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创25个月新高,达到4.4%的数据公布后,国内关于央行将再度加息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在央行尚未采取措施之前,周边一些国家已经在本国通胀压力下,宣布加息。
11月16日,韩国中央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2.5%,以遏制通货膨胀。这是今年以来韩国央行第二次上调基准利率,其上一次加息是在7月9日,加息幅度也是0.25个百分点。
物价持续上涨是导致韩国央行决定加息的主要原因。韩国金融货币委员会说,尽管G20峰会使“货币战”有所降温,但韩国通胀率10月份已跃升至4.1%(涨幅超过了政府设定的4%标准),消费者对物价的不安心理在进一步扩散,因此央行决定缩紧银根。
业内人士预计,韩国年内可能再度加息,加息幅度也是25个基点。
此前不久,印度央行于11月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是印度央行年内第六次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本次加息之后,印度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回购利率将升至6.25%。
同日,已按兵不动5个月之久的澳大利亚央行也意外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4.75%。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该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至12月份才会加息。但为了防通胀,澳央行实施了这一意外之举。
加息举措纷至沓来,市场担心各国会纷纷掀起加息潮。面对国内不断高企的CPI数据,投资者更是担忧中国央行再度加息为期不远。
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讲话也加剧了人们的这一担忧。周小川16日在“中国全球债务资本市场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国内价格上行的压力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央行将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的适度增长。这让市场猜想央行年内可能会二次加息。
未来价格上行压力不减、国内流动性宽裕、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依旧存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等诸多因素都成为影响央行加息的主要动力。
市场人士预计,央行最快或将在本周宣布二度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