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理财消费-搜狐财经

负利率时代:我的储蓄何处放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周琳 潘清
2010年11月23日07:16
  面对不断创出新高的CPI,走进“负利率时代”的中国人不再甘心于让个人资产躺在银行中“缩水”。除了股票、基金等传统投资渠道,一些民众相对陌生的投资领域已经开始显现趋热迹象。但在各类投资市场冷热不均的背后,中国理财市场产品和渠道过于单一的缺陷再度暴露出来

  “现在上海还能买房子吗?”“黄金价格会不会跌下来?”“哪种艺术品值得投资?”眼下,这恐怕是大部分手握现金、到处寻找投资渠道的普通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

  面对不断创出新高的CPI,走进“负利率时代”的中国人不再甘心于让个人资产躺在银行中“缩水”。在各类投资市场冷热不均的背后,中国理财市场产品和渠道过于单一的缺陷再度暴露出来。

  百姓:“负利率”下储蓄“大搬家”

  网友“阿桂哥”在微博上说:“如今100元等于30斤米,或8斤猪肉,或6斤牛肉,或一个月的电话费,或半只阳澄湖大闸蟹,或15.5升93#汽油。”还有网友留言:“前几天去菜市场买香菜,一元三根,100元可以买300根香菜。”

  无奈的自嘲背后,是不断增长的通胀压力带给民众的无奈。加息后2.5%的基准利率相比10月份CPI4.4%的同比涨幅,负利率不再只是报纸上的数据,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

  央行报告显示,在加息的背景之下,10月居民储蓄存款反而锐减7003亿元,刷新单月降幅历史纪录。虽然由于假期等因素,10月份一直是每年存款下降较快的月份,但如此大规模的储蓄“搬家”,却仍属罕见。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则显示,10月股市新开户数达到117.3万户,新增基金开户数为21.9万户,环比增幅均超过10%。

  不过,在理财愿望日渐强烈的同时,不少人也面临找不到合适投资渠道的困扰。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上海理财博览会上,各大机构展位前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但真正出手的并不多。

  观望这或许是许许多多和杜先生一样的普通百姓眼下共同的心态。

  市场:黄金和艺术品结伴“起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股票、基金等传统投资渠道,一些民众相对陌生的投资领域已经开始显现趋热迹象。

  在上海理财博览会现场,恒泰大通黄金投资有限公司渠道开发经理詹伟生告诉记者,最近购买黄金的市民多了起来,过去两个月公司黄金销售量同比翻了一番。“以前是机构投资者居多,现在个人过来购买投资型黄金的越来越多,特别是过去一直依赖储蓄的老年人。”詹伟生说。

  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或可印证黄金投资热的升温。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黄金趋势报告指出,全球黄金投资需求持续不衰,特别是中国黄金需求表现卓著。面对连创新高的国际金价,第三季度中国金条投资需求仍创下了45.1吨的单季度最高纪录,总价值约12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4%。

  与黄金投资结伴“起跑”的,是日益受宠的艺术品投资。

  “我们正在进入中国艺术品投资"最"时代,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品投资的第三波大行情。”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站主任陈海波说。

  陈海波表示,艺术品投资已经逐渐步入“居家投资”的领域,目前中国内地的收藏爱好者估计已经超过了一亿人。他同时坦言,这一亿多人中大部分是抱着财富增长目的的投资者,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专家并不多。“毕竟这是一个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投资市场。”陈海波说。

  两年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王先生,或许是艺术品投资领域的一个幸运儿。他告诉记者,拥有一定艺术品鉴赏能力的自己,大学毕业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求职就业,而是向父母借了10万元作为“艺术品创业基金”。辗转于各大拍卖行的两年中,这笔初始资金已经增值到了200多万元。

  专家:为投资寻找新“篮子”

  “中国人的储蓄率是世界最高的,存款比例相当于GDP的50%以上。我们或许不会去抢购白菜,但是可能会去抢购房子或者其他资产。”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第八届上海理财博览会上如是说。

  基于以上考虑,樊纲认为,这些钱应分散到各种投资领域中,而首先就是应该拓展投资的渠道和机会。

  “从理财角度看资产分散是比较安全的,我建议将部分投资转向海外,尤其是参与海外的大宗商品投资。”时富金融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思佳说,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印度、巴西等高增长国家都是投资的好选择,因为作为资源国,这些国家的资源型资产和大宗商品增长率也相对较高。

  实际上,一些基金公司已经适时地推出了跟踪国外大宗商品基金的基金,以帮助中国内地投资者“借道”参与国际大宗商品投资市场。

  不过,黄思佳也提醒说,投资海外仍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尤其是人民币升值等带来的汇兑损失风险。另外,在投资品种选择上也需具备眼光、看清走势。

  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对冲基金高峰会”上,各路专家也表示,中国对冲基金有望迎来十年“黄金期”,未来指数化、保底性的理财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理财产品,以及套利、策略理财产品等都将不断涌现。

  作者:周琳 潘清 (来源:国际金融报)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