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理财消费-搜狐财经

物价疯涨更要开源节流:几个市民的生活账本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1月19日14:03
  在发出“钱不经花”感叹的同时,不少市民萌生了开源节流的想法。理财师建议,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要控制开支,不妨重拾账本,梳理收支,让每一元钱花得更明白。

  “乍一算,我这个月家用多支出500元!疯啦!”这是网友“哎呀妈妈咪呀”在大金华论坛上发的一个帖子的标题。她写道:“每天都记录每一笔支出的账,这一个月下来,发现足足比上个月多花了500多元。因为除了周末,都一个人在外生活,平常买点菜、吃点快餐、偶尔小炒,坐坐公交车,这一个月足足从我的荷包多用出去500多元!不是小数目啦。”随后,她列举某一天的消费状况:

  早饭:煎饼2.5,豆浆1元

  中饭:面8元

  晚饭:炒胡萝卜肉丝(胡萝卜1.5元+肉丝2元+油0.5元)4元

  炒蘑菇: 8元

  炒菜花:3元

  米饭:1元

  公交车:4元

  合计:31.5元

  在后面跟帖的网友“吴越春秋”给她出主意,减掉早餐的豆浆,中午的面改成5元一碗的,晚上就吃炒菜花和米饭,立即省掉16.5元的开支。但是,这个主意被后面的网友评价为“太抠了。”

  “哎呀妈妈咪呀”的困惑同样困扰着我市大多数的市民。记者选取了一些市民的账本,让账本告诉大家,什么东西涨了,涨了多少。

  记者调查

  算计:一个人的工资管吃都不够

  市民苏启红在市区江北一家机械厂做财务工作,一直都有记流水账的习惯,薄薄的两本账本虽然简单,但账面显示出来的数字却一直被放大着。“我的工资管一家人的吃喝都已经不够了。”苏启红说。记者随后翻阅了她2008年10月以来的账本。 2009年11月,苏启红当月花在家庭生活开支上的费用是835.26元;今年10月,苏女士当月花在家庭生活开支上的费用是1155.47元。从账本上可以看到,与去年相比,今年10月苏启红家的开支中,早餐开始有所增加,而1元左右的蔬菜越来越少,原本每次买8元左右的猪肉现在都已经增加到每次10多元。

  苏启红说,2009年儿子都在家里吃饭,所以中饭和晚饭吃的人还比较多,现在儿子一日三餐都不在家里吃,所以就晚饭开一下伙。家里吃的米都是乡下亲戚家提供的,因为儿子不在家,吃得更加简单随便。即便这样,她每个月900多元的退休工资也已经顶不住了。如果儿子在家的话,估计每个月起码要1500元花在吃上,这还不算买衣服等家庭开支。

  “前几天陪儿子去买了几件衣服,一下子花掉500多元,牌子货还不敢买,买的都是一些实惠的衣服,家里其他开支也是能省则省。就这样,家庭经济还是十分紧张。”苏启红说。

  发现:今年前9月开销超去年一年

  单宏伟夫妇属于白领阶层,家庭年收入11万元左右,自2009年以来,他的妻子养成了记账的习惯。

  “2009年以前,可以说我俩有点乱花钱,但2010年以来,我们俩已经意识到消费的不合理性,减少了美容、购置衣物等开支,但收入没涨,各种商品价格却一直在涨,所以钱还是没剩下多少。”两年来,工资不涨物价涨的现实始终困扰着他们。

  在所有开支项目中,最让单宏伟感到压力大的是“人情费”:2009年1月份,人情往来费是700元,2月份是1,400元,3月份是826元,4月份是1669元……算下来,2009年一年人情费用就高达18283元,占当年工资总收入的15%。这其中包括亲朋好友结婚、生子、请客等费用。2010年前10个月,单宏伟家的人情费用已达到14667.5元。

  去年一年,他们家日常饮食消费3203.6元,包括一日三餐以及蔬菜、水果等。2009年8月22日,买菜才花了8元钱;2010年8月22日,买菜花了25元钱。单宏伟的妻子说:“不是我们多买了多少菜,而是今年菜价贵了。8月份应该是菜价便宜的时候,但今年我没感觉到便宜。”她指着账本上的菜价说,去年8月9日,尖椒才卖3.2元/公斤,今年涨到3.4元/公斤;去年豆角才3.6元/公斤,今年涨到6元/公斤;肉价也是,去年猪肉才19.4元/公斤,今年涨到20.6元/公斤。”

  由于各种主要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他家今年前9个月的饮食消费支出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饮食消费,达到3802.5元。

