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讯 11月5日,首届财新峰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中国与世界”为主题,深入探讨全球化大变革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谜题以及中国如何认知与适应新角色。以下是搜狐财经从会议现场发回的报道:
Observatory Group高级分析师李新新(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摄影:唐怡民)
“量化宽松”的准确解释:相当于降息
Observatory Group高级分析师李新新:本周,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是几十年来央行政策中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而且影响将非常深远。关于这个词的解释,什么是“量化宽松”,市场和媒体有似是而非的说法,有的说央行买国债,有的干脆就说央行印钞票,不是很准确,这个解释应该解释成量化宽松相对于一个数量的宽松,而不是相对于价格的宽松,也就是说相当于降息,指的是短期名义利率接近于零或者到了零下限以后,按照常规的货币政策央行已经无计可施,这时候唯一剩的政策工具只有一个,就是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常规情况下,央行资产负债表构成资产方是两项,国债和外汇储备,负债方也是两项,现钞和存款准备金。特别情况下央行可能以买断金融资产的方式,不是通过质押回购的方式,买断金融资产不一定是国债,可以说国债也可以是两房债券,企业债,房屋抵押债券也可以是股票,这是在资产方,改变了资产的结构、规模和风险水平。负债方一般通过增加存款准备金的水平,放出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就是现钞+存款准备金。最后的结果,政策的中间目标不是利率,而是存款准备金的数量或者货币供给的总量。
本轮量化宽松政策最大特色:跟通胀挂钩
这次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跟上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不一样的地方最为有特色的是跟通胀挂钩。以前美联储政策里面有一个不确定的说法,叫做“双目标制”,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完全就业),从来没有说价格稳定到什么水平,这次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法,通货膨胀率2%甚至稍微低一点。如果通货膨胀率不能从现在的核心通胀率在1%(甚至有通缩危险的情况下),拉回2%,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就会持续下去。通胀不起,量化宽松政策不止。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轮量化宽松整个规模是6000亿在8个月,加上此前两房投资债券有一部分的流动性收益重新投放到美国的国债市场上,大概的规模加在一起是8500亿到9000亿之间,6个月时间,平均1个月是1100亿的水平。恰恰是每个月新发美国国债的水平。
量化宽松的争议很大,传导的机制使美元贬值,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拉低了中长期国债的水平,使企业融资和家庭消费成本更低,另一方面,通胀预期使大家去消费,这些都有道理,但都不是这次量化宽松最主要的目的或者说传导机制。最主要的机制,这次美联储给了一个解释,资产组合再平衡,这是什么意思?美联储这次出手买债,降低国债市场上特别是新增部分的市场容量,新增的供给基本上被美联储新增的需求完全消化掉,这样把私人的需求完全挤出,挤出以后只能买股票、企业债、房屋抵押债券,各种门类大宗产品等等,带来的结果是整个风险偏好的上升和风险溢价的降低。现在的现象是只有美元在贬,剩下所有大宗商品、金融商品的价格在涨,这恰恰是美联储目标所在。
第二轮量化宽松的效果将远远好于第一轮
为什么这跟第一轮量化宽松和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都不一样。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产生在08年底和09年年初,那时候的机制主要是金融稳定,这个钱拿去被金融机构填窟窿,两房维持房市不倒,流动性很差,对资产的刺激作用很有限,现在属于市场的平稳时期,流动性活跃很高,有这样的预期等于美联储把国债市场设了一个底。为什么这一次比上一次有效?这次通过的机制不是商业银行是资本市场。日本和美国,美国跟其他主要经济体企业融资结构都不一样,因为他主要是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大概是以4:6或者2:8这样的形式,上一轮量化宽松是放出存款准备金让银行放贷,这次通过资本市场发生作用,第二轮量化宽松的作用远远大于第一轮。
美联储自己的估计是,第一轮量化宽松QE1放出1.5万亿,相当于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50个基点,这次讲每增加5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的水平就相当于50到70个基点,效率是上次的三倍。这次是以通胀为目标,第一轮是60000亿,通胀只要不达标可以一直做下去。现在付了一个首付,以后有月供,什么时候不达标就可以月供下去,这种流动性的水平是非常可怕的水平。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