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月金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升5.1%,是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升幅。此前一日,央行宣布,从12月20日起,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至18.5%。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也是一个月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记者注意到近期媒体用词也发生了变化:从“通胀预期”到“通胀”再到“防止恶性通胀”。而CPI的持续高涨和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频频举措,更说明了政府对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的担忧与日俱增。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加息其实并不是一个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但加息能有效地防止食品价格上涨蔓延成全面通胀,即防止通胀预期变成全面通胀现实。
明年全面通胀或将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 11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
据悉,与过去2007年、2008年起因一致,这次通胀是食品价格拉动的,不同点是以往食品价格上涨是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有很多国家加大了粮食制造乙醇的力度,而且以石化为原料的,包括化肥、运输等成本也大幅上升,带动了粮食价格上涨,但现在食品尤其是菜价上涨很可能与气候有关。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日前表示,目前食品价格高涨很可能因为货币流动性大量存在和利率偏低而蔓延到整个经济体,而且现在具备产生全面通胀的条件,通胀风险非常高。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撰文表示,中国广义货币在2010年前三季增加了19%,新增货币量实际还高于美国此次量化宽松所推出的6000亿美元(中国前三季度M2增量换算为美元应为1.65万亿)。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中国金融机构今年前11个月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到全年7.5万亿元信贷目标的99.3%。1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9.5%,而10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9.3%。
业内人士认为,这暗示货币供应量在政府要求控制信贷的情况下依然过分充裕,并且在不断推升通胀压力。
野村证券发给本报记者的报告显示,中国明年经济面临的主要上行风险是CPI上涨和资产价格再通胀。
巴曙松也认为,明年全年的通胀会比较高,在4%—5%之间,而且如果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则预计全年通胀高点可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控制通胀成货币政策焦点
尽管通胀已成为趋势,但摩根大通的分析师王黔认为,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国应该能够经受住较高水平的通胀,比如4%到5%。
浙商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郭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CPI指标的设计主要反映发展中国家消费特征,食品占据30%以上的比重,这在经济发展初期是合理的,目前CPI没能全面反映资产价格上涨连锁反应带来的消费价格上涨压力。
但“明年控制通胀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且控制通胀必须有货币政策的有力帮助。”汪涛认为,为了使明年信贷速度降下来,货币政策的一些手段要同时使用,包括加强流动性管理,其重要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还会多次上调。第二个重要手段是信贷规模的额度管理,明年还会继续采用月度和季度管理的方式。
汪涛预计,明年信贷增速可能是14%到15%,明年M2的速度可能定在15%。
加息不可避免
继10月20日加息之后,在收紧货币政策的工具选择上,央行宁可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进一步采取加息的手段,令市场感到费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央行本次没有采取加息举措来管理当前高企的通胀及通胀预期,可能还统筹考虑到了外部经济环境及热钱流入等多方面的情况。
而汪涛认为,在中国加息其实并不是一个紧缩货币的主要工具,因为在中国利率水平非常低,即使加100个点、200个点,也不能有效限制新增贷款的额度。
“但加息是控制通胀预期最明显、最重要的一个工具。”汪涛表示,我们平常提到的负利率,不是简单的名义利率减去通胀就是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胀预期才是实际利率。目前,通胀已经来临,而且,通胀预期在不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是采取更强烈的措施来控制流动性的时候了,以加息来控制未来的通胀预期。
汪涛预计,从现在到明年的12个月之内会加息100个点,未来几天加息一次,明年再加息三次。
作者:王月金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王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