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 李永钧
尽管上市会对家族化的管理有一些约束,但上市可以实现的是制度化和国际化的跃进。
10月15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集团)高管层由董事长尹明善亲自带队,正在北京焦急地等待着证监会发审委公布第177次会议的审核结果。
当日傍晚时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第177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力帆集团A股首次公开发行的申请。这意味着最快在一两个月内,力帆就会登陆A股市场。由此,力帆也将成为第一个A股市场IPO的民营汽车企业。
历经风雨十八载,力帆集团整体上市终于梦圆。这是今年72岁的尹明善最大的心愿——这不仅关系到当下力帆的生存与发展,更关乎未来的力帆将“帆”落谁家。
力帆沿史
1992年,一家名为“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的单位成立,尹明善出任研究所所长。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便是力帆集团的前身。最初的头几年里,尹明善生产的“HONGDA(轰达)摩托车”,虽与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HONDA(宏达)牌摩托车外观类似,但价格却低很多,产品逐渐取得市场。
1997年,由于企业逐渐形成规模,按照国家体改委的要求,重庆力帆轰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力帆轰达)设立,成员为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等六家企业,组建成为一个松散联合的实体。
1997年,尹明善获得整车生产资格;1998年,力帆轰达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开始进军海外市场,主要出口到越南、老挝等地。
此间,日本摩托车企业本田公司对力帆轰达提起了外观专利权侵权的诉讼,力帆轰达不得已注销了HONGDA、轰达等字样商标,并弃用“轰达”之名,力帆轰达由此更名为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到2007年完成股份制改革。
2003年,力帆集团达到顶峰。在尹明善的带领下,经过11年的努力,力帆集团实现年销售收入达到60多亿元,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力帆集团亦因此形成了庞大的子公司网络,包括国内发动机制造公司、摩托车销售公司和众多海外子公司、企业自营进出口公司等十几家控股子公司。
在力帆集团到达摩托车制造行业顶峰之时,2003年9月10日,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尹明善希望借此进入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汽车和汽车零配件领域,希望力帆集团能够尝试从摩托车制造到汽车制造的跨越。尽管在有些人看来,力帆集团转行造汽车是一件可笑的事情,但日后的事实证明,尹明善的这一战略举动,并没有把力帆集团拖入危险的资金泥淖。
与此同时,力帆集团上层的控股公司开始构建,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力帆控股)于2003年11月19日设立,注册资本3亿元。
2004年8月16日,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5年12月31日,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7亿元;2006年1月23日,重庆力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设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随着集团旗下一系列涉足汽车制造、销售、发动机领域的公司相继设立,力帆集团正式进入轿车和微车生产领域,从而成为重庆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
2007年,力帆集团开始谋求上市,转而进行股份制改革。其原计划是在2008年10月启动国内上市,但由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上市进程一度被搁置。今年3月18日,力帆再次递交IPO申请,而今终于获批。
上市缓解资金之渴
力帆集团如此迫切地上市,和其资金状况有关。从2006年1月力帆集团520轿车上市开始,尹明善就把汽车业务作为了力帆集团的主营业务。不过,力帆集团在乘用车市场上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06年,力帆汽车产销量只有1.1万辆,2007年产销量突破了4万辆之后,2008年的销量又下滑到了1.7万辆。2009年,力帆销售了6万辆汽车,虽同比增长了150%,但在全国乘用车企业排名中,却仍是一个小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力帆的另一主要业务——摩托车出口也受到了严重影响;2009年,力帆摩托车的出口额从2008年的4.99亿美元猛降到了2.43亿美元,力帆目前的资金压力已不言而喻。根据力帆实业的招股书,2010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合并)已高达72.85%。
对此,铁了心造汽车的尹明善曾表示,到2015年为止,力帆需要再往汽车产业上投资45亿元,以达成年产40万~50万辆的发展目标。他认为,只有达到这一产量,力帆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与摩托车制造不同,“汽车制造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尹明善表示,做摩托车时不管怎么花,钱都用不完,而进入汽车行业后,钱却始终不够用。
据力帆汽车此前对外的发言,其初期资金来源主要为力帆集团摩托车业务积累的近9亿元资金。2008年,力帆集团得到了美国AIG集团9000万美元的入股资金及银行贷款。但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这部分资金并不能维持一家车企稳定运转。
根据全球通用的理论,汽车公司年销量必须达到30万辆以上,才能跨过盈亏平衡线。力帆汽车实际产量低于产能,产能长期闲置进一步加大成本支出,也加剧了力帆汽车对资金的需求。
