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科技·媒体·电信

无人机偷窥 高科技双刃剑

来源:青年周末
2010年11月11日10:46

  今天,你泄露隐私了吗?

  ◎编译/夏冬 ◎供图/CFP

  无论你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还是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都要当心了,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让每个人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在充分拥抱新技术的时候,没准儿你的小秘密正在成为别人赚

钱的工具……

  ■明星们的梦魇

  杜克医学大学医学中心生物学家迈克尔•普莱特博士曾经用12只成年的雄性恒河猕猴做过一个实验。当这12只猕猴口渴的时候,他给了它们两个选择:喜欢喝的樱桃汁和看一看“猴王”图片的机会。尽管非常渴,但猴子们还是选择了看图片。但是这些猴子不会放弃果汁去看普通猴子的图片。实际上,普莱特博士发现,除非用更多的果汁做诱饵,否则它们是不会看“下级”猴子的。普莱特博士称,“雄性猴子可以在群体的游戏规则中拔得头筹,也可能突然跌下宝座。”猴子不仅有食物和果汁等生理上的需求,而且对“明星”猴子同样有着心理上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是源自于群体动物对社会地位的重视。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对明星总是更加关注。

  在一个社会当中,明星或公众人物总是被特殊对待的。常人无法企及的目标,在他们那里似乎是那么地轻松就实现了:美丽的外表,受人尊敬的地位,高昂的收入……这一切,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于是明星隐私也成了众人追逐的热点。互联网上有上千家追踪报道名人的网站,形形色色的网站上充斥着明星图片。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现在,明星们要当心了,因为国外的新闻网站即将要用全新的方法获得八卦新闻了。

  名人图片提供机构首席执行管加里•摩根称,他将用无人机来追踪名人的活动。这种无人机噪声很小,体型也不大,可带有微型照相机。要是徘徊在好莱坞的名人住宅附近,绝不会像直升机螺旋桨旋转那样声音轰鸣。“它一定会让参加生日宴会的明星吓一跳的。”摩根说。

  追踪明星报道竞争激烈,有些组织在自然灾害中也使用无人驾驶飞机。如果军队可以用无人飞机找寻恐怖分子,那一位丈夫当然也可以用它来跟踪半夜十一点还出家门的妻子。

  中情局曾把一种叫捕食者的无人驾驶飞机用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带的反恐军事活动。但是无人飞机的尖端技术已经不仅仅限于在军事范围使用了。一种可以按既定路线飞行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只需几百美元,用iPhone手机就能进行操纵。

  目前美国联邦航空局对私人使用无人机有诸多限制,但仍存在不少灰色地带。只要远离人口稠密区,远离常规航线,飞行高度不超过122米,并且在接近机场等飞行管制区时及时通知。而且,消遣娱乐中使用无人机也无可厚非。

  现在,无人机的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法在互联网上传播得很快,个人即可按照网上的提示自己动手制作。最近还要举办一次竞赛,在1英里的距离内,用无人机跟踪既定目标,看看谁能完成任务,谁更稳定。

  俄亥俄州立大学科技艺术教授肯•里纳多曾开发过一种机器人,在温哥华奥运会的时候用于抓拍运动员和观众。他研制了一种无人机,可以自己飞行,能够自动估算飞行距离,而且能够绕开障碍。但目前这种无人飞机最大的问题是飞行时间:最好的无人机应该能够在空中飞行30分钟以上。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前海军战斗机飞行员蜜丝•卡明斯和她的学生们正在制造一种叫“全职预警”的无人飞机,这是为了履行与波音公司签订的军事合同而制造的。她们计划开发一种披萨饼盒大小的无人机,在战场上可以观察士兵的背后情况。如果发现有危险情况,它能给士兵的手机发出警告信号。

  无人机真正的价值或许还是体现在民用上。无论是野外调查,还是查看石油管道的安全,它都很有帮助。但是如果好管闲事的邻居用无人机监视别人,看谁在遛狗的时候没有跟在后面打扫干净,那可就很烦人了。如果无人机的使用普及开来,隐私权将是个问题,毕竟谁也不愿意在吃早餐的时候,窗外有架悄无声息的无人机可以看到这一切。

  ■窥探无处不在

  如果说目前无人机只是威胁到那些大明星等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话,那么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则不折不扣地影响着每个人。仅仅10年的时间,保护个人隐私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10年前,Facebook等社交媒体还没有出现,谷歌还没有被当作动词使用。如今用手机给自己拍张照片很简单,可是你的发型就有可能透露了你居住在哪里。你有可能使用带有GPS定位系统的智能手机,或者在家附近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并且把它贴到网上相册去。这种含有地理标签信息的照片会告诉别人你居住的准确地点。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哪天发个帖子说你打算出去,那么别人知道你具体住在哪里,而且知道你今晚不在家,任何可能潜在的犯罪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据加拿大隐私权委员会调查显示,谷歌街景车不恰当地收集了电子邮件、用户名、电话号码、个人住址等个人信息。上个月谷歌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坦承自己通过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没有密码保护的)收集并存储了一些信息,并就此做出道歉。

