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借势新医改 华润能否撼动国药上药

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0年10月30日01:56
  被称为“产业链整合者”的央企华润集团在医药业务上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压力下,高管正如走马灯般更替。

  10月12日,华润集团开展医药业务的主要平台——华润三九(000999.SZ)宣布,4名董事和两名监事辞职。11月10日,华润三九将召开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届时被提名的4名新董事和两名新监事将等待股东们的审议。华润三九的董秘周辉告知《中国经营报》记者,后补的六位都是来自华润其他领域的高层。

  而此前5个月,华润的医药板块业务出现了一次更大的变动:华润三九董事长兼东阿阿胶董事长乔世波辞职,同时交出了华润医药集团CEO的职位,华润集团副总裁李福祚接过指挥棒。

  华润的压力,不仅来自于频繁收购所带来的整合难题,更来自于医改推进带来的一些始料未及的变化。

  收购:不甘做慢鱼

  医药是华润继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金融外,涉入的第七个领域,也是其最新涉入的领域。华润从2000年开始,依靠资金上的优势,以“产业链整合者”的身份频频出现在诸多收购案里。

  2004年,华润成为东阿阿胶第一大股东。2006年,华润重组华源,接过了华源集团庞大的医药资产。此后,华润还控股了效益颇佳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不过,最重要的还属2007年对三九集团的重组。这不仅因为三九集团给华润带来了众多的产品和知名的品牌,更在于它提供给华润一个机会,以便打造一个整合其他医药企业的平台。

  众多收购带给华润大量的医药资产,一个棘手问题是如何有效整合?三九集团曾是中国最大的医药企业,总负债近200亿元。而华润要整合的远不止是三九一家。

  此时产业环境也起了变化。

  一个变化是,医药行业三巨头迅速形成。国药集团通过收购另外两家央企——中生集团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而迅速壮大,成为年销售额650亿元的业内老大;上药集团获得了上实集团的医药资产而实力大增,两相挤压下,华润集团“产业整合者”的地位岌岌可危。

  另一个是医改催生的新形势。就目前上海医改的两种模式“闵行模式”和“松江模式”而言,都是将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基本药物订单汇总,由政府部门集中采购,一种药品只选定一家药厂进行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规模越大、药品种类越多的药厂越容易获得订单,而生产规模小、药品种类少的厂家则容易被排除在整个区域市场之外。

  不仅如此,由于生产能力强,上药集团旗下28个厂甚至几乎包揽了上海松江区435种基本药物的供应。有消息称,医改之前,上药集团只有19个品种进入松江,而医改之后,有366个产品属于独家供应。

  尽管事实表明,华润集团没有医药领域的更多经验,但为了增强生产实力,控制重要市场,只得再次出手。

  2010年7月,华润和北京市政府签署重组北药的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合组一家医药公司,华润的医药资产和北药的医药资产都纳入其中。在对该合资公司的持股上,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持股30%,华润集团持股70%。

  华润由此仿效上药,在北京医药市场,尤其是基本药物用药市场上占据强势地位。

  同时兼任北京市医改办和上海市医改办顾问的医改专家刘志俊表示,随着医改中医疗服务下沉和国家强制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规定,基本药物的使用量将有望迅速升高。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2010年2月前,实现30%的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年底之前,比例要求达到60%,2011年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而2012年,该制度将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

  “华润整合北药,才能在现在医改的形势下,更强势地占领北京医药市场。”刘志俊表示。

  分销:定位尚难看清

  医药行业的三巨头中,国药是国内最大的药品分销商,而上药也是上海市居于垄断地位的药品分销商。在此情况下,华润迫不及待地拿下北药就成为一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北药是北京市居于垄断地位的药品分销商。根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三家整合完成后,国药集团、华润和北药的销售收入将分别达到650亿元、350亿元和310亿元。

  “这三家企业中,各自都包含着相当大比例的药品分销金额,但是未来医改的结果是,药品分销商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刘志俊强调,“也就是说,未来医药市场上,只需要药品配送商,不再需要什么分销商。”

  按照目前医改的发展方向,不再是按照“医疗机构-一级分销商-二级分销商-药品生产企业”的流程下单,而是由地区医改办统一收集该地区药品采购信息,汇总后统一向生产企业下单,即剔除了所有经销商。

  “这可以说是今后医改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差别,也可以说是信息化建设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在美国,信息建设导致供应链整合,医疗机构也是直接向药厂下单,只不过,我们是通过医改办汇总后再下单。”刘志俊认为,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就是,药品价格大为降低。比如药品的订单每通过一级经销商,就要加价8%以上,经过几层经销商,将上升百分之几十。在回款过程中也将产生费用,因为每一级经销商之间催款都会产生成本。

  刘志俊认为,经销商是否消失要看它对市场有没有用,既然从销售流程来看没有用,那么它的消亡就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他表示,这并非说原来市场上存在的医药批发商没有价值,因为它们还可以承担配送商的角色。

  据行业人士介绍,配送商只负责药品物流配送,不参与销售,往往按照配送货物总金额提取一定的费用。对于药品配送商,许多省级政府往往倾向于只选择少数几家大型、拥有全面覆盖该地区城乡网络的分销商来担任,往往是双方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合同。

  根据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MDC)最新提供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规模为5898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19.37%。“全国的药品市场近6000亿元,还在快速增长,哪怕配送商的报酬是5%,也是三四百亿元的大市场,而且会很稳定,这对大资本来说绝对有吸引力。”刘志俊评价认为,稳定的销售收入,虽然利润率不算高,但是对于大型上市公司来说,可以托住业绩,也是股东乐于考虑的。

  华润整合的北药是北京地区药品最大的分销商。如果华润打定主意参与到全国药品的配送中来,那么他们需要考虑的就是要在全国各个省都收购一家像北药这样的大型分销企业,将自己全国的药品配送网络编织完整。”刘志俊认为。

  链接

  目前医改产生的主要模式

  闵行模式

  2005年8月,上海市闵行区对中标药品实行联合遴选,由政府部门集中采购,同一品规只选择一家生产商和一家配送商。首批集中签约的药品品种由改革前的3000多种减少到1906种,配送商由43家减少到10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避免生产商和配送商对医院临床用药和进药进行回扣促销。闵行模式被总结为“一药一厂”,即每一种品规的药品由一家药厂生产。

  松江模式

  源于上药2009年2月在上海松江区的尝试。对松江区卫生局制订的基本药物目录中435个规格的药品,在区县进行零差率配送。其中,上药能够生产366个品规,其他品规面向其他医药生产企业遴选后定点生产,再统一由上海医药直接配送到医疗机构。此外,在松江区的试点中,上药还将药品价格的6%让利给区卫生局。松江模式被总结为“多药一厂”,即多个品规的药品交由一家药企生产。

  华润简介:成立于1938年的华润是中国最早的外贸型企业,作为老牌的央企,在资金和地位上都具有一般地方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华润在消费品、电力、地产、水泥、燃气、金融等6个方面构筑了坚实的产业阵地,在香港拥有华润创业(00291.HK)、华润电力(00836.HK)、华润置地(01109.HK)、华润微电子(00597.HK)、华润燃气(01193.HK)和华润水泥(01313.HK)等6家上市公司。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