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石油

后危机时代油价看涨波动频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11月30日01:16

  ——访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宇峰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需求拉动、资本投机、美元贬值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出现报复性反弹,揭开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的序幕。

  有趣的是,国内与之相关的成品油价格并没有因为世界石油危

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大幅下跌。相反,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半年时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逆势上扬。并且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涨幅速度远远领先于国际油价的涨幅程度。

  后危机时代,国际油价波动趋势如何?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还会延续逆势上涨态势吗?政府如何应对?11月28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采访了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宇峰。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

  国内油价波动频繁

  中国经济时报:金融海啸慢慢离去,但余威仍在。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国际油价及我国的成品油价格走势又会怎样?

  陈宇峰:国际油价的持续看涨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美联储11月4日宣布,维持利率在0—0.25%不变,同时宣布一项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货币宽松计划。这是美国经济在遭遇持续低迷、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下所采取的又一项经济刺激计划。也就是说,美元在近期内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贬值。国际原油的交易一般都是以美元计价。在这一交易体制下,美元贬值的预期可能进一步刺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

  而另一方面,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过后出现了快速复苏,以中国为例,仅201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就同比增长11.1%,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毋庸置疑,经济复苏必然重新激发世界各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中国在2010年的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3.6亿吨左右,进口1.8亿吨,对外依存度约为50%;到2020年,中国的最低石油需求估计为4.5亿吨,需进口2.7亿吨。到那时,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历史最高的60%左右。

  在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必将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升,而目前实行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必将造成国内油价频繁波动。

  定价机制争议多

  中国经济时报:自1998年实施与国际油价接轨的政策以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关于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争论从未平息过,特别是对于目前正在实施的“4%+22天”的定价机制争议颇多?你怎么看?

  陈宇峰:该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频繁出现涨多跌少的“油价倒挂”现象。早在2005年3月,我国的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幅度就远远高出同期的国际油价,而且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并且越来越明显。2005年3月至今,国内成品油价格总共调整了21次,其中15次上调。 最近,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10年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达到7610元/吨和6870元/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应该看到,“4%+22天”的定价机制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该定价机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模糊”地带,尤其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是政府衡量各方利益之后所做出的指导价,而不是透明的市场定价。其次,虽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即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现实情况是,调整条件已经符合而国家发改委却按兵不动,致使多次错过价格调整的最佳时机。

  更为重要的是,该定价机制容易引发囤油套利行为,一旦价格调整的条件满足,不论国家发改委是否真正采取调价措施,涨价预期已然形成,这将促使投机分子低买高卖成品油资源,从而造成国内成品油市场频繁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造成负面冲击。

  并且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还会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高了国内的通胀预期,导致企业、农民的生产成本上升。

  然而,在油老大、政府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中,油老大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即使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下调,中石油和中石化仍然能够凭借其独有的垄断地位和强大的院外游说能力,将亏损的风险转嫁至政府或者消费者一方。而当油价出现上涨时,消费者只能毫无选择地承担这部分成本。

  消弭油价上涨对经济的冲击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避免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宏观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陈宇峰: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应在五个方面积极应对。一是应当结合国内成品油税费改革,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转变能源消费观念,抑制国内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从而有效降低能源需求。

  二是应当进一步推进国内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改革,严厉打击各种囤油套利行为,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疏通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传导途径,早日实现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真正接轨。

  三是健全市场监督机制,选择性地开放一部分炼油领域,允许信誉良好、能力突出的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通过市场竞争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品油的炼油成本,从而提高能源产业的效率和市场化程度。

  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抛弃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方式,逐步降低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依赖,大力扶持低耗能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五是抓住金融危机的时机,鼓励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国门,加强同国际能源机构的合作,加快跨国油气管道建设和石油储备的基础建设。重视并加大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抵御因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造成的国际原油冲击。同时,国家政府部门要妥善处理与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为国内石油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此外,我国政府不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石油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需要时刻警惕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冲击。

(责任编辑:克伟)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