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旗下艺人自立门户 华谊兄弟“形散”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0年11月21日11:29

  11月9日,华谊为年终大戏《非诚勿扰2》举行了预告片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冯小刚郑重地在一个手模上按下手印,以五个手指寓意再与华谊签约五部新电影。“哪怕我是一年拍一部,也还要再干五年,像《唐山大地震》这样的电影都是两年一部,所以我应该还会再干七八年,

估计到那时候王中军都退休了我还在。”就在前一天,冯小刚在微博上也表达了自己对华谊的“深情厚谊”。

  冯小刚的双重表态,无疑对近期饱受“人才荒”传言的华谊进行了一次力挺。近期以来,众多签约华谊的一线明星合约到期,使得在上市就大打明星概念牌的华谊受到了不少的困扰。

  靠众多明星撑场的华谊,在众多一线明星离场下,是否要面临一场“人才荒”呢?

  大腕出走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作为“中国娱乐第一股”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11月1日是创业板解禁后的首个交易日,华谊兄弟面临13639.2万股的解禁,解禁数额为目前流通股总数的 1.62倍,占到总股本的40.5%,解禁压力前所未有。

  就在这个节骨眼,众人都在猜测谁会“出卖”华谊。

  同一时间点上,华谊旗下很多明星的合约都要到期,周迅已经宣布自己成立工作室。持有华谊36万股的李冰冰也宣布自组工作室,而持有华谊180万股的黄晓明则还在洽谈之中。

  明星们离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华谊艺人经纪业绩有所下滑,在1-9月艺人经纪方面创收超过8000万,但占据整个公司营运收入比例下降了5.87%。

  这几天华谊的股票也是一路走跌,到11月18日尾盘收于29.37元/股,已经跌破了30元。对此,很多人怀疑持有华谊大量股票的明星们借合约到期来抛售华谊的股票,从中套现。对此,华谊的董秘胡明则认为,这几天华谊股价的波动非常正常,股市就是有涨有跌,“这几天的股市整体情况都不是很好,不只华谊一家在跌。”至于明星们是否会抛售股票,胡明称,李冰冰、黄晓明、张纪中等都表达将持有华谊的股票。

  明星对于华谊而言,到底有多少价值?这个问题华谊方面给出的说法则是:“前五名艺人加起来的收入也只占公司的5%,艺人去留对公司影响不大,所以艺人解约不该在《上市公司重大事项披露办法》之中。”

  虽然只有5%,华谊给明星的丰厚回报却是有目共睹的。今年年初,华谊兄弟实施了“10送10”的大手笔配送,即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现3元 (含税),由此明星股东持有的股票全部翻倍。

  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认为,这是华谊留住人才的一大手段:“明星概念股,只有明星才能打这张牌。华谊让明星持股,主要是为了留住他们。”而这次众多一线明星的纷纷离场,高军认为肯定会对华谊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太大,它并不缺明星,即便离开华谊了,也会有合作。

  即便如此,华谊的艺人经纪无疑是华谊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华谊上市之初签约艺人只有76人,至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已有艺人过百。而艺人的诸多动作都与华谊的股价涨跌有着密切的关系:李冰冰凭《风声》金马奖封后,华谊股票应声涨停。吴毅、李波等制作人或将单飞的消息传出后,华谊股票应声而跌……

  至于明星的离开,业内人士认为对盈利的迫切需求,导致华谊在艺人经纪上不够精细化,对艺人短期利益索取大过长线培养。对于这个问题,王中磊显然没有过多的担心,他对媒体表示:“合约到期之后,大家双向选择是很正常的。”

  谁更有价值?

  华谊201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投资拍摄电影达11部,去年同期仅为5部,收入比2009年同期增长226.88%,电影衍生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53.79%。

  电影依旧是华谊收入贡献的 “大头”。然而在华谊出品的众多电影中,冯小刚与陈国富的名字不能不提及。华谊上市之初,招股书上表明:冯小刚工作室出品的 《集结号》、《非诚勿扰》约占报告期电影业务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

  在华谊2010年半年报出炉时,财务指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下降22.29%,仅为2009年全年收入的1/3。而冯小刚一部票房6.6亿的《唐山大地震》让华谊前三季的净利成倍增长,占前三季电影票房总收入的66%。而冯小刚导演的在年底即将上映的《非诚勿扰2》也将成为华谊的第四季度财报和2010年年报贡献一股强大的力量。

  从2009年电影《风声》的全胜就可以看出,华谊电影对陈国富的依赖与依赖冯小刚同样严重。

  除了冯小刚与陈国富,虽然华谊也在跟多个导演合作,但是还没有一个导演达到冯小刚和陈国富对华谊的贡献。刚刚下线的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是华谊与香港导演徐克合作的作品,却叫座不叫好。

  除了电影方面,华谊在电视剧方面收入有所下滑,华谊兄弟电视剧收入超过1.3亿,占华谊总收入的25.4%,比去年同期收入下降18.41%。华谊对于电视剧主要采用的是工作室的方式,而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张纪中工作室,而张纪中与华谊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如此亲密,张纪中担任制作人的多部作品,华谊都不是投资方。除了张纪中,有些工作室已经经营惨淡,面临淘汰。

  虽然华谊正在避免对大牌导演的“过度依赖症”,但是依然不可否认,导演、编剧等创作团队目前是华谊的核心竞争力。一位行业人士分析说:“华谊的人才除了华谊的明星,最重要的还是华谊的创作团队。好的导演、好的编剧,乃至金牌经纪人才是影视公司最宝贵的人才。”

  

(责任编辑:曹凡)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