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经济回稳中的通胀困局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刘敏
2010年11月01日00:13

  经济尚未站稳脚跟,对通胀的预期和恐惧却再次扑面袭来。

  农产品、大宗资源产品的持续波段上涨成为推波助澜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也在经济增速仍将趋缓与日渐强烈的通胀预期之间陷入微妙的徘徊当中。

  涨价下的生活样本

  “大头”(绰号

)在西安经营着一家颇有名气的大众化餐厅,他卖的品种单一却很红火,就是当地的特色小吃“牛羊肉小炒泡馍”。由于被人叫惯了绰号,他真正的名字知道的人反倒不多了。常年来,“大头”的经营策略简单有效,无非是薄利多销,在他的店里,最贵的“优质泡馍”不过十块出头,涨价在这里几乎是难得一见。可就在今年10月后,面对当地物价出现的“涨”声一片,“大头”店里的饭价也不得不被“推着往上走”了。

  “前几天我们几家规模比较大一点的泡馍店老板在一起坐了坐,大家最后商量着统一把每碗的价格涨两块钱。”10月中旬,“大头”在自己的店里这样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此时虽然已过了饭点儿,但他能容纳几十个人的店里依然很难找到可坐之处。“没办法,这几个月啥都涨疯了,你想不涨价都不行。”“大头”似乎在解释,但也掺杂着一些抱怨。

  与京沪穗这些生活成本高昂的一线城市相比,西安居民在日常消费支出上的压力要小很多。当地一直流传着的说法是:“在西安,每月两千元可以过得饱暖、四千元就能安逸、六七千元绝对潇洒。” 虽然据西安市统计局2010年7月公布的数据,当地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34032元,平均每月2836元,可在近期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更多的却是感叹涨价给生活带来的不易。

  “就10月份,外面的小吃普遍涨了一两块钱,像我一日三餐几乎都在外吃饭,算下来每月就要多花上百元。”在西安打工的青年王磊说,他现在每月的工资只有1800元左右。“糖涨价后,往年这里每斤六七元钱的糖炒栗子现在要卖十元一斤,好点儿的我碰到过18元一斤,想吃点零食现在都要盘算了。”王磊称。

  就在王磊正在吃饭的面馆门口,立着一块硬纸板,上面写着:“因原材料涨价,本店各品种价格均上调两元,敬请谅解。”据面馆老板介绍,进入10月面粉价格涨势很猛。“像我们一直使用的50斤袋装的“陕富特一”粉,前些天每袋价格还是68元,现在就涨到了71元。”这位面馆老板告诉记者,据其介绍,今年年初,这样一袋面粉的价格不过是59元。

  当月,西安鸡蛋的每斤零售价格罕见地达到了接近5元;居民用天然气每立方米上涨0.23元;因为天然气价格上调,当地出租车的费用每乘次要加收一元;因为食用油快速涨价,当地出现了市民抢购囤储的现象……

  10月16日,西安街头爆发了一次针对日本右翼分子反华行径的游行示威,几天后,又有示威人群走上街头,这一次大家抗议的则是物价上涨。“不好管,大家呼吁的也是正事儿。”一位维持秩序的民警无奈表示。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西安9月份CPI同比增幅为4.1%,16项食品中超过90%出现上涨,而同期国内CPI同比增幅为3.6%。纵观全国,近来发生在西安的物价上涨虽然典型却并非“仅此一家”,类似的情景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着。

  在地处西南的城市昆明,当地食品价格涨幅更是惊人,据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发布的信息显示,前三季度,昆明居民CPI上涨了4.3%,而其中涨幅最猛的就是食品类,蔬菜涨幅高达34.1%,相比之下,当地房价的涨幅为20.3%,已不算瞩目了。

  在另一西南城市成都,9月份CPI同比上涨达4.9%,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9.9%,大米、面粉、猪肉、油脂、蔬菜、调味品、鸡蛋、牛奶及奶粉、水果等价格成为强力推手。食品类价格环比自7月份以来一直上涨,同比则从2月份开始持续上涨。成都的商场、超市开始不断出现被称为“囤囤族”的身影,他们其实不过是一些居民,为了省钱而一次买齐所有可能持续涨价的消费品而已。