根据力帆汽车此前公布的发展计划,该公司计划三期投入24亿元发展轿车业务,启动内蒙古和重庆市璧山县两大生产基地建设。
目前,为达到2015年目标的45亿的投资额中,力帆已经自筹到了24亿元,仍有20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亟待填补。由于民营汽车公司借贷难度较高,上市便成了力帆集团的不二之选。
根据招股说明书,力帆集团本次拟发行不超过2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9.5亿股,拟募集资金14.8亿元,投入到15万辆乘用车项目、摩托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动力基地项目。如果以市盈率20倍计,力帆集团挂牌之后,市值有望超过100亿。无论是对董事长尹明善还是对整个企业而言,进入资本市场将为力帆的乘用车事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家族企业模式谋变
对于力帆,外界最感兴趣的话题有两个:力帆何时实现上市和尹明善如何为自己挑选接班人。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对于力帆的意义并不仅在于此。作为家族式民营企业,除了上市,为自己挑选接班人是困扰老尹的另一难题。
1992年,尹明善以54岁高龄下海。从摩托车配件起家的他,经过18年努力,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力帆如何转型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了老尹面前。特别是几年前尹明善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进入省级领导岗位的民营企业家后,老尹面临着如何“分身”政界和商界的问题。而关于他的接班人问题也被摆上了桌面。
但1971年生的尹喜地显然志不在此。这位喜欢让别人称他为“精彩哥”的现挂力帆足球俱乐部董事长虚职的力帆接班人,在老尹创业之时便加入了父亲的企业。当力帆集团旗下的摩托车厂数量达到五家时,尹明善就将其中的三家厂交给尹喜地来打理。但是小尹的兴趣并不在此,“玩车”才是他现在的主业。在整车生产经营方面,他显然缺乏充足的经验。
在力帆集团的准接班人尹喜地尚无成熟企业治理经验之际,能够成功上市,无疑也将有利于破局力帆目前的家族式困境,为基业长青打下基础。
事实上,尹明善从不否认力帆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力帆的招股说明书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招股说明书,尹明善及其夫人陈巧凤、儿子尹喜地、女儿尹索微将直接持有624.78万股力帆实业股权。此外,尹明善家族100%控股的力帆控股还持有力帆实业6.186亿股股份。如果按此次计划发行股数上限2亿股计算,力帆实业上市后,实际控制人尹明善家族所持股权将占总股本的65.67%,处于绝对控制地位。
不过,将企业永远置于家族完全控制之下却并不是尹明善想要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尹明善就曾表示过:“在上市初期,家族可能要51%以上的控制权;公司逐渐扩大后会把股权摊薄到34%,要有三分之一的否决权;到最后完全不必要了,只要是第一大股东,相对控股就可以了。”与绝对控股权相比,尹明善无疑认为在相对控股下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才最重要。传统的家族式经营做法,已经不再适应力帆战车的前进。唯有加速推进力帆上市,方可了却这位传奇民营企业家一生的宏愿,保住其一手打造起来的力帆帝国。
因此,对于尹明善来说,上市与接班人这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话题却产生了交织——通过上市,把公司公众化,彻底解决作为家族式企业——力帆的公司治理结构难题。这也是尹明善坚持的家族制管理在遇到继承人难题后,做出的现代企业制度突围的努力。
“我坚持家族式企业,尽管上市会对家族化的管理有一些约束,但上市可以实现的是制度化和国际化的跃进,这方面的意义没有人意识到。如果单是资金的问题,我没有必要一定上市。”尹明善如是说。
命转乾坤?
“力帆的实力目前在行业内相对较弱,主要是设计、整体制造水平有限,研发的投入也不大,造成产销增长缓慢。哪怕是和吉利相比,力帆也落后了好几年,在自主品牌的队伍里算不上是出类拔萃的一员。”一位行业分析师如是分析。
那么,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汽车自主品牌,能否在资本市场的刺激下命转乾坤呢?答案并不确定。
业内人士更担心这个公司“会成为下一波被重组的对象”。
早在去年业内就传出北汽集团有意兼并重组力帆汽车,后由于尹明善提出保留品牌与经营权,双方无法谈拢。到了今年9月,又传出融资遭遇瓶颈的力帆再次接触北汽洽谈收购一事。对此,尹明善表示了强烈的抗拒,企业高层甚至表示:“力帆汽车并不缺钱,我们集团的资金完全能够满足力帆汽车现阶段的资金需求。上市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发展。”
最后北汽集团终于找到广州宝龙轻汽,以重组方式获取该公司所有存量资产,并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建设华南基地,抢滩华南市场。
“有了融资平台以后,力帆未来几年就可以做出一些技术上的改进,否则以它现在的势头,是无法跟上行业的节奏的。”前述分析师不无担忧地表示。作为车企中的小字辈,如果不站稳脚跟,力帆随时有被大浪冲走的危险。
不过,好消息是,为谋求更大发展,力帆瞄准新能源和引进外资两条出路。在不久前,由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四部委联合推出的第15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对外发布,LF7002EV的力帆电动轿车入选,力帆由此拿到第一张电动车量产“准生证”。目前力帆620和320纯电动车均已具备量产能力,年内将实现批量生产,明年年初正式推向市场销售。此外,力帆的520以及即将投放的720轿车,其电动版本都已在同步研发。
关于引进外资,目前包括重庆发改委和力帆等多股力量,都在为斯巴鲁合作项目积极奔走,但目前并无具体细节。不过,包括一汽、上汽、北汽以及自主品牌奇瑞、江铃都参与了斯巴鲁的合作洽谈,虽然均无实质性进展,但与他们相比,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政治资源,力帆缺乏优势。但由于有重庆市政府的积极推动,力帆热情高涨,这也是在向外界传达积极转好的信号。
(作者系汽车行业从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