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美国经济:量化宽松战通缩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卢菁
2010年11月03日04:29

   经济现象里少有令人谈虎色变、毛骨悚然的公敌,但通货紧缩却是其中的一位。通缩是指持续的大面积的物价下跌。乍看,物价下跌岂不好事,同样的货币能买到更多产品,诸如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可使产品更价廉物美。但持续大面积的物价下跌通常是同经济萧条、投资消费萎靡,失业高涨相关联,是经济惨淡没落的象征;且进入通缩的陷阱通常难以自拔,有“往下螺旋”之嫌。

   美国经济今年上半年还萦绕在一派复苏氛围里,但下半年形势开始多云转阴,二季度经济增速仅为1.6%。这时,市场开始弥漫通缩及经济二次衰退的恐慌心理:如经济在政府如此大剂量货币、财政政策刺激下仍无起色,美国会否重蹈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覆辙?会否陷入政策无效的“流动性陷阱”?会否再现日本那样“迷失的十年”?

   沿用凯恩斯的宏观理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大都是有效需求不足,这需求可来自于消费、投资、出口或政府支出。美国原本主要以个人消费推动经济,消费占GDP70%强。但信贷泡沫后美国个人消费一蹶不振并牵连投资疲软。所以政府不但刺激消费和投资,还直接增加政府开支弥补有效需求不足。

   但若通缩现身,上述措施却会背道而驰,具有反刺激作用;这可从价格、工资和利率三方面来认识。首先,如果市场价格下降并呈下降趋势,消费者会持观望态度、推迟消费,等价格下降更多再说;厂家则推迟借贷和投资,减少雇员和生产。而当失业增加,收入减少,消费更疲软时,整个经济就陷入往下循环的螺旋中。相反,通胀及其预期会赶在下一轮价格上扬前刺激消费和投资。

   劳动力工资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别。名义工资向来易升不易降,这抑或同合同一定就是几年有关,抑或担心工资降低会影响工作态度和效率。实际工资代表了收入和购买能力的真实水平。在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下降利于平衡劳动力供需,增加就业机会。但如遇通缩物价下跌,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反升,对劳动力市场无疑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从利率角度看,名义利率是市场上推行的利率,最低界限为零,美联储现行的短期利率政策就近乎为零。而实际利率代表着资本的真实成本,它的降低可刺激贷款、消费和投资。同样,实际利率可高于或低于名义利率,这取决于通胀是正还是负。在通缩情况下,即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也可能很高,并通过资本成本上涨抑制经济。“大萧条”期间,物价每年下跌10%,意味着即便名义利率为零,实际利率有丰厚的10%的回报,那何苦还要投资和消费,只是坐享现金其成而已。

   意识到通缩的危害,美联储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市场预期美联储本周会宣布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购买政府债券、向市场注资、降低长期利率,以期达到刺激经济、避免通缩的效果。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