  无奈:

  买不起就自己做东西吃

  家住婺星小区的陈香久阿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去买早点了,这让陈阿姨每天忙碌了很多: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烧开水、和面做馒头包子或者面条,有时候是玉米糊、泡饭等。

  以前为了图省事,她会时常在晨练完毕之后,到小区附近的早点铺上,捎上几个包子、馒头,搁在客厅的桌子上,给家人当早点。

  儿子和儿媳都要赶着上班,有时还会嫌陈阿姨动手做早点太花时间,耽误上班,就自己出门去买早点了。

  陈阿姨最近学了一个新词语“药你命”,这是她和社区老头老太聊天时听来的。换成是半年前陈阿姨根本没听说过“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这些网络流行俏皮话。

  几个月来,这些词频繁地出现在电视、报纸上和邻居口中,让她印象深刻。这种深刻不仅仅来自这些语言中的黑色幽默,而是直接影响到陈阿姨家的钱袋子了。

  2009年全年,陈阿姨一家在伙食上的支出为12970元,其余生活日用品花去了8564元。2010年1~10月,这个年收入8万元出头的四口之家在蔬菜、水果、大米、食用油等食品的支出为12292.7元,其余生活支出为5812.3元。如果以2010年的月均价计算,陈阿姨预计今年全年的伙食费将达到16150元,会超出2009年很多。

  “以前去一趟菜场三四十元就差不多了,现在五六十元也打不住。”陈阿姨多少有些感叹。今年,陈阿姨和丈夫的工资每月涨了200元,而儿子和儿媳的工资没涨,仅在食品上面的支出已经超出预期。

  遗憾:100元彻底摘掉“大钞”帽子

  随着物价的上涨,在网络上记账,在博客和微博上晒账本的市民越来越多。于是,有市民提出一个非常好玩的问题:“一张百元大钞能买到什么东西?”

  最近在不少论坛里,网友们热烈地讨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都在说物价上涨,但究竟涨到什么程度,不少人心中还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当我们将抽象的数字转换成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商品时,就一目了然了。

  100元人民币,在10年前还是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大钞,那么在2010的11月,100元钱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实购买力水平又是怎样呢?

  微博上有网友罗列了一长串:100元可以坐50次北京地铁;买30瓶600毫升百事可乐;25瓶600毫升和其正;10杯面包新语的酸奶;8碗拉面;100个鸡蛋;波司登羽绒服的一对袖子;1/3件中档衬衫。 另一位网友微博留言说:100元可以买4.5公斤五花肉或一瓶1.2升品质一般的橄榄油,或一条普通的棉絮。

  还有网友列举出:1桶食用油,或两袋10公斤大米,或2扇比较小的生肋排,或5个套餐,或100个包子,在淘宝上可以买两瓶指甲油、5个骨瓷杯子或1套棉睡衣。

  “前几天去菜市场买香菜,一元三根,100元买300根香菜。”这条留言让人苦笑不已。

  “100元现在一眨眼就花完了,买了什么都不知道。”有网友无奈地说。

  在市区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于小姐10年前还是一名大学生,回忆起当年,她觉得那时候钱比现在值钱多了:10年前洗个头发5元钱,现在涨到15元;10年前一碗面条2元钱,现在都在10元上下;10年前拿到百元大钞还能心动一下,现在拿到10张都觉得买不到什么……

  建议:

  让记账帮你“节流”

  记账本身只是一种财务管理办法,能帮我们了解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而对控制支出没有直接帮助。如何让记账发挥“节流”作用呢?记者收集了一些常年记账理财族通过记账来“节流”的心得,归纳整理如下:

  坚持分门别类详细记录 只记大账不记小账不是种好方法,因为生活消费相对零散,今天100元明天50元不知不觉就“月光”了,还会让人产生“没怎么花钱”的错觉。虽然家庭账本不需要像财务那样专业地区分科目,但是交通费、餐费、通讯费、人情费、娱乐消费、应酬等支出门类还是应该区分的。

  要对每月账目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账目是分类记账的目的,方法是每月合计总数,同时计算各类支出的总数,如交通费XX元、通讯费XX元、娱乐XX元等。一般坚持半年就能发现问题,即哪些项目支出持续偏高,就是重点整改对象了。

  要设定合理的消费限额 这对于刚参加工作和收入不多的年轻人来说尤为必要。此时,记账的作用就开始体现了。大多数人想通过记账节省开支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储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各项目每月的支出实际上有一定规律,可以根据储蓄目标,循序渐进地设定各消费项目的限额。 (来源:浙江在线)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