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总规模达280MW的国内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以令人惊愕的超低价中标的结果落下帷幕,蓬勃发展而又屡遭质疑的光伏行业又被抛到了风口浪尖。
对于光伏行业已进入低价时代的判断,作为一个入行十余年的“资深光伏人”,瞿晓铧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低价时代
一定会到来,但却要在光伏行业解决了由于超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简单扩张和同质化的顽疾之后。
与光伏行业的另一个领军人物施正荣不同,瞿晓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公司之路,避免了大规模投资——产业链——组件生产这条路,而是定位在应用产品上。
经过了在国外公司多年的历练之后,瞿晓铧于2001年11月在
苏州高新区创办阿特斯公司。2006年11月9日,CSI阿特斯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09年CSI阿特斯的销售收入约7亿美元,在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行业居前十位。
在这条光伏行业进入低价时代的必经之路上,作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在促进高端技术研发,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三个方面来促进行业的发展。
“光伏行业真正进入低价时代,面临的课题还很多,还要经过五到十年的时间。”瞿晓铧称。
招标低价对市场影响不大
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欠账到年底还有700个亿
《21世纪》:在刚结束不久的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中,再一次爆出了超低价,并且成功中标,对此,您怎么看?
瞿晓铧:今年国内的第二轮招标阿特斯也参加了。但是这次主要是本着重在参与的思路参加,而且我们也早就预料到了招标价格会比较低。
以目前的测算来看,七毛、八毛每度电的招标价肯定不是2010年可以做到的一个价格,即使在2011年,作为一个真正重质量的企业,也很难讲是不是能够做到这个价格。当然,长远来看我们都相信太阳能一定会平价的走进千家万户。但是这个过程是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这还是未知数。
就阿特斯来讲,我们是个民营企业,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所以在投标时肯定要按自己看得到、预测得到的价格跟标准来做。要做就做一个标杆的项目,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还在正常发电的项目,而不是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
我觉得中国的太阳能行业,最终是要走到一个平衡、正常发展的状态。虽这中间的路有多长,我现在还说不清楚。
《21世纪》:您觉得这次爆出的低价会对国内市场有什么影响?
瞿晓铧:短期来看没什么影响。因为今年太阳能光伏在国内的几个领军企业的国外市场本身还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到目前来看订单的欠账到年底是700个亿,这么算的话,到明年的一季度都还要补。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我觉得这轮招标对市场价格,和对国内市场应该没什么影响。
《21世纪》:如果国际市场保持很火爆的状态,而国内市场又连续报出低价,会不会造成光伏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进一步放慢?
瞿晓铧:企业还是会试图达到一个平衡。其实国内只要用心耕耘,也还是有合理的市场的,可以找到合理价位的项目。
《21世纪》:您觉得现阶段合理的价格是多少?
瞿晓铧:如果是一个大型的集约式地面电站,相对比较合理的价格应该是超过一元。按今年情况,我觉得1.3元至1.4元是比较合理的价格。
《21世纪》:您觉得在国内电价降到一元以下大概是在什么时候?
瞿晓铧:做算命先生很难,所以我给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五到十年吧。
今后3年行业大敌
简单扩张和同质化
《21世纪》:您是进入光伏行业的先行军,见证和参与了光伏行业的发展。当下您对光伏行业怎样判断?
瞿晓铧:我觉得光伏行业已经变成显学了,不再是当年的隐学了。隐学的时候只有一两个先行者在那坚持着干,变成显学的时候,如你所见,现在大型国企也进来了,其它行业中做得很成功的一些企业也进来了,大家都觉得这里有金。房地产没戏了还干什么呢,干太阳能去吧,都是这个想法。所以面临的会是全新的竞争环境。
其中关键点是,怎么去摆脱资本驱动的简单扩张跟同质化倾向。
《21世纪》:那企业应该怎么做呢?现在很多光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都在实行垂直一体化的发展,产业链从光伏组件到最终端的产品,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
瞿晓铧:每一个企业只能去走每个企业的路,每个企业路也会不一样。我觉得太阳能行业在最近一段时间,或者三五年内垂直一体化模式会占主流。很多行业在发展初期都比较不冷静,等到行业逐渐成熟以后,这种模式可能会向一种专业分工的方面发展。太阳能行业将来走到成熟以后可能也会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三五年内都不会枯燥,经常会有新的经营模式、新动向出来。 《21世纪》:从最近的两次招标情况来看,很多大型国企正在进入光伏市场,您觉得民企应该怎么应对,或者应该怎么样找自己合适的位置呢?
