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江苏省政协上书:严控新设商业银行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1月09日23:38
  核心提示:有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的集聚扩大,中国商业银行所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目前已达改革30年来的顶峰。

  11月8日,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在南京大学的学术演讲上表示,2008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在中国金融史上呈现了最大的一次爆发式增长 ,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的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数量和规模扩张已积累了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在2009年的巨额信贷投放中,从央行流出的货币实际上仅占总流量的6%左右”,王永利向本报记者表示,“主要渠道就是银行的放贷-吸存-放贷,反复循环并以乘数效应放大。”

  在通胀担忧四起、利率还并未市场化的时代,银行已扮演了一个“毫无节制的发钞人”角色。江苏省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则提出,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的集聚扩大,中国商业银行所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目前已达到改革30年来的顶峰。

  “相对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看,中国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尚似不足,但以目前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计算,相对于实际经济需求而言,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已处于饱和状态。”该报告负责人、江苏省政协委员陆岷峰向本报记者表示。

  超量放贷致银行业高负债

  尽管王永利在11月8日的演讲中表示,“目前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均高于国际同业平均水平”,但陆岷峰认为,这种盈利模式只是在利率管制和有足够的储蓄存款可以吸收时的表现。

  江苏省政协的调研报告认为,从实践中看,银行机构数量的过度扩张导致恶性竞争,使得收益与规模不对称引发系统性风险已经出现,“只不过这个风险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

  上述报告,是基于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不规范负债和过度负债等2009年巨额放贷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后遗症”的研究。

  报告认为,30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存款资金来源充足,但投资需求增长远远落后于存款资金供给,为降低账面不良资产、提高借款企业的资质,银行体系内形成了庞大的存贷差。

  “银行过多的制造信用,使得基础货币的供应远不够金融体系对基础货币的需求,实际流通中的货币明显过大。”陆岷峰表示。

  事实上,商业银行其资产的主要形式是贷款业务,约占资产业务的70%,而目前负债资产率达95%以上。上述报告称,中国的商业银行已属高负债的行业。

  在上一轮的巨额信贷投放中,地方政府要求新建或者重组扩大商业银行规模的诉求高涨,一批新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得以组建。

  上述报告亦显示,在相当多的地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资金运营和商业化进程,而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受到地方政府干预、信贷财政化等因素的影响,信贷管理薄弱、以贷谋利的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债权债务关系混乱。

  陆岷峰表示,当前商业银行存在超额授信、贷款资金挪用等风险,在监管漏洞下,为吸收过多的资源而出现恶性竞争。

  “即使地方政府通过各类资本参股、收购、重组的方式规范改进,也会面临准入门槛高、垄断竞争激烈、单纯靠利差生存的问题。”陆岷峰说,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追求机构规模扩张的商业银行极有可能因财务不连续而导致亏损。

  建立“银行业退出机制”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的商业银行多是一种依靠固定的存贷利差的政策性盈利模式,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一旦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传统商业银行必然先受打击。

  而商业银行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总行-分行-支行”模式又缺乏集中风险控制能力和集约化经营效率。

  陆岷峰表示,在存款保险机制和退出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应该适度控制金融机构风险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避免过度扩张过程中增加系统风险。

  “可以加大合并重组力度,对不良机构实行退出机制。”报告建议,商业银行体系中推行省级分行,二级以下同城重叠机构合并,并对一批成本高、管理难、业务不足和严重亏损的分行营业网点进行撤并和收缩;对于资产规模和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较少、不良资产率高,不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不良机构实行退出机制,引进竞争机制,支持鼓励金融创新能力强的机构做大做强。

  报告也指出,地方政府已将“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到异地开设分行”作为了机构扩张的竞争手段之一,而政府也将银行引进作为了经济发展的指标。

  基于此,报告建议,要严格控制新设机构,打破行政区域规划,适度收缩不合理的机构布局并调整大中小的配比。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