  农产品价格井喷

  分析上述现象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各地食品全面涨价的主要动力来自大宗农产品的持续上涨。

  10月25日,国内商品市场已经出现了全线飘红,农产品期货更是热点不断,其中橡胶、白糖、棉花三品种强势涨停,糖、油脂等也均得到资金持续追捧,这种强势行情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延续着。“现在白糖每吨已经过7000了,棉花上摸3万,这真是……”说到这两个数字,于10月27日接受采访的一名期货交易员甚至出现了无语状态,停顿了几秒后,他发出了混合着惊叹与讽刺的笑声。

  事实上,从上半年大蒜、绿豆价格的大起大落,到6月小麦收购初期的“抢购”,7月蔬菜价格同比上涨49.7%,再到最近棉花价格创下10年新高、糖价突破每吨7000元,以及玉米价格持续一年的强劲走势……今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面积之广、幅度之大可谓罕见,原材料的上涨自然推动着食品及相关消费品价格不断向上。

  对于今年的农产品涨价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认为基本面因素是首当其冲的。“与国内其他非农产品相比,当前农产品总体价格太低,上涨是必然趋势,而且长期享受低价农产品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孔祥智表示。除此之外,孔祥智还认为今年由于天气情况很特殊,较多的灾难影响了国内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国际上的一些农产品也出现减产,拉动全球价格上涨,这些因素都成为农产品持续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

  “农产品价格上涨背后,农民惜售、收购主体涨价预期强烈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新华社特约粮食分析师焦善伟对此表示。他认为,农业生产物资价格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另外农村劳动力和生产用地相对以往都有减少趋势,这些因素都增强了农民的惜售心态;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比其他资源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低,使得收购主体对涨价的预期比以往来得强烈,甚至常常出现抢购的局面,这就使得农产品易涨难跌。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大豆、玉米库存持续处于低位,棉花、白糖库存目前也很紧张,这使得当前市场供需格局呈现供应偏紧态势,因此价格上涨也成为大势所趋。

  “往年在秋粮上市的时候,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上一般都会出现弱势,今年秋粮出现了丰收,但市场上价格却还是高开,这只能说明大家对涨价的预期普遍较高,市场格局偏向供方。” 焦善伟如此分析。

  而对于少数品种农产品价格的猛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则认为,存在游资炒作的因素。据李国祥分析,过去资本炒作较少关注农产品领域,但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炒作农产品的情况越来越多,并且不少人从中大量获利,由此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目前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充裕也为炒作创造了环境。

  资源品价格上涨进行时

  不断涨价的不仅是大宗农产品,油、金属等大宗资源品价格上涨的势头也大有此起彼伏的架势。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发出《关于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宣布国内成品油价格于26日零时上调,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调整后的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7420元和6680元。折合成升价后,汽油涨幅约为0.17元/升,柴油约为0.19元/升,涨幅分别为2.88%和3%。

  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原因就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据发改委价格司有关人士表示,今年6月1日降低国内汽、柴油价格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在每桶70美元~80美元之间小幅波动,9月中旬虽然出现连续下降趋势,但进入9月底,国际市场油价快速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上涨幅度超过4%的调价边界条件。因此,国家决定上调国内油价。

  相比油价,黄金价格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上出现的升幅几乎令人瞠目结舌。自今年7月底至10月中旬,短短两个多月,国际金价就从1180美元/盎司一路飙升至1386美元/盎司,国内金价接近300元/克。全国各地的大商场黄金柜台生意火爆,黄金一下子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紧俏商品。

  事实上,除了石油、黄金,铜、铝、锌、锡等大宗资源品近来都出现了大牛市,美、日的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让大量资金闻风而动,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全球流动性空前宽裕迅速推高了商品期、现货价格。

  通胀压力加大

  绵绵不绝的涨价催生出不断强化的通胀预期,《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普遍预测10 月CPI 将会继续创出新高。民生证券近日发布研报认为,10月CPI同比增幅将达3.7%。其依据主要来自于近期的相关数据。

