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梁炜宁都很认真。身为华侨银行(中国)董事长,她对员工的要求与对自己一样,就是要“尊重这份工作”,一直保持努力工作和学习的态度。
3年前,梁炜宁履新董事长一职时,华侨银行(中国)注册资本35亿元,员工约300人。而如今,华侨银行(中国)资产规模增长了三四倍,员工增至700多人。作为2007年第二批法人化的外资银行,华侨银行(中国)在2009年逆势扩张,拓展零售银行业务,在2010年存贷款业务也保持高速增长。
在梁炜宁看来,管理好一家外资银行,海外的管理经验和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同样重要,而这不仅仅取决于语言上的优势,“看得懂《红楼梦》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改变思路,融入当地市场”。
日前,梁炜宁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华侨(中国)的增长不会放慢速度,除了深耕现有企业和零售银行业务,该行已开始探索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和私人银行业务。
资产规模三年增长三倍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评价华侨银行(中国)成立3年多时间里的发展?
梁炜宁:法人化的三年,依靠自身的增长,华侨(中国)的资产规模增长了3~4倍,2010年资产规模与去年相比将增长80%;网点数量由2007年初的5家增加到14家,明年年底将达20家左右。人员方面,由2007年初的100人增加到700人左右,明年有望突破1000人。
华侨(中国)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人员组成变化也很大,新增的600名员工中有很多是中国人。
日报:华侨(中国)是如何适应本地化、如何发展本地业务的?
梁炜宁:三年里,华侨(中国)的业务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2007年初,我们在国内业务比较单一,只做企业客户,都是大型跨国企业。现在,企业客户中超过一半是中资企业,跨国企业比例下降。此外,业务线也有所拓展,现在还包括了个人业务、资金业务和金融市场等。
日报:作为第二批法人化的外资银行,华侨(中国)能够快速扩张的原因是什么?
梁炜宁:首先是华侨银行集团和华侨(中国)的资金支持,这是银行发展业务的“筹码”;其次,即使面对国内的宏观调控,我们的坏账率在外资银行中也处于较低水平,并一直做好风险把控。
存贷款同比增近六成
日报:你认为中国今年的信贷环境可以称之为“紧缩”吗?
梁炜宁:我认为是有针对性的紧缩。
日报:华侨(中国)今年贷款业务增长情况如何?净息差与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梁炜宁:今年存贷款业务与去年相比增长了60%左右,一方面是中资企业融资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是我们去年的基数相对比较小。
今年的息差比去年有微幅下降。华侨(中国)存款结构中定期存款比较多,这对息差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这是我们能够接受的。
日报:今年的房地产调控对华侨(中国)的房地产贷款有何影响?
梁炜宁:华侨(中国)对房地产贷款一直有上限,目前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距离上限还有很大空间。我们的房地产客户主要是跨国企业。由于我们房地产贷款的基数不大,因此不需要做太大调整,原则就是紧盯贷存比和流动性风险。
探索中小企业业务
日报:你对华侨(中国)下一个三年的发展有哪些设想?
梁炜宁:第一,分支行会继续扩张,但不主张只为做规模而扩张,要看人员和资金是否符合发展速度。目前我们在8个城市设有分支行,未来希望拓展到12~15个城市,并继续把现有的城市做深做好。
第二,企业银行方面,中资企业客户比例会继续上升。目前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中型、大型企业,未来会探索做中小企业服务方案。目前上海嘉定支行正在做试点,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型偏小的企业。
第三,零售银行业务希望做得更专。除了在上海和成都已经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目前正在筹备进入重庆市场。在华侨银行收购ING亚洲私人银行及其附属机构以后,交叉销售对业务贡献很大,很多企业本身就是私人银行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