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棉价逆转真相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1月23日01:42
  “棉价最高那会儿,7块2毛一斤(籽棉),那些棉贩子抢着要,我没有出手,心想价格兴许还能再涨点。可现如今,价格跌到5块多,棉贩子反而不要了。”河北邢台市临西县水波乡于庄村的棉农于辉颇为焦虑。

  截至11月22日15时,郑商所棉花期货CF109自该日开盘以来下跌1360 点,报收于25770点,这已是自11月11日以来的连续下跌。

  自今年年初以来,棉花的价格长期一直在上涨,尤其进入9月份后,棉花行情犹如坐上了火箭一路上扬。11月11日,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到达31302的年历史高位,但此后该指数一路下跌,仅数日后的19日报收于28646点。

  近段时间,棉花价格仿佛坐上了过山车,短期飙涨至年度最高位之后,倏忽掉头向下,将无数的困惑留给待售待购的人们。

  供需之惑

  11月22日,山东某大型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下调了棉花的采购价格,如今高等级皮棉采购价,3级价格为27500元/吨,4级价格为27100元/吨,每吨价格均较11月18日下调了800元。

  而于辉村子附近的小加工厂,现在已经停止收购了。据于辉说,这些小加工厂在价格高企的时候纷纷下乡抢购,然而这几天价格一跌,他们便开始观望了。

  “一般企业都是跟涨不跟跌,这些天都已经扛过来了,也不在乎这几天。”上述企业负责人说。

  企业在观望,棉农与收购商也进入了胶着状态。

  于辉家共有11亩地,7亩地种了棉花、其他地种小麦和玉米。棉花是从10月10号开始采摘的,今年入秋以来,正值棉花的坐果期,天气一直是阴雨天,许多棉珠都没果了。

  “往年的产量是一亩500多斤、接近600斤,今年连350斤都不到。”于辉称。

  种棉的成本一直在攀升。种子和化肥的价格跟去年差不多,但是农药涨价了,要命的是,现在的农药都不管用了,棉虫的抗药性在增强,导致农药的喷洒量逐年上升。

  棉花是一种需要高密度劳动力的行业,尤其是在摘棉时期。去年,摘棉的工钱是1斤4毛5,今年已经涨到1斤1块钱了。7亩地共产1000斤左右棉花,光摘棉的劳动力成本就得1000元。

  于辉家里人手多,种棉面积也不大,所以无须雇工。而村里的一些种棉大户,雇工量都很大。今年劳动力成本的飙升,令棉农本就薄弱的种植收益大打折扣。

  成本上升,产量下降,于辉称棉花的价格在5块5一斤左右他才能保本。

  “10月初刚开始摘棉的时候,价格才4块,我当时就不想卖,后来价格一直涨,到11月份到了7块2,我当时就想出手了,但是因为地里还有一些棉没收,我打算收齐了之后一块儿出售,谁知道就这么几天,价格一下子跌到这么低。”

  预期逆转

  业内人士分析,此轮棉花价格大幅下挫,与央行近日连续收紧货币政策引发预期转变有关。11月19日,央行决定自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李国祥称,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长期由成本上升推动,短期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一旦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发生转变,价格机制就能起作用,农产品的价格就回到正常的价位。

  而此前高企的棉价亦会导致需求的下降。

  从9月初以来,加工厂、棉纺织厂、服装厂等棉花的下游行业一直叫苦连天。中国棉纺织业协会名誉会长徐文英表示,一般的小企业没有棉花储备,也不可能申请到进口配额,只能通过交易市场或者以较高的滑准税配额外进口。

  “小企业本来风险承受能力就差,周转资金也少,哪里经得起折腾。价格高到超出他们的心理价位,他们就不敢出手了,怕高价进货后过一段时间,行情一变,货全砸在自己手里。” 徐文英说。

  除了棉价高企导致成本上升外,棉纺织业还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影响。

  “棉纺织业等于是两头被挤压,所以协会现在倡议企业适当减产停产,减少订单,要订也订短期的单。”徐文英称。

  东方艾格棉花分析师马文峰认为,近期棉花价格突降,除了货币政策和预期转变之外,与大量下游企业关停并转、减少订单、降低棉花采购量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从长期来看,供需还是偏紧的。今年棉花产量预计600万吨,而总的需求在1000万吨左右,进口了200多万吨,国家抛储了100万吨,算下来了还有几十万吨的缺口。而预期中的棉花产量收购进度目前来看比较缓慢,棉农惜售心理很强。”马文峰称。

  价格波动或打击棉农积极性

  棉价的高起高落,让于辉心惊肉跳。

  “我们这些小农,风险承受能力太差,现在种棉花成本高,收益不稳,国家补贴太少,才15块钱一亩的良种补贴,种小麦和玉米,虽然价格没有棉花那么高,但是稳定,而且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补贴也高一些。”

  于辉决定,家里的11亩地明年都不种棉花了,改种小麦和玉米。

  于辉所在村子里,棉花都已经收得差不多了,大多数农民都已经播上了冬小麦,继续种棉花的已经很少。

  山东邹平魏桥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张总称,要解决棉花供需矛盾,根本上需要稳定棉花种植面积。近年来种棉效益降低,种棉花用工多、强度大,价格比较低,还不如种小麦和玉米,更不如出去打工。

  他建议,国家要尽快加大种棉补贴力度,提升棉农积极性,保证种植面积。

  “如果都不愿意种棉了,那中国的纺织业也成了国外的代工企业了,原料从国外进口,成品出口到国外,我们就在中间赚个加工费。”他说。

  而对于手里未售的棉花,于辉暂时不等钱急用,所以他打算再观望一阵子。

  但棉花的储藏期一般较长,于辉称他们村里有一户人家甚至存储了两年之久,但是棉花藏久了,衣分和水分就会降低,质量和重量都会有所损失。如果价格合适,棉农也不可能长期储藏惜售。

  而那些急等着钱用的棉农可能就没有于辉那么淡定了。

  “村子里有些人家要翻新房子,急等钱用,即使价格稍微低一点,他们也会忍痛割肉,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没人来收购啊。”于辉称。

  棉花脱不了手,也让村里的承包户拿不出明年的承包款。

  “去年一亩地流转承包费是700,今年的数额还没有定下来,那些承包户棉花卖不出去,手里没有现金,村集体按照惯例,要求他们先交钱才让种地,现在很麻烦。” (来源:孙春芳)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