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电力 > 新能源

全球碳减排市场中的低碳金融创新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2月13日15:54

  在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大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的传统金融业更是将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碳交易市场作为自我创新的领域,并称之为低碳金融。尽管低碳金融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但是早在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之后它就开始在全球碳减排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低碳金融是随着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应运而生的,它的发展基础就是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个减排机制——国际排放交易机制、联合履约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它们使排放权利和额度有了商品的属性及交易的可能,从而催生出世界范围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为主的碳市场。欧美碳市场的率先出现让当地金融机构看到了新的商机,最初它们的作用只是扮演企业间排放权交易的中介角色,赚取略高于 1%的手续费。然而随着碳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2008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是2005年的10倍多,预计这一数额在2012年将达到1500亿以及在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碳排放信用额度开始成为稀缺的有价资源并进一步成为具有极大投资价值和较强流动性的碳资产。

  由此,发达国家围绕碳排放权交易开始形成以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排放配额和项目减排量交易及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低碳金融体系,它包含着市场、工具、服务和制度等要素,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提供了适当的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程序,其中既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银行绿色信贷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在全球低碳革命的大潮中,低碳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其关键性作用不可小觑。

  第一,在碳交易机制的运行中,碳排放权的商品属性和价格信号会引导企业把排放成本视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促进其环境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同时碳减排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使碳资产的有效管理成为企业经营中碳成本向碳收益转化的积极手段。第二,低碳金融的相关工具和制度可以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进行监督和约束,例如在对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审批时,除了用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还可将企业的碳减排额度作为还款来源;在直接融资方面,可以将能耗标准和排放标准列为企业发放债券和公司上市的强制性指标。第三,随着企业减排行动的快速推进,融资渠道的多方拓展如项目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产生的金融支持能力,将促进企业依托于项目和技术使能源链从高碳向低碳转移。第四,企业可以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间的联动和互动机制,通过低碳项目投资加快技术创新,加快生产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低碳金融主要服务于全球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市场交易活动。在发达国家,低碳金融的参与主体非常广泛,包括政府、企业、国际组织、商业和投资银行、保险和证券机构、私人投资者等。在此,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协助交易制度的设定和交易平台的搭建,同时以设立政府碳基金的形式直接参与。企业是低碳金融最庞大的参与主体,它们的介入完全是基于强制性减排的压力和市场利益的驱动,根据自身的减排情况追逐着碳排放额度购入或售出的利益最大化。像世界银行这类国际组织则一直是推动全球碳减排的先行者,早在2000年它就发行了全球首只投资减排项目的碳原型基金,后来又发行了一系列促进低碳发展的基金,如生物碳基金、社区开发基金、伞型碳基金等。

  随着碳减排市场的快速扩张,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不满足于小额手续费的收入,也开始大举进军低碳金融市场,例如巴克莱银行于2006年率先推出的低碳金融产品是标准化核证减排量期货合约;荷兰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也随后推出了欧盟减排配额期货的零售产品;摩根士丹利则除了宣布向碳减排市场投资30亿美元,还参股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并成立碳银行,为企业减排提供融资和咨询服务。目前,以碳减排项目和配额为主的碳资产的管理是欧美金融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业务之一,当然它们也是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追逐的热点,私人投资者一般用私募股权的方式介入各类减排项目并期待着高额回报,仅至2005年年底欧洲私人资本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政府主导的投资资本,并在2007年达到70多亿欧元。

  发达国家低碳金融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使得其低碳金融市场的容量不断扩大、流动性逐步增强、投资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一个逐渐成熟的市场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和私人投资者参与其中,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积聚了大量的资金和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低碳金融产品的种类在发达国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碳减排市场,减排的行动和效果往往发生在配额或项目减排量交易之后,因此就形成了与商业信用十分类似的碳信用概念。国际排放交易制度中联合国分配的排放额度、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中的欧洲排放配额、联合履约机制中的减排单位及清洁发展机制中的核证减排量都属于碳信用的范围,并具有低碳金融衍生品的特性。针对这些碳信用额度,全球不少金融机构除了开展惯常的减排项目委托贷款和担保业务外,还设计了一系列低碳金融衍生产品,如低碳期货期权、低碳证券、低碳保理、低碳掉期交易等,目前低碳金融业务已成西方国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点发展领域。的确,面对低碳经济的挑战,以传统制造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各国金融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谋求发展。

  然而作为一个对国际条约管制高度依赖的市场,各国在减排目标、监管体系及市场建设方面存在的很大差异致使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产生了诸多问题,也给低碳金融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某些不确定因素。首先,全球减碳交易行为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统一的国际市场尚未形成,由于区域性市场所在国家的相关制度不尽相同,各个市场之间很难进行直接的跨市场交易,因而造成全球减碳市场的高度分割状态。其次,《京都议定书》制定的各项减排交易机制在2012年以后能否延续运行成为全球碳交易市场未来发展最大的政策风险,也将对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产生威胁。最后,在项目减排量的交易中,减排量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一直在发生变化,交付风险即项目能否获得预期的核证减排量也成为该市场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另外,低碳金融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创新领域,对于该业务的利润空间、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以及减排项目的开发、审批、实施和认证,世界上许多金融机构都还缺乏足够的知识存量和人才储备。

  尽管如此,当前大力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已形成国际共识,低碳经济也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因而,未来国际共识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强化将对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低碳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责任编辑:null)

人民网

216粉丝

关注

财经频道

475粉丝

关注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