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面临的前景,让人想起《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连营。
虽然欧洲央行、主要欧盟成员和问题当事国都口口声声说“债滚债”问题尽在掌握,口气与英格兰银行遭受索罗斯狙击时如出一辙,却无法为市场喂下“定心丸”。
钱、权力和风险向少数银行过度集中,会埋藏什么隐患?只要看看爱尔兰。该国前三大银行,总资产曾约合GDP的200%,结果当次贷冲垮“财富”地基,它们就成了本国经济炸弹,只能由政府和背后的全体国民收拾残局。
人们虽然爱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爱尔兰自身的责任毋庸讳言,但欧洲货币政策当局,恐怕也是时候承担起成员国正经历的问题的责任了。
要理解欧元债务危机,必须理解过去10年间,欧盟国家经历的迥异的宏观经济。
当南欧国家加上爱尔兰,在经历地产泡沫,北欧的成员国,却苦恼于增长放缓。
谈到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由繁荣到泡沫破裂动态转变的根源,加入欧元区后,大幅降低的实际利率难辞其咎。
正如人的情绪起起落落,经济也总是在乐观和悲观之间交替、高峰和低谷的转换间自我完善,或者毁灭。宏观治理任务无非避免过度兴奋,以及过度沮丧。
那么,能对此做什么?怎样才能影响工资、物价变动?扭转模型变动的幅度和趋势?
财政政策无疑可用作反周期工具,但作用非常受局限。其决策过程已经决定了缺乏弹性。而欧盟成员国的问题是,这些反周期的政策,要发挥效力,需要的手段必须和信贷扩张等货币政策紧密联系。而欧盟国家恰恰缺乏这样的工具。
这让人想起火烧连营,“曹操们”并不傻,链接可以稳定战船。但当船只起火,水路咽喉却不在自己手中。欧盟国家已经都把最主要的水路咽喉,交到了欧洲央行的手中。
而欧洲央行,某种意义上,却没有能力帮助这些困境中的国家,因为它的着眼点是全局,其工具也不能兼顾各个小船。但是,忽略个体,还能有效完成整体价格稳定、金融稳定的目标吗?
欧洲央行(ECB)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也很早就表示过,债务和赤字是各个主权国家的责任,而不是欧盟要承担的责任。
如果借用ING Bank布鲁塞尔的经济学家布热斯基(Carsten Brzeski)的话说,“欧洲央行已经得出了结论,债务危机不是他们的责任,而且他们也无法解决。”
救助当然不得不继续,起火的小战舰可能让舰队分崩离析。但问题依然故我,欧洲的领头羊德国经济已乐观复苏,而其他成员却还在泥淖中挣扎。
迥异的经济状况,和统一的货币政策,成就欧盟特色。
欧洲的问题不仅仅是更负责任的各国政府,也有如何建立一个更有力的欧洲央行。
事实上,欧洲目前的拯救计划成功假设是基于,爱尔兰只需少量援金,但事实上,外界的担心是,想扭转乾坤需要的不是“小数目”。
爱尔兰政府2008年9月宣布为一切不良债务担保,会算数的投资者发现这个包袱恐怕远超过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的金援额度。尤其目前,存款飞逃。
如果,欧洲的危机只是希腊、爱尔兰甚至葡萄牙,欧盟应该还能应付,但目前火势逼近的是:西班牙。作为欧洲第四大经济体,它的GDP超过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总和。
于是,虽然爱尔兰情况比希腊为佳,但救援“声”的效果却今非昔比。
从债券市场看。当希腊获得7500亿美元的EU/IMF救助,直接扭转了市场信心。而此次,救助声明把爱尔兰的国债收益率降低到7.93%,但是西班牙上升到4.75%,希腊上升到11.75%。
为什么?因为市场需要细节,但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市场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救援计划,目前还存悬念。因为救援的最终成败,决定于德国和欧盟总部,因为那里才是钱的大本营。但德国坚决要求私人投资者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外界却担心爱尔兰无法做到。
目前,西班牙正在采取措施,将预算赤字2009年GDP的11%降低到2011年的6%。并提高税率等。如果西班牙的自救行动确实有力,也许才能减小目前的火势。
和爱尔兰血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英国,对爱尔兰伸出救援之手,但是其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11月30日表示,英国向爱尔兰伸出援手并不意味着英国同样会救助其他陷入困境的欧洲国家。
英国的《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世界新闻报》的专栏作家已经在热议,“早说过,欧元本身难免分崩离析。”并且建议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做好处理欧元后时代的准备。欧元真的会变成短命梦想吗?还是涅槃重生?只有历史会有答案。
(作者毕业于北大国政及CCER,曾任海外通讯社北京站中文组长,主司宏观经济及金融政策分析。Yanina.zh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