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11月25日06:24

  面对着外部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不仅合作本身止步不前,原有的防范与应对危机的合作框架几乎未能发挥任何作用,而且主要国家与地区之间有关合作的分歧明显增大。“危机推动型”的东亚货币合作为什么未能走向深入?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对于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危机对东亚经济体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领域,故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比较低;二是东亚货币合作本身存在着许多固有的问题。

   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而言,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一是在国内应建立一个人们不需要为应对未来不安而持有过量储蓄的社会体系,二是在区域范围内应该建立一个各经济体不需要为应对未来可能的外部冲击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区域货币合作体系。但是显然,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不论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是东亚货币合作,必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东亚货币难以摆脱

   “美元体制”约束

   第一,东亚货币合作的目标。在探讨东亚货币合作的过程中,除了应对金融危机之外,“脱美元化”经常被当作一个重要的目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更有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当作目标的论点,甚至有些学者将东亚货币合作直接地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联系起来。事实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目标设定为改革或摆脱“美元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该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现阶段的东亚货币合作仍然需要在“美元体制”下进行,不可能摆脱“美元体制”的约束,因而其目标应该是努力避免或消除“美元体制”的弊端,谋求区域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换言之,东亚货币合作很可能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只可能是东亚货币合作的一个结果,其本身不应成为合作的目标。东亚各国、各地区不具备直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能力。

   因此,东亚货币合作的目标应该是促进东亚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共同繁荣。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跨度将其设计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内,提升区域内经济体应对危机的能力并提供有效的危机预警、防范和救助机制,建立宏观经济监测机制,促进亚洲货币基金(AMF)的组建与发展,推进区域债券市场建设等等;中期内,逐步推进区域汇率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长期内,理论上可以将建立区域共同货币作为最终目标。

   第二,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思路。迄今为止,在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上,既有研究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试图用OCA理论来验证整个东亚地区开展货币合作的可行性;二是就货币合作本身谈货币合作,缺少对区域产业、贸易等实体经济关联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关注与深入研究。如上所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东亚地区在整体上不可能具备OCA理论的前提条件。相应地,区域货币合作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是区域内“驻锚”(anchor)的选择。这并非仅由政府意愿就能决定的,而是市场搜寻或选择的结果。因此,如何形成、怎样形成区域内的最终产品市场,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货币

   合作的路径选择

   自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显著加快了重构国际金融战略的步伐,由近及远地采取了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合作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这三个层次的战略措施。这其中,积极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中国政府独立可控性最强、最为主动的战略选择。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行必将对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左右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路径。虽然中国极力主张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并提出了一些远期目标和操作方案,但它深知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作出根本性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对现阶段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之缓慢也颇感失望。因此,尽管面临着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等一系列问题,中国不得不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有所作为。这完全是一被动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中国货币当局没有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和具体路径。这自然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中国经济学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讨论,主要的是基于以下两个重要背景:一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前景的判断,即要创造一种超主权的储备货币并最终取代美元将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更为现实的背景,是欧元与亚洲货币逐渐成长为能够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货币,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因而中国货币当局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人民币发展成为未来亚洲货币的重要支柱。二是东亚地区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货币国际化之路,即传统国际货币日元的“再国际化”,新兴大国货币如人民币的“新国际化”和地区超主权货币“亚元”的“潜在国际化”,这虽然赋予了东亚更多的选择权,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东亚货币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得不面临着抉择。

   总体上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必定要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抉择:人民币是直接成为与美元欧元比肩的独立的国际货币,还是首先成为该地区的关键货币?

   第二个抉择:人民币若要成为东亚地区的关键货币,是直接成为未来的亚洲货币,还是与日元等其他东亚货币合作,通过共同协调区域汇率安排组成一个亚洲货币篮子(如ACU),甚至共同形成未来的亚元?

   就目前来看,中国学术界更加主流和严谨的观点是,人民币必须首先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性货币,通过区域化实现国际化。相应地,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研讨,主要针对的是第二个抉择。但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现在,似乎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让人民币直接成为未来的亚洲货币,但这无疑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不仅存在着自身的许多制度上的障碍,而且也面临着亚洲地区复杂的历史、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当然还有美国和日本的立场及其影响;而通过与日本等东亚货币的合作来发挥人民币的作用甚至自我消亡地走德国马克的道路,考虑到现代中国人强烈的主权意识,更是难以想像。

   有学者主张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或路径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期,主要是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使用与流通,提高人民币在区域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提升周边国家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在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汇率协调将成为区域货币合作的主题。一方面,周边国家因人民币汇率可能直接影响其竞争力而会更加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直接影响到市场对周边国家货币的看法,区域各种货币波动的同步性将可能会增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晚期,东亚货币合作将被迫进行第二个抉择。这实际上是主张人民币国际化应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

   显然,同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人民币国际化并没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也将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现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正处在早期阶段,即如何迅速增加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与使用,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目前中国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和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对早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影响并不是很大;另一方面,不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直接成为亚洲主导性货币或创建一种新的区域货币,还是使其成为与美元、欧元和日元比肩的国际货币,处于早期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对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是有利的。因此,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东亚整体层面上推进货币合作深入发展的可能性不大。而在局部层面,随着人民币周边化的实现,尤其是“两岸四地”之间和“中国——ASEAN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作为东亚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功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周边局部地区推进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的策略将有可能取得较大的进展,进而有可能率先在局部地区推进更高层次的汇率协调与合作。同时,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特别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的日益完善,将极大地提高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参考或盯住共同货币篮子的可行性,人民币作为局部地区“锚货币”的可能性定将有所提高。这样,东亚地区将形成“人民币圈”与只有日元的“日元圈”并存的格局。换言之,东亚部分经济体有可能首先建立不包括日元的汇率稳定圈,在此目标实现之后再推进包括日元在内的区域汇率稳定机制。在此过程中,东亚整体层面的货币合作将更多地集中于中日两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经验表明,货币一体化进程既与该地区成员之间经济总量对比及其变化高度相关,亦受到该地区文化传统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欧元的诞生进程是基于欧元区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相对均衡的状况,而美洲地区“美元化”的过程,乃是基于“美国独大”的格局,在强货币与弱货币的博弈中导致由强货币主导,弱货币退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地区将形成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类似于今天“美国独大”的经济格局。但需要指出的是,与美洲不同,东亚地区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传统决定了该地区难以适应“一家独大”的经济格局。同样,与英国不同,日本与美国在经济周期(商业、投资和贸易等)上具有明显的非同步性,而与东亚其他经济体则保持着经济周期上的高度一致,日本不可能像英镑那样独立于区域货币合作进程之外。因此,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主导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恰恰表明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不可或缺。因此,在东亚货币合作整体协调与局部深化同时并举的过程中,作为该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必须以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加强在相关领域的协调与合作。

   作者简介: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长策智库研究员。

   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而言,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一是在国内应建立一个人们不需要为应对未来不安而持有过量储蓄的社会体系,二是在区域范围内应该建立一个各经济体不需要为应对未来可能的外部冲击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区域货币合作体系。但是显然,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不论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是东亚货币合作,必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责任编辑:姜炯)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