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监管改革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0年11月04日00:41
  从宏观审慎、逆周期和对风险准确计量的角度进行监管改革,从而使金融体系更富有弹性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全球共识。无论是各国出台的金融改革方案还是国际监管合作组织如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监管细则,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样的共识。对此,中国银行 业需要拿出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当前,中国银行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新监管规则影响下的资本募集问题。这不仅需要中国银行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为了应对监管改革对银行业产生的长期结构性影响,中国银行业必须从成本缩减、收入来源、业务增长、定价优化、风险管理以及资本管理模式等进行全面变革。

  政府应积极为银行业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

  国际监管规则变化引发的银行资本金补充问题不仅影响银行业的竞争力,也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利益。对中国政府来说,必须在约束银行资产过分增长和充分发挥银行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之间发挥重要作用,防止盲目追随国际规则的变化对银行业施加过于严格的资本要求。

  此外,还必须防止由于融资渠道单一,银行业大规模融资对资本市场容纳力和流动性产生的冲击。为此,政府应积极创新融资方式,为银行业的融资创造有利的环境。包括创新性地建立资本保险机制和允许资产证券化,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变革等。

  1、建立资本或流动性资本的再保险机制。资本保险机制是指通过交纳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保险来替代实际的资本募集,危机发生时,银行通过获得的保险赔付来补充资本。这一机制将增加银行在萧条时期的资本可获得性,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例如,当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贷款增至1000万时,按照10%的资本充足率假设要求,需要补充100万的资本,按照资本保险机制的原理,银行不需要补充资本而是按照新增1000万的风险加权资产交纳约100万的保险费(保险费可由保险机构根据危机发生的概率及银行失败时损失大小进行核算,通常银行需交纳的保险费小于需补充的资本)。

  当危机发生时,由保险公司(可以由政府和私人部门担当)将这100万的保险费返还给该银行,以满足监管资本要求。如果没有遭受类似系统性危机,则由保险基金公司对这一保费进行管理以备危机发生时对银行进行偿付。

  与此类似,欧洲也提出了类似的流动性资本保险机制。每家银行都向监管者支付一笔流动性保险费用,流动性保费主要根据银行在短期批发融资中负债规模确定,并根据期限错配的长短进行加权。

  当某家银行遭受流动性危险时,由保险公司进行偿付,减少政府的救助成本。中国也应该建立类似的资本保险和流动性保险机制,这不仅可以使银行在总资本稀缺的时候得到更多资本,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解决中国银行业体系“隐性政府保险”所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

  2.允许资产证券化以补充资本。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双重悖论:一方面,为保持经济总量的增长,贷款规模必须保持适度增长;另一方面,在银行资产持有至到期模式下,贷款规模扩张导致的必然后果就是银行的资本金必须不断增加才能满足贷款增长需求,系统性风险越来越积聚于银行。未来更为严格的资本要求将让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然而,无论是通过外部融资还是内部积累都难以解决银行业的资本补充问题,因为资本市场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利润留存也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经济需要。允许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资产证券化将银行业的系统风险分散给广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还可以保持贷款流动性,有效地控制银行总资产的规模。

  当然,其中的关键是防止由于贷款可转让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即放松贷款标准),证券化结构也必须透明、简单,与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成熟程度相一致。

  通过定价优化,提高盈利能力

  新的监管规则将使银行业的成本显著提高,依赖贷款规模的粗放式扩张也难以为继,因此,提高定价能力将成为增加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的关键是要针对特定市场或特别用户采用差别化的定价策略,提高议价能力。此外,在进行定价优化时,还需要提高根据风险进行定价的能力,即贷款的价格必须涵盖银行的风险、资本、流动性和运营等方面的成本。

  加强风险管理技术,减少资本浪费

  银行获得的数据不充分、不正确和不完整使得银行不是总能正确处理数据,资产被错误地归类,将会造成资本的浪费。通过加强以新资本协议为载体的风险管理技术可有效节约资本。

  1、加强风险分析,改善贷款损失率的预测能力,对提高不良贷款的催收和回收能力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加强前后台抵押品数据的对比分析,提高对抵押品的准确量化能力节约资本。根据新资本协议,在不改变违约风险情况下,如果合格抵押每增加1美元,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就降低50美分,因此提高抵押品的管理能力将成为额外资本的重要来源。

  3、改善交易账户中的净额结算和抵押流程。交易账户中也存在抵押管理问题,如果采用更频繁的结算以及更快的抵押流程,将会显著减少交易账户中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然而,目前相当多银行与二级和三级交易对手之间并没有建立净额结算协议和抵押协议,结果随着每一笔获利性交易的进行,风险加权资产也随之增长。

  重新思考流动性,提高生息资产规模和风险防范能力

  面对新的流动性监管要求,银行业必须重新思考流动性,提高生息资产和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可采取以下举措来改进流动性管理:第一,提高现金和短期债券占总资产的比重,尤其是短期债券的比重;第二,更加注重资产负债结构的期限结构管理,通过改善流动性组合来匹配短期流动性缺口;第三,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开展更严厉的压力测试;第四,制定流动性危机应急计划与沟通机制,关注到期存款和借款展期等方面的潜在风险。

  中长期应对策略:建立基于全流程的资本管理模式

  从中长期看,中国银行业必须改变粗放式的资本管理策略,建立 “全流程资本管理模式”:以新资本协议资本充足率为出发点,在组织架构、资本构成、资本诊断、风险计量、业务模式调整、资本分配、资本获取七个方面构建“全流程”的资本管理模式,实现资本规划、业务规划、财务规划、人员规划的统一。

  全流程资本管理模式的思想如下:(1)资本指标:主要确定资本管理的理念、战略、资本衡量指标进行定义和细分。(2)资本诊断:将对当前资本的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各业务条线或各经营单元的资本占用与其收益是否匹配。(3)减少资本浪费:主要目的是在不改变商业模式条件下寻求减少资本浪费的手段,重在新资本协议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4)建立“轻资本”商业模式:对业务部门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进行业务的组合优化,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5)资本分配:制定流程,使业务单元获得的资本能够实现集团层面的价值最大化。(6)资本供应:寻求融资手段的最优组合以支持未来业务增长。(7)组织和治理: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进行调整以促进资本管理的高效运行。

  (本文节选自作者研究报告,原题《监管改革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与中国应对策略》)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