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一个忧伤的行业 期货“管控风暴”触碰生死线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0年12月05日11:49

  正值20岁的中国期货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严厉的管控风暴。

  7月份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大宗商品期、现货价格“发飙”,CPI随之疯涨,再也按捺不住的管控重拳,一记一记地砸向了期货市场——提高保证金比例、增收手续费、防控 “异常交易”,甚至取消了交易所向期货

公司返还手续费的行业传统。

  国内商品期货诸多品种成交量及持仓量锐减,期货市场迅速降温。在调控成效显现的同时,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却被“殃及”。

  鲜明的矛盾正在期货市场中演绎:一方面,是我国商品期货2009年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一,期货市场正处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阶段;另一方面,高昂和多样的费用、支出等成本,令不少期货公司在生存线上风雨飘摇,本来股指期货上市带来的一线生机,又被近期遏制商品投机的一系列措施“误伤”。

  “明年期货行业会面临严冬。”一家期货公司总经理说。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期货公司生存困境的背后,是期货行业不同元素之间关系的扭曲。“大监管、大交易所、小期货公司的格局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

  短暂的翻身

  倪志伟近日消瘦不少,作为一家券商系期货公司的总经理,他近来在全国各个营业部间奔波,不断地在支出单上签字。而让他焦虑的是,这两天公司收上来的手续费却减少了。

  像所有期货人一样,倪志伟原以为2010年是期货市场的“幸运年”,股指期货上市,几个新商品期货品种也因市场追捧而交易量大涨。出乎意料的是,由于各项经营成本,公司利润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雪上加霜的是,11月中旬,三大商品交易所跟随中国金融交易所的脚步,纷纷出台管控“异常交易”的文件,其中都对日内短线交易量有一定的要求。“交易所‘窗口指导’的时候说,如果期货公司不能控制客户违规超量操作,来年的分类监管评级就会受到影响。”倪志伟说。

  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级证监会2009年的新规则,评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期货公司今后创新业务牌照问题。为了今后的发展,倪志伟必须接受“监管前移”,他安排了不少人手还是很难有效防止客户超量做单,最后决定:花钱升级软件。

  又是一笔投入,“大概得40万元。”倪志伟说,就在两周前,他刚刚签字汇出一笔10万元的“监管费”,收款方是证监会会计部。“期货公司监管费上限是5万元,证监会说去年没有收,今年一并补上来。”

  倪志伟旗下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目前客户保证金规模在3亿元左右,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亏损线上挣扎。期指上市前,公司被一家大型券商收购,券商股东很了解期货行业运营困境,“董事长跟我说过,不要有盈利的压力。”倪志伟说,今年前9个月,公司收支基本持平,10月份手续费和保证金利息收入约500万元,在除去房租、人员工资等等和缴纳各种税费之后,还有100万元的结余。

  然而“翻身”的喜悦未能持续。CPI疯涨之下,国务院、发改委多次将价格调控的矛头指向期货市场。11月证监会、交易所的电话频频响起,文件雪片般飞向倪志伟的案头,内容都集中指向一点:降低交易量。

  这套抑制交易量的 “组合拳”包括:提高保证金比例;提高一些品种的手续费;之前,商品期货交易所当日开仓平仓只收取单边手续费,现在已经全部改为双边收取,而这部分交易量大概占市场交易总量的40%。

  根据通联期货分析师施海粗略统计,12月1日与11月24日相比,国内商品期货总成交量由1877万余手大幅缩减至1136万余手,缩减幅度近40%;持仓量由776万余手大幅缩减至699万余手,缩减幅度近10%。

  “这些管控措施一出,立刻看到市场交易量减少,虽然双边收取手续费短期看来期货公司也能多收,但这对交易量的打击还是不小的,因为它加倍了交易成本,而有很多日内短线交易者的利润本来就很小。”另一家期货公司副总经理同样预计,期货市场活跃度将有显著下降。

  更让倪志伟郁闷的是,接到几家商品交易所通知,为了不鼓励交易量增长,从今年开始不再向期货公司返还手续费。“这意味着每年100多万的收入又飞走了。”

  一个忧伤的行业

  倪志伟的公司,在期货行业里并非个案。和券商、基金相比,期货公司似乎是金融圈里的异类,常年在生存线上挣扎。倪志伟公司总部所在的省在全国期货市场排名在前十五名之内,一共有四家期货公司,另外三家,只有一家略微盈利,两家亏损。

  长期以来,期货公司按照监管要求只能依赖经纪费用和保证金利息生存,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而成本却在不断加大。“我们收取的经纪费用,加上交易所每年的返还,只能刚刚覆盖开支和缴纳费用,”一家保证金规模为20亿的中型期货公司副总经理说,“公司盈利只有靠保证金利息。”而在日益猛烈的竞争下,上海已经有一些期货公司开始向客户返还保证金利息。

  今年,交易所不再返还手续费之后,这家公司将有500万元到600万元的收入蒸发,“直接面对的就是亏损。”上述人士表示。

  “‘十一五’期间,中国期货行业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告别了全行业亏损的状况。”北京工商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院院长胡俞越说,但期货公司的盈利能力令人堪忧,并没有明显改善。

  被视为“救星”的股指期货上市后,改观却并不如想象。

  海通证券2010年中报显示,在股指期货业务上稳居三甲的海通期货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0.13亿元,净利润0.24亿元;而海通证券实现营业利润24.35亿元,净利润为18.42亿元。期货公司的净盈利只占股东公司的1.3%。

  据统计,几家主要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不足10%。

  中国唯一一家上市期货公司中国中期发布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147.15万元,同比下降41.8%。

  “小期货公司”

  故事的另一面,并非是整个期货市场的萧条,相反,中国期货市场的规模在2009年已经排在世界前列,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11月底,中国期货市场交易总额已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上海、大连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合约数2009年分别为全球第10、第11和第14位。股指期货上市7个月间,中金所收入粗略估计超过35个亿。

  2009年6月,证监会期货二部正式成立,期货监管队伍人数基本翻番。即使如此,监管机构还是强烈感觉人手不足。“期货二部几乎每天都加班。”接近证监会人士说。

  “期货市场其实只是反射供需、发现价格,本身并不能决定价格,CPI上涨不能让期货市场承担责任。”一位资深市场人士指出。

  “增加保证金比例、进行持仓限制等规则不可能对管控价格有效。”金融期货之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席利奥·梅拉梅德说,“监管的作用是防止人为操纵市场,而不是调节价格。”

  “目前的期货市场监管规则越来越细和变化无常,期货公司无所适从,监管成本也越来越高。”胡俞越说,建议期货监管“宜粗不宜细,要具有导向性”,将期货公司导向为现代金融企业。

  实际上,期货公司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的现象跟“大监管、大交易所”的状况不无关系。券商自营、代客理财等业务风生水起,期货公司依然只能守着经纪业务的饭碗,苦等放行投资咨询、外盘期货、CTA(商品交易顾问)等业务。

  “中国的期货公司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严格、最规范的,也是最听话的。这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说,它都被管的不会做期货了。”胡俞越说,“中国期货市场的问题,是解决期货公司自身不能做期货的问题。”他指出,中国市场缺的不是加强监管,而是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期货监管宜粗不宜细,要将期货公司导向为现代金融企业。

  而至于每年收入几十亿的会员制交易所,则应让其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成正比。“交易所应抓住龙头企业,扶持重点公司,落实扶持关键地区。改变大交易所、小期货公司的格局,交易所的责任义不容辞。”胡俞越建议。

  (实习生王莉对此文有贡献)

  

(责任编辑:钟慧)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