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商界面孔

穆占英:核工业拓荒者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0年11月09日18:35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对于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或许是一种悲凉;而在穆占英的眼里,那是一种悲壮的美。

  1959年,刚刚4岁的穆占英和全家人一起随着父亲从部队转业到青海的221厂。就是这个工厂,在茫茫戈壁上诞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在这里,童年的穆占英不得不一次次与成群结队的狼持棍棒相见。那一片一片的荒草地也成为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两头不见日头是穆占英回忆他上小学时的情景:手电筒和木棍是当时上学、放学时不离手的武器———赶狼。

  中国第一代的核建设者、穆占英的父辈们就是在野狼出没的地方造出了原子弹。

  穆占英9岁那年,也就是1964年的10月16日,大漠深处腾起了一朵壮丽的蘑菇云,中国震惊了全世界。

  15岁,穆占英成为一名核工业人,当铆工,将很大很厚的钢板严丝合缝对在一起。

  1999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裂变为两家大型军工集团公司。44岁的穆占英成为刚刚成立的中核建的总经理,当时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迎接中国核发展的新一个春天》。这是穆占英内心深处的期盼。

  然而,现实是中国核工业开 始了一个历史性的重要转变:“军转民”。这种转变从熟悉红头文件到逐渐接触市场竞争,从“不惜一切代价”,到考虑企业发展、柴米油盐……当年,核工业设施 都建在“三线”,厂址“靠山、分散、隐蔽”。怎样让大山里的人们走出来,面对外面的世界?怎样让“先生产,后生活”的职工尽快地富裕起来?穆占英努力寻找 着答案。

  “为了活下去”,就要扭亏增盈。中核建在确保核电建设、核工程、国防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民用工程市场的开发力度。

  非核建业务越做越大。2001年,集团公司一举扭转了连续6年亏损的局面。2002年,民用产值第一次超过核电产值。

  但是中核建的未来在哪里?

  穆占英认为,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核”上。“我们是以核为主的,这是特色。要做到国内一流,做别的我们不行,但核电建设是我们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有核安全的文化,有核的底蕴,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做精。”

  即使在我国核电建设收缩期,穆占英依然近乎信仰般地坚持看好核电的前景。

  2003年,中核建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战略目标,做出了核心竞争能力在于“核”的判断,确立了核电工程、核工程、国防科技工程建设和核能科技产业化为核心业务,多元化经营为重要补充的业务格局。

  中核建完成了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独家承建了中国大陆全部6座核电站11台核电机组的工程建设,掌握了30万、60万、70万、90万、100万千瓦等各系列装机容量,实现了包括以 AP1000和EPR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在内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自主化建造……“作为国内核电建设主力军,中核建参与了国内所有核电站反应堆部分的建设,也将参与今后所有这些项目的建设。”穆占英义不容辞。

  中核建成为全球惟一一家26年从未间断从事核电建设的企业集团,掌握了核工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养成了“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建设理念。26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核电质量安全事故。

  截至目前,中核建已经实现同时管理26台在建核电机组的规模。未来3年内,中核建还将实现同时管理44台在建核电机组的能力。

  这时,穆占英盼来了核工业发展的春天。中国开始步入新能源“核”心时代,世界已有超过60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在这个春天,穆占英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 “中国核建”品牌。

  中核建已与俄罗斯、捷克和斯洛伐克、法国等投资方建设方进行沟通,将发挥优势做好规划研究,做好准备争取近两年在海外核电市场有所突破。

  或许,穆占英是核工业的一个符号。正是穆占英们率先进入戈壁荒原、深山腹地,甘当核工业的拓荒者,为核工业铺就了通往辉煌的大道;在军转民的大背景下,正是穆占英们开辟了企业活下来的道路;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正是穆占英们成为“中国核建”品牌的开拓者。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