瞿晓铧:坦率的讲,国内的光伏市场的走向,跟往后几年的趋势我看不清。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行业,最后总是要有序化的。最后产品质量一定会受到重视,合理利润会得到保障。大家会各做各的事,比如有的是电站经营者跟资本运作者,像很多国有企业,他应该去经营电站,他去拿特许权招标,这个也无可厚非,因为它本身是经营电站。但另一方面,设备提供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这个领域就应该有另外的,专业的企业来做。这样才是一个有序的状态。
但是中国的市场到底多长时间能够达到有序状态,能不能达到。现在我觉得还是混沌不清的。因为中国也有很多市场很长时间一直达不到有序。
期待政府“三板斧”
高端研发、中长期规划、准入标准
《21世纪》:国家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确立了七大新兴行业,其中之一就是新能源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军的企业,您觉得中国政府推动的决心在产业发展中应起什么作用?
瞿晓铧:我觉得政府最主要的功能是搭好平台,维持一个正常的贸易环境。正常的贸易环境也包括行业标准的设立等等。
世界上太阳能成功发展的国家已经有所经验。首先是政府建立一个合理的平台,一个合理的,可操作的上网电价的体系。同时这个体系本身对各类企业都是开放的,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关系。第二点就是标准的建立。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觉得尤其在中国会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就是发展参差不齐,因此在国内市场容易出现只重短期效益的情况。因此,如果政府能够真正把标准建立起来,并把标准维护好,这个行业就会有序的发展。
《21世纪》:您觉得目前来说,应该建立哪些标准?
瞿晓铧:我觉得现在在太阳能组件,太阳能产品的国家标准的建立以及检测方面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现在中国太阳能行业,尤其是最近这一年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有很多行外的企业进入。这些企业进入生产过程以及质量的把握是不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不合格的产品用在了国内市场,那么将引起安全性的问题,或者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如果这样的产品走到国外市场,将会对光伏的中国制造产生负面影响。
像太阳能这样发展迅速的行业,能否采取一种强检的措施,或者采用准入资金门槛的办法,使得真正有资质的企业才能够入围,同时入围企业也能够有机制保证其生产质量。
《21世纪》: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对光伏行业采取了补贴的措施,您希望中国政府做什么?
瞿晓铧:我觉得我会大声疾呼这么三件事。
第一点,在太阳能光伏技术的高端研发方面,政府应该大规模的投入。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占领了光伏产业的制造高地,但是远远没有占领科研的高地。
我觉得中国光伏发展,真正的原创性的创造力还不够。当然,目前中国也不是没有投入,但怎么能够把力量集中起来,建立一个集中地,开放性的研究机构,真正达到研发的高端创造力。
《21世纪》:就是说对于行业的投入不能只在广度的范围上,还要有深度。
瞿晓铧:是的。另外一方面是,中国政府要对光伏产业将来的发展尽快定出准确的中长期的规划,以及实施的措施。要给市场以足够的清晰度。
《21世纪》:您说的规划,包括哪些方面?
瞿晓铧:除了要有目标,还一定要有手段,要有一个明确的执行的路径才可以。
政策环境一定要尽快的理清。在这个理清过程中,我建议政府应采取欧洲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要害怕在一开始的时候投入的激励政策太多,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内的太阳能光伏的应用跟安装大规模建起来。但是这个政策可以保持弹性,随时调整。而且我认为政策鼓励的开始点不妨定得高一点,让这个行业真的启动起来,而不是纠缠在低价的投与不投,要不要好的质量的争论跟彷徨中。
第三,行业要尽快的建立起一个良性的秩序。也就是准入标准。
(责任编辑: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