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维基揭秘:“我从来不后悔, 也从来不妥协”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刘泽凡
2010年12月08日04:40
  曾有媒体评价朱利安·阿桑奇“长着一张年轻的脸,但拥有一头老人的银发”。

  他很少公开露面,甚至连照片也只有有限的几张,在极罕见的与媒体面对面采访时也表现得非常警惕。当有记者要求见他时,阿桑奇给出的回复是:“你想看什么?难道是我如何转动眉毛的吗?”

  2006年,这位前黑客决定以“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来有效地阻止非法治理”,并因此创建了“维基揭秘”网站。而作为网站创始人和9位董事会成员中唯一愿意公开身份的人,阿桑奇的人生从此彻底被改变。

  吉卜赛式的神秘流浪者

  阿桑奇从来都是轻装出行。肯尼亚、坦桑尼亚、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各国都有他的足迹,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住在机场。“他是一个古怪的人。”阿桑奇以前的同事说,“他的生活方式看起来是游牧式的,说实话我不理解他是如何生活的。他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只有一个背包,我猜这是他全部的东西。”

  关于阿桑奇经历的信息极其有限,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年龄和家庭住址。据说,阿桑奇的父母在一场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中相识。生下阿桑奇后,母亲拒绝让儿子接受传统的学校教育,理由是这会误导他对权力的态度。童年时,由于父母开办了一个流动演出公司,阿桑奇从小就过着吉卜赛人式的流浪生活。到14岁时,他已经和母亲搬了37次家。也许正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他不安分的冒险性格。

  澳大利亚的报纸说,阿桑奇的经历和一本名为《地下》的小说主人公门达克斯惊人的相似,小说讲述了这个来自墨尔本的年轻电脑黑客的“丰功伟绩”。阿桑奇与作家赛利特·德累福斯合著了这本小说,但他却否认自己就是“门达克斯”。

  在《地下》这本小说中,门达克斯是一个一直都不认识自己生父的神童,他从小游历了澳大利亚各地。青少年时期,门达克斯创建了一个电脑程序,使一队名为“国际破坏者”的黑客进攻了包括美国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等在内的拥有一些高度机密机构的网站。小说中,17岁的门达克斯在收到警察将突袭的警告后离家出走,18岁时做了父亲。在他受到警方的指控之后,妻子和他分手。“在短暂住院之后,他在墨尔本外的山区生活了一段时间。”小说写道。

  压力大但不后悔

  1991年时,阿桑奇因为与黑客好友们闯入加拿大一家电信公司的网络终端而被捕。他随后承认了24项指控。法官对他下达了“良好行为保释令”,仅罚款2100澳元。曾经参与调查阿桑奇的肯·德回忆说:“他进攻这些计算机系统的道德观是"我不会带来任何的伤害,那又有什么错呢?"”

  阿桑奇创建“维基揭秘”的灵感来自于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泄密事件。1969年,军事分析家丹尼尔·埃尔斯伯格拷贝了美国国防部官方关于越战的文件,但是这些被称作是“五角大楼的文件”直到两年之后才被媒体公之于众。“作为一个泄密者,这是一个最不值得学习的例子。”阿桑奇说,“当这些文件公之于众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政治价值了。”

  “维基揭秘”网站的建立花费了阿桑奇数月的时间。德累福斯说:“阿桑奇这个人,只要是他想达到的目的,他会有绝对的行动力去执行。他计划抛弃所有东西,从世界各地招募了一组工作人员。”于是,没有固定总部、数位核心成员以及约800名兼职人员和隐藏在世界各地的电脑,组成了“维基揭秘”的运作网络。从2007年开始,从肯尼亚政府的腐败内幕到美军关塔那摩监狱的工作程序,阿桑奇和同事们陆续将一大批各国政府未公开的信息曝光。至今为止,“维基揭秘”卷入了大约100场泄密官司,有人指责阿桑奇打着自由的旗号损害国家利益,其中有来自政府的明确的谴责,也有阿桑奇所说的“具体的死亡威胁”。

  在今年11月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小餐馆中对他的采访中,阿桑奇全程都在警惕地注视着周围。“每当想到余生可能会在监狱里度过的时候,情绪就会低沉,我就会拿着一本书静静阅读。现在的生活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如果阿桑奇接受法庭的审判,可能他的余生就会在监狱里度过。涉嫌泄露机密文件给“维基揭秘”的美国士兵曼宁被判了52年监禁。但他说:“虽然生活过得很艰辛,但自从踏上这条道路,我决心走下去,从来不后悔,也从来不妥协。”

  阿桑奇被捕前最后著述曝光

  编者按:在阿桑奇被捕前数小时,他为自己祖国的报纸《澳大利亚人》报撰写了一篇社论,在其被捕后,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阿桑奇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创办“维基揭秘”的动机,同时批评澳大利亚政府附和美国对其穷追猛打。

  1958年,一个名叫鲁珀特·默多克、后来成为了阿德莱德《新闻报》所有者及编辑的年轻人写道:“在保密与真相的赛跑中, 真相似乎总是能取得胜利。”他的观察也许受到了其父基思·默多克的影响,基思曾经揭露,澳大利亚军队当时正在无能的英国指挥官的指导下在加里波利海岸作出不必要的牺牲。英国方面试图让他闭嘴,但基思·默多克没有保持沉默,他的努力最后终结了灾难性的加里波利战役。

  近一个世纪之后,“维基揭秘”也无所畏惧地公开着那些需要告知公众的事实。

  我生长在昆士兰的一个乡镇上,那里的人们总是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信任政府,认为它如果缺乏仔细的监督就会发生腐败。菲茨杰拉德质询前的昆士兰政府处于一个腐败的黑暗时代,政客们会打压媒体报道真相。这些东西盘踞在我的脑中。“维基揭秘”正是在这些核心价值中被创造出来的。这个想法在澳大利亚萌生利用因特网技术,以新的方式报道真相。

  “维基揭秘”造出了一个新闻的新形态:科学性新闻。我们与其他媒体合作为人们呈现新闻,但同时也证明所报道的新闻是真实的。科学性新闻让你读新闻故事,然后通过点击网络看到构成故事的原始文件。这样你就能自己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是真的吗?记者有没有进行准确的报道?

  民主社会需要强有力的媒体,“维基揭秘”就是构成这种媒体的一部分。媒体帮助保持政府诚实。人们都说我反战:因为那些记录(的公开),但我不是反战。有的时候国家需要去打仗,然后战争就这么发生了。但没有什么比政府在战争问题上欺骗人民更罪恶的了,然后还让公民为这些谎言付出他们的生命以及税收。如果战争是合理的,那就说出真相,人民会决定是否要支持它。

  “维基揭秘”并不是美国大使馆电讯的唯一公开者。其他媒体,包括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西班牙《国家报》和德国《明镜》周刊都发表了同样的节选电讯。然而,“维基揭秘”作为这些其他团体的协调者,遭遇到了来自美国政府和它的助手所发出的最恶毒的攻击和指责……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没有对其他媒体机构发表任何批评。这是因为《卫报》、《纽约时报》和德国《明镜》周刊年份久远规模庞大,而“维基揭秘”则是年轻的、式微的……

  在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件中,美国最高法院说:“只有自由,不受约束的新闻才能有效地揭露政府的欺骗行为。”眼下“维基揭秘”风暴强调了维护所有媒体揭露真相权利的必要性。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