  据其分析,从农业部监测来看10 月前 20 天,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 13.4% ,比 9月提高 8.2 个百分点,菜篮子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 15.0% ,比 9月提高 9.8 个百分点;其次,从商务部监测来看10 月第一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31.74% ,高于 9月任 何一周。而2009 年10 月第一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为 118.85% ,低于 9月任何一周。也 就是说, 10 月价格同比涨幅要高于 9月。“另外翘尾因素以及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大幅上调和货币大量发行都构成了新的通胀压力。”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张磊表示。

  在民族证券分析师陈伟看来,PPI 上涨形势可能延续,也给CPI的持续上升带来压力。据陈伟分析,PPI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季度国内为了节能减排的需要,仍需要压缩诸多高耗能产业生产,从而压缩产品供给,刺激产品价格上涨,而国际上由过量宽松政策所刺激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通过输入传导等方式影响国内原材料价格。

  从已有数据观察,货币供应方面,2009年我国人民币新增贷款9.59万亿元,今年7.6万亿,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6.29万亿元,贷款大幅增加使各项贷余额和 M2 余额急剧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比 2008 年末增长52.5 %,M2余额比2008年末增长46.6 %,大大超过 GDP 增长速度。今年一季,各项贷款余额比GDP的比值达到1.991 ,M2余额比GDP的比值达到1.304,均创历史新高。

  另外,7、8、9三个月,CPI 在翘尾因素逐渐下行的同时,却连创新高,分别为3.3%、3.5%、3.6%。PPI 也并没有因为经济的下滑而明显回落,8、9月连续2 个月的环比均出现上升,分别上涨0.4%、0.6%,商务部公布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也依旧呈现 7 月以来的持续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以上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非短期可以消除,因此物价上涨也就有一定的持续性。”陈伟表示。

  未来政策徘徊

  近期最让市场感到意外的莫过于10月19日央行采取的加息措施,此举大超市场预期,其动机也让各方均感疑惑。有人评其为果断应对,也有人认为其是忙乱之举,无论怎样,都意味着其背后的含义有着颇多微妙之处。

  “为防止居民存款活化进一步推升通胀,应该是本次加息的主要政治意图。” 莫尼塔投资分析后这样认为,“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如果考虑存、贷款结构,本次加息的净效果对于银行的盈利反而有小幅的正面贡献。这也显示货币当局在未来经济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保障银行的盈利能力以确保必要时银行系统能够起到支持经济的作用,也是本次加息决定具体措施制定时所考虑的一个方面。”其在报告中如是判断。

  “加息是为了抑制通胀预期,而不是通胀本身。短期内,针对通胀预期的加息不具备可持续性。”广发证券研究后得出这样的判断,据其分析,虽然10月份CPI增幅有可能达到4%,但随后将出现逐步回落,因此加息短期将不会持续。

  中金公司也认为全球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将限制中国货币当局利用利率进行宏观调控的空间。即使未来几个月通胀超出预期,中金认为政策当局会更多用汇率升值,而不是加息,来抑制物价上升的压力。

  但同时,与这些判断截然相反的观点也不少,宏源证券就把这次加息视作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向“稳健”过渡的信号,并认为,货币政策目前正进入加息周期,但加息幅度和频率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年内是否加息取决于11月CPI的走势。“实际利率为负的趋势经确认后,如果出现加息,就不会是一次性的政策行为,只要实际利率没有得到趋势性改善,加息周期就会持续。”宏源证券的报告中这样表示。

  事实上,各方对央行加息举动解读的分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经济面临的极大不确定性给决策高层同样带来了一定意见分歧。

  10月27日,央行发布的《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可谓印证上述判断佐证。该报告主要提及的内容一是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二是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三是明年粮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四是收入分配和资源价格改革可能推高明年的物价。其中,既提到了市场对实体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担忧减退,也强调仍需对物价的上升压力保持警惕。

  “经济立足未稳,通胀水平就很快上升。”可以说这就是央行在报告中清晰描绘出的国内宏观图景,自然也是国内政策制定者们正在不得不面对的复杂局面。有观点认为,这种复杂局面的形成无疑与金融危机期间释放了过多货币,并采取了过多总量刺激经济手段有关,这种局面的出现将对今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以及调整经济结构提出挑战。而政策如何平衡这一局面并实现期望中的经济要素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目前只有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