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小公司生存告急!金鹰基金突围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0年12月05日13:20

  李保华 申兴

  看似风光无限的基金行业,却有1/4的公司处于盈亏的生存线边缘。

  大基金占据资金、品牌和渠道优势,小型基金公司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在基金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显现的情况下,将资源偏向个别基金以促成冒尖的业绩,打造旗舰基金来驱动

规模,似乎是很多小型基金公司的唯一出路。

  本报获悉,成立8年但规模一直落后的金鹰基金正在发力,希望全面突围。

  金鹰突围

  11月中旬,在广州的江湾商业大厦20楼,中国第一代基金经理肖华正作为外部评委之一,评审金鹰基金的基金经理选秀。经过股东、公司高层和持有人代表等选出的基金经理将成为金鹰基金明年计划发行的4到6只产品的储备人才。

  这或许是目前中国最市场化的一次基金经理选秀。事实上,金鹰基金的总经理殷克胜也是半年前通过市场化公开竞聘上任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位总经理并不认可通过个别基金的业绩来驱动公司整体规模的思路,三年500亿规模的野心开始彰显。

  由于之前股东的原因,金鹰基金在2005-2007年未发过新产品,不仅错过了宝贵的基金行业迅速扩张时期,而且期间还流失很多人才。不仅该公司目前资产管理规模不及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约150多亿元的平均值,而且与华商、兴业等新锐基金公司也有一定差距。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金鹰基金的规模仅为45亿元。而华商和兴业旗下单只基金的规模就分别超过了100亿元和180亿元。率先打造旗舰基金的广发基金,资产规模则超过了1000亿元。

  金鹰基金也到了求生存的关键时刻。根据美的电器年报,2009年金鹰基金实现营业收入8202万元,比2008年的4699.98万元虽大幅增长,但在营销费用等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净利润从2008年的亏损280.3万元增至亏损1374万元。

  事实上,金鹰旗下基金业绩表现不俗。截至11月26日,金鹰中小盘今年以来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二位;截至11月底,金鹰行业优势过去半年的净值增长率在217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截至12月1日,今年4月成立的金鹰稳健成长在同期成立基金中位列第一;金鹰红利价值过去半年的净值增长率为23.29%,在同类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五。

  “金鹰基金不会通过打造旗舰基金来驱动规模,打造特别冒尖的基金没有可持续性的稳定增长,对此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殷克胜告诉本报。

  熟悉殷克胜的人士称,殷克胜到金鹰更多的是为了证明自己,金鹰基金如果只打造旗舰基金,很难通过单只基金来实现他三年500亿规模的愿望。公开信息显示,金鹰基金在总经理选秀时,其中有一条就是三年500亿规模。

  金鹰基金内部人士透露,殷克胜上任半年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推行基金经理选秀、引入了银行系的高管、改善金鹰的渠道和重启新基金的批量发行。

  知情人士称,殷克胜的底气来自金鹰基金实际控制人越秀集团的力挺。东亚银行旗下的东亚联丰投资入股金鹰基金的股权过户近日已获得证监会和商务部的批文,之后还会大规模增资扩股,计划将金融业务打造成为集团旗下继地产和交通后的另一个支柱产业。

  “矮子”的困境

  基金业内普遍认为,100亿规模为基金公司盈亏平衡的边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全部的60家基金公司中,有15家规模在百亿以下,这意味着,有1/4的基金公司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根据截至三季报的数据,浦银安盛、金元比联、诺德三家基金公司以约15亿元、20亿元和41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在国内公司规模排名中垫后。金鹰基金位列倒数第六。

  规模排名靠前的大型基金公司成长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规模落后的基金公司,发展状况却惊人的相似。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股东压力引发管理层动荡,进而导致人员流失,人才流失影响使得规模萎缩,规模萎缩反过来会受到更大的股东压力,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是几乎所有的小基金公司面临的困境。

  业绩长期靠后的宝盈基金便是一个样本。作为中国基金公司中的“老十家”,该公司至今还在为生存挣扎。有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在宝盈基金上任总经理掌舵的近4年间,宝盈鸿利基金、宝盈鸿阳基金均换了四任基金经理;宝盈泛沿海和宝盈策略基金各换了三任;核心优势基金虽然成立仅11个月就换了三任基金经理;债券基金和资源优选基金均换了两任。

  分析人士认为,宝盈基金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股东纠纷。

  宝盈基金的内部人士透露,继该公司原总经理陆金海和原基金经理陆万山“下课”后,原基金经理夏和平已经离职,宝盈基金的核心团队几乎完全“换血”,该公司旗下的部分基金的业绩排名依然处于垫底的位置。

  本报统计发现,上述15家规模在百亿以下的基金公司几乎都曾存在股东方面的问题以及人才流失的现象。而业内“新锐”华商基金和新华基金,其股东则让管理层放手经营。

  人才的流失影响到业绩。统计数据显示,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中,很少见到小基金公司的身影。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江赛春认为,直接影响收入的是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资产管理规模主要又受基金收益的影响,业绩和规模高度相关,基金收益的差距则来自于基金管理人能力的差异。

  “小基金公司的渠道非常有限,即使招行推荐的基金已达几十只,小公司的基金也进不了推荐名单”,一家小基金公司深圳的渠道负责人告诉本报,小基金公司业绩上客观存在硬伤,但是没有费用做渠道公关,对规模也有很大影响,小基金公司只能和部分银行的支行进行对接,事倍功半。

  此外,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还直接影响了员工收入。本报调查发现,同一职位,排名两级的基金公司待遇相差了4倍,小基金公司员工流向大基金公司是行业的普遍趋势。

  中金公司市场人士告诉本报,基金业会像券商一样,大基金公司垄断品牌和渠道,大吃小会成为趋势,小公司依靠常规手段发展越来越难。

  

(责任编辑:钟慧)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