  谷歌原本计划把无线保真网络数据添加到卫星定位服务当中去。自上述错误被揭露后,谷歌宣布街景车停止获取更多的无线网络数据。委员会称,谷歌之所以能够收集个人信息是因为整合了特殊的代码。这段代码是谷歌的一名工程师于2006年利用公司的政策,用工作20%的时间开发的。它可以收集所有的公众无线网络数据,包括所谓“有效载荷数据”,这种数据涉及到通讯内容。

  谷歌称把这种技术使用在卫星定位服务时,完全是无意之中收集到了个人信息。虽然在把这段代码安装到街景车前进行过检查,但当时只是为了确保这种技术不会干扰街景拍摄。

  隐私权委员会建议谷歌的管理模式应该遵守保护隐私法,并且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以使他们的行为不触犯法律。另外,委员会奉劝谷歌删除掉所有收集到的私人信息。

  时下Facebook等社交网站很流行,许多人都会给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宠物开一个账户。2007年,Facebook推出了一款名为Beacon的软件,它能够在网络中广播用户活动以及跟踪用户在其他网站上的行为。但这并未请求得到用户的同意。 许多Facebook用户对此提出了抗议,随后Facebook年轻的老板扎克伯格不得不公开致歉,并在2009年关闭了Beacon。初期的时候,只有得到个人用户允许的人才能看到对方的个人数据。但是到了2009年12月中旬的时候,Facebook用户就无法隐藏部分个人信息了,当中包括个人照片,朋友列表,以及兴趣爱好等等。

  人们并不希望把自己所有的信息都公之于众。大家都希望把恰当的信息用于交流当中,如果你在酒吧喝得烂醉如泥,有朋友用手机给你拍了照,并在教堂把照片展示给其他人看。你也许就会觉得隐私权被侵犯了。这类社交网站还有可能透漏个人的其他信息,例如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等等。也许这还不足以造成你丢掉工作,但你并不想因为某个问题的看法而成为公司里的边缘人物吧?

  ■无利不起早

  为什么上述这些高科技手段对个人的隐私都乐此不疲呢?隐私之中蕴藏无限商机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国际明星的照片收益最高,像布莱德•彼特和安吉丽娜•朱莉这样的国际明星的照片可以反复卖给多家媒体,聪明的狗仔人员一年可以赚到五万美元。不过一般的狗仔人员只能抓拍到普通照片,一张布兰妮或劳伦•康德拉的流行照片可以卖到250美元。大家都想拍到明星的隐私照片,但那是可遇而不求的。

  人们在使用谷歌进行搜索时需要输入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成了谷歌赚钱的工具。谷歌的首页很干净,没有任何广告,但是如果输入某个关键词进行搜索,谷歌广告就会根据相关搜索提供相应的广告。如果有人碰巧患了慢性病,自然会常常上网查询治疗的方法,这时谷歌广告就会显示相关疾病的商家,诱使访问人去点击广告,从中赢利。实际上,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驱动媒体公司。2009年谷歌的收入约为240亿美元,而谷歌广告的净收入大约为180亿美元。

  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互联网的新宠Facebook,这家有5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站拥有大量的用户信息,在商家的眼里无异于一座聚宝盆。与谷歌只知道用户的搜索特点,注册Facebook的用户通常都会填写用户名、性别、教育水平、毕业学校,现居住地址等信息。Facebook的广告可以显示附近哪家商场正在打折,你喜欢的某种音乐专辑上市了等等信息。

  弗吉尼亚州有家面包店通过Facebook,把10英里范围内跑马拉松且喜欢不含麸质食物的人作为目标客户,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Facebook的改版使得它从一个分享好友生活的站点变得越来越成为一个商业交易的平台了。以往每次Facebook更改它的隐私设置时,都倾向于将用户喜好的曝光度设置成最大,而用户不得不自己去更改。而且广告商可以给广告里写一句话,例如一名用户的朋友鲍勃“喜欢”你的咖啡店等等。尼尔森诺曼集团是权威的用户体验研究机构,经他们研究发现,像这样在广告里写一句话可以增加68%的机会让用户记住广告。但是,有些观看者也许会很反感广告商使用他们的朋友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例如,提及有些女士是属于有患乳癌风险的人,也许会伤害到她们。如果广告来自当地专攻妇科和抑郁症的治疗师,也不能确定每个人都会喜欢它。

  但是,一向以开放和分享为公司基本原则的Facebook却很少谈及自己的收入。据美国科技博客InsideFacebook估计,Facebook2009年的收入约为6亿到7亿美元之间,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广告。

  尼尔森诺曼集团还有一项研究显示,十岁以下儿童学习互联网的能力和成年人是相同的。可是,面对网上成堆的广告,两者却是截然不同的。研究显示,六岁以下儿童对广告概念是无意识的,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广告,但并不总是能区分网站实际内容和广告之间的区别。该研究建议,广告应该有大和清楚的标签对此作出区分。

  每天,你都要发出个人信息——无论是使用信用卡购物,还是收发邮件,参与网上聊天,或是加入某个健身俱乐部。

  你是否曾经想过自己把个人信息给了谁,他们会用你的个人信息做些什么呢?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