一次召开证监会职工大会,我开门见山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做我们这个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股市下跌快了下面有意见,怕被套牢;股市上涨快了,上面有意见,怕影响社会安定;不涨也不跌,上下都有意见,人家会说你办的不像市场,因此永远是会有意见的。

  第二句话是,我们是第一代拓荒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我们的任务就是开荒、修路、铺轨道,基础打好了,后来人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开快车了。这是我们应有的思想准备,也是光荣的职责。换句话说,挨骂是肯定的,挨了骂但给后人打下了好的基础,提供了好的条件,开出一条好路来,也是我们的幸福,这是值得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南焱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刘玉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