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数说

70万亿的人民币投放还没有超发?

来源:搜狐财经
2010年11月16日19:31

  通胀来势凶猛,但与上次通胀来袭不一样,本次通胀人们并没有争论通胀是否是“结构性”,而是在探讨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否因为人民币超发。

  有报道称央行超发了43万亿人民币引发了通胀,这种算法采用M2减去GDP的方法:即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69.64万亿元,减去前

三季度GDP数据26.866万亿元,得出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新闻链接: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引发通胀

  对这样的算法,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指出,货币是个存量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个流量概念,两者不能直接相减,更不能用一个时点上的存量数去减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流量数。这种说法既缺乏理论依据,也没有现实基础,不够科学和客观。


  名词解释:什么是M2

  M2即广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既然不能用M2减GDP,那么如何测算货币是否超发?

  经济学界一般采用的是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是否超发。用这种方法测算,中国的比例是2.6。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相对来说,新兴市场国家比例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但很少超过两倍。

  人民币货币迷失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教授曾提出“中国货币之谜”的命题,他认为,中国广义货币长期高于GDP总额的原因是中国的银行体系长期存在不良资产,由于中国政府不让商业银行破产,超额发行的货币总是先流入银行不良资产的“黑洞”后再浮出水面进入市场,所以实际流入市场的货币并没有统计数字显示的那么多,超额货币没有在中国引发恶性通胀。

  当麦金农教授提出“中国货币之谜”之时,中国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高达17%。但如今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很低,超额货币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增加,而恶性通货膨胀没有发生,“中国货币之谜”依然存在!

  而经济学家金岩石分析,既然不良资产可以吸纳超额货币,优质资产为何不能呢?股市楼市及其他优质资产不断地从非货币化的形态进入货币化的市场和证券化的交易,从而填补了实际产出(GDP)与货币流通量之间的差额。因此在中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应增加一个“超额变量”,把资产的证券化和货币化作为超额货币发行的依据之一。

  央行代人受过

  2002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历史上货币政策最为宽松的时期。从2002年到2009年,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有关央行超发43亿货币的报道,将央行推向了风口浪尖,但是实际上,央行每年向市场注入的大额净头寸数额为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4700亿元,2008年18600亿元,2009年27500亿元,总共不到7万亿。相对来说,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第二阶段就要投放6000亿美元(约4万亿人民币),而第一阶段量化宽松更是达到1.7万亿美元(约10万亿人民币)。

  那么人民币的大笔货币投放因何而来?原因就在于中国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制,也因为中国强制结汇的制度。中国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挣得的美元,必须换成人民币才能落到企业账上作为企业的利润,维持企业的运营,而中国的贸易顺差正意味着企业挣得的美元必须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中国。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广义货币投放量提升这么多的重要原因,而在强制结汇制度下,一味埋怨央行超发货币并不能解决问题,人们更需要讨论资本项目管制的问题。

  

(责任编辑:韩巍)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