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涨!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居民的衣、食、住、行似乎都在涨价。
在上海铁路菜场买菜的王阿姨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抱怨:“什么都在涨,你看苹果这两天一斤就涨了一块五,河虾昨天还是45块,今天就变成50块了,一天一个价。米、面、油都在涨,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记者调查发现,西部城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本报以上海铁路菜场和成都抚琴综合市场为样本,调查了包括油、白糖、东北大米、鸡蛋等10多种食品的价格。
调查结果显示,差异较大的只有瘦猪肉,每斤瘦猪肉上海比成都贵2元钱,而鸡蛋、东北大米、白糖这些成都反倒比上海每斤贵了近1元钱,其他食品价格基本持平。此外,一周内两个城市的东北大米、白糖、鸡蛋、瘦猪肉、姜的价格涨幅均近10%。
再对比上海家乐福武宁路店和成都家乐福羊西店出售的20种百姓生活必需品,有一半的产品价格是成都高于上海的。比如5升装的金龙鱼食用调和油,成都家乐福比上海家乐福贵了6.4元。
对此,家乐福商品部采购经理的解释是,这是由于本地促销的不同引起的,各地促销都是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及顾客接受程度来安排的。
方太家具的一位工作人员则说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由于在上海竞争激烈,所以商场活动也多,因此很多产品的销售价格都比西部城市优惠。
今年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个主题是“逃离北上广”,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对记者表示:“物价从来就不是‘逃离北上广’的主要原因。”
他说,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正面效应包括收入高、服务业比较多样、信息通畅、文化多元等,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大;而负面效应就是通常为大家所诟病的生活成本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高等。
今天,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此前,各种声音都在为10月份CPI再创新高埋下伏笔。
业内专家和机构普遍预计,CPI或将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再创新高,同时在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推波助澜下,10月份CPI或将超过4.0%。
但由于东部地区商品市场发达,工业品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加上交通、信息、区位等优势,抑制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比中西部更多,物价涨幅或将低于中西部地区。
最近,一份“菜奴省钱攻略”走红成都,“蜗居”一族纷纷抱怨,当了房奴还不够,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
在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工作的蔡先生向记者介绍,成都一般的三口之家,每个月买菜费用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孩子上学的话,每个月生活基本支出少说也要6500元左右,这已经和一个普通上海家庭每月的开销相差无几。
但根据成都市物价局和上海市物价局的统计,2009年成都全社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7272元,而上海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51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