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正 发自北京
昨日(11月17日),受美股市场大跌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下挫的影响,两市成交量明显萎缩。沪指收盘报收于2838.86点,跌1.92%,深成指报收于11917.5点,跌2.45%。伴随近期CPI持续走高,M2持续增速、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韩国央
行加息的影响,市场对加息的预期越来越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再次加息的时机已经成熟。渣打银行环球市场部经济师李炜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年底加息是肯定的”,不过加息时间窗口一般是CPI发布前后,此前有消息称本周五是一个加息时间窗口。
加息时间难以确定
有消息称,在未来价格上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本周即将于11月19日迎来一个加息敏感窗。通胀压力令加息预期持续存在,市场资金观望情绪升温。
上述加息时间的确定主要是认为以往央行多选择在20日左右或周五加息,加之最新经济数据对通胀预期的提高及不久前澳大利亚、印度央行和16日韩国央行加息的综合影响。另外,16日为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缴款日,这对加息预期也产生一定影响。
然而,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央行加息几乎次次都出人意料,以上次加息为例,央行在10月19日一片“风平浪静”中突然宣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刺破所有之前一直认为年内不加息的论调。
渣打银行环球市场部李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年底加息是肯定的,但是具体时间窗口还很难说。从一般规律来看,往往是加息和CPI的增幅由很大关系。以2006到2007年为例,当CPI超3%时,每两个月加息一次;超4%一般会一个月加息一次。但是,央行加息往往没有规律可循。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由于每个季度末月的20日为银行结息日,央行在20日左右加息便于银行计算利息。周五加息则便于商业银行做出调整。
对此,李炜认为加息更可能发生在每一轮经济数据发布的前后,这样便于及时体现出央行对经济调整的姿态,而加息的幅度一般保持与原有幅度一致,为25个基点。
加息时机成熟
韩国中央银行11月16日宣布将基准的“七天回购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2.5%,以遏制通货膨胀。这是今年以来韩国央行第二次上调基准利率。之前,印度央行就曾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至6.25%。同日,已按兵不动五个月之久的澳大利亚央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至4.75%。上述举措,令市场担心各国会纷纷掀起加息潮。
从10月经济数据来看,广义货币(M2)余额6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狭义货币(M1)余额25.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1%。本外币贷款增加6228亿元,同比多增2589亿元。CPI同比上涨4.4%,创两年来新高;环比上涨0.8%。
除国内通胀压力剧增外,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从外界增加了央行加息的压力。近期结束的G20峰会对汇率问题没有达成实质性结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依旧存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和爱尔兰主权债危机的影响也间接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
“国内通胀压力的聚集和市场流动性的增高是央行加息的主要动力。但是加息的幅度会依旧保持25个基点。我们预期在没有加息的情况下,明年CPI可能会触及7%的高位。”李炜对记者如上说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再次加息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物价的上涨已经影响到了老百姓不能很好地生活,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囤积的原因。”
另外,有媒体报道,计划中的2011年的信贷规模要比2010年缩水1万亿元到2万亿元。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分析人士认为,明年信贷规模收紧是不争的事实。
楼市面临考验
数据显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冻结3500亿资金并且影响货币乘数。而且近期连续密集的调控政策直逼房地产市场。近日又传出“四大银行年底前停止对地产开发商放贷”的传闻,尽管最后得到否认,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贷款的紧张程度和房地产面临的资金“寒冬”。
根据某媒体问卷调查显示,84.68%的人认为CPI高涨会促使“二次加息”近期出台;75.68%的人认为明年等政策完全明朗化了,再出手买房。
过去的一个月,央行两次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货币政策似乎开始步入紧缩通道。同时,对购房贷款严管,二套五成、三套禁贷也客观上将开发商资金回流渠道越卡越小。多重调控压力下,传统的融资渠道几近关闭,房地产开发商现金回笼压力与日俱增。如果在明年上半年,调控政策高压态势不变,甚至继续趋紧,开发商资金压力将会集中显现。
但是,有专家表示,一次小幅度的加息,短期虽然会令市场继续平淡,但是稍后却可能会让刚性需求重新释放。
另据消息,昨日北京某银行已经完全停止了二套房的贷款,这似乎又在昭示着房地产行业在这个冬天将会“凄冷无比”。
相关新闻
周其仁:光靠加息没法根本解决问题
每经记者 郭维娜 发自深圳
11月17日下午,“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中国创业家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就中国当前经济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周其仁表示,中国每年进出口比例都在逐年加大,净出口比例也在逐年提高,2007年、2008年时,一年的GDP当中净出口就有两万多亿 (占GDP的8%左右),由于商品流出国内,但利润、工资、税收等留在国内,这就造成国民经济基础的不平衡。光是一年的失衡,就可以算出潜在的物价压力,即8%,另一方面,由于每一年消费结构的变化,当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比较集中时,就会拉升这种商品的价格。他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情况与此失衡有关。
对于加息,周其仁表示,加息后,银行还得把钱放出去银行才能存活,由于货币的乘数效应,最后这些放大过的钱会压到某些商品或者某些服务上去,这样累计起来看,光靠加息,光靠把货币临时存到银行里也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他认为,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动员中国的企业全球去布局,全球去投资,动员中国人用外汇消费。但是由于到全世界去投资需要知识,而中国因为多年封闭,这种能力还没形成;而且人民币对于美元的汇率变动机制还不够灵敏,对很多人来说花美元第一知识不够,第二人民币换汇成本太贵,要恰当的升值才会降低中国人换汇的成本。
需求是一方面,增加供给是另外一条途径。周其仁认为,中国可以进行市场化改革,增加资源供给,这可以消化掉一部分货币。
对于货币政策能够发挥的作用,周其仁表示,中国央行这次加的是商业银行借钱给贷款户的息,而美国的加息是加各商业银行向联储借钱的息,这有所不同,中国处理的是毛细血管的问题,美国处理的是动脉里面的问题,所以加息里面有很多种。他表示,目前央行还有很多手段可以用,余地非常多,政策工具也很多。
央行行长周小川16日在“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国内价格上行的压力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央行将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的适度增长。当前随着物价水平的节节走高,“价格上行的压力”已经引起普遍关注,市场对于央行年内二次加息的预期也日趋浓厚。[详细]
知情人士透露,从银行层面到监管当局,6万亿元至7万亿元的信贷增量,确已成为参与讨论各方普遍接受的区间,加上和今年相比,银信合作贷款出表的量将缩水50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计划中的2011年的信贷规模要比2010年缩水1万亿元到2万亿元。[详细]
尽管本次会议并未提到货币政策,但业内人士表示,加息是抑制通胀的利剑,年内 再次加息或不可避免。李慧勇表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单纯由供求失衡引起,抑制价格上涨最重要的措施还是应以加息周期来抑制通胀预期。“加息越早越好。”他说。[详细]
市场动态:券商基金忙减仓 险资苦等加息“靴子”落地
17日来自某基金公司消息称,保险资金在近期有零散赎回动作,但额度不大。分析人士认为,险资在抄底或逃顶时,在操作上首先会通过大规模申购或赎回基金来完成,这也是市场判断险资动向的“领先指标”。但对险资近期的赎回动作,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频率和额度都不大,无法做出趋势判断。”[详细]
上搜狐微博 与名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