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少鹏
自11月12日沪深股市暴跌至12月15日,沪深股市已度过23个交易日,投资者心态正趋于稳定。这是因为,先前被认为引发暴跌的多个因素已经水落石出,不再令人猜疑。
笔者认为,当时导致股市暴跌的核心诱因可能并不是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而是可能与打击内幕交易新政有关,部分机构在认可获利幅度的基础上,闻风策略性退出,从而引发跟风盘。像货币政策转向等理由更像是“副诱因”,在“主诱因”发挥作用时,火上浇油或者雪上加霜。经过23个交易日后,投资者逐步认识到,许多导致股市调整的诱因已经水落石出,趋于明朗:
一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预期已明朗化。
看一下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路线图”:10月19日宣布次日加息;随后于11月11日、11月22日、12月13日连续三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造成的股市波动只是短期行为,并不能改变A股向上的运行趋势。不过,我们也确实不可低估货币政策转向对于投资者心态的影响。
我在央行10月20日加息时,明确指出加息将正面刺激中国股市,但对于今年内一次性加息0.5%的建议,断不赞成。为什么对待同样的加息,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理由也不复杂,是时点、背景差异:早在今年初,就有一些专家极力建议加息,不断扰乱投资者心态,早加一点,可以让投资者心态稳定下来。但在实施一次加息,表明政策方向之后,再继续大幅度加息,效果就不一样了。不但不会对“过剩的流动性”产生决定性作用,而且会对于股市投资者的心态却有超级大的影响。
央行近期采取连续性紧缩政策,只是一种策略的调控。即在通胀上行初期通过“下猛药”,力争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达到较好的调控效果。调控效果将会很快显现,央行也就会减缓出台紧缩政策的频率。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过度紧缩对于转型的顺利进行是十分不利的。目前看来,央行最终选择了审慎的策略,不大可能采纳大幅度一步到位加息的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而这一政策预期在前期已被广大投资者所认同。换言之,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预期已被市场消化。所以说,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已然稳定了。
二是澄清了有关经济运行特定问题内涵的认识。大家都认识到,中国经济仍处于稳步增长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回落,并不等于中国经济真的没有后劲了。并且增速出现回落,总体上是在预料之中的,也是合理的。
2010年三季度GDP增速从二季度的同比10.3%放缓至9.6%,表明经济仍处于稳步扩张的阶段。10月份工业生产增速从9月份的同比13.3%放缓至13.1%;11月份这一数据又回升至13.3%。10月份名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降至同比24.4%,11月又回升至24.9%。而零售放缓至仍然强劲的18.6%,11月又回升至18.7%。这些数据变化说明,一时的涨落与经济气企稳回升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有关,并不能借此断言我国经济脱离了稳步增长阶段。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启动的第一年,无论从投资的规模和力度而言,还是从产业增长和转型而言,对经济驱动的能量均不可小觑。经济稳定增长还将持续下去。
对于炒作不休的CPI以及流动性过剩问题,“妖魔化描述”已难以主导舆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适当的通货膨胀率是毫不奇怪的。通过采取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调控措施,可以将CPI增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CPI能够控制在4%左右,应当就是不错的成绩了。
看待流动性问题也是如此,既要认识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下力气理顺相关机制。但同时,流动性合理充裕必需保障,而不是为压而压。尤其不能因美国生病发烧,中国过度服药。
三是消除了对经济增长后劲的疑虑。一些专家认为,在4万亿投资之后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将会显著衰减,这一判断依据不足。我认为,有四项大的措施将对后续经济增长提供支持:1、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晰的“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2009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部崛起规划相继出台,以及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规划进一步延续,使得我国东、中、西和东北部四大经济区域全部纳入到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中。2、七大新兴产业规划。日前,国务院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行业。3、鼓励民间投资战略。今年5月份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4、今年启动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总投资为5220亿元,增量为2620亿元,投资增幅达到100%。据测算,如果障性住房能够实现5000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就能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约1.3个百分点。
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我们认为,这也是对有关“4万亿投资完成后经济增长是否没有后劲”的一个回应。
四是对于国际压力的恐惧有所舒缓。
美国等危机经济体不断施压中国,试图迫使中国中断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10月份表现至为激烈。虽然股市暴跌被冠以货币政策调整、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率升高等国内理由,但外界压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即使现在,这种压力也没有减弱的迹象。
针对这些情况,高层审时度势,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坚持国家主权利益、坚持以我为主独立发展、坚持平等合作的立场,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框架。可以说,维护了大局未变。所以,公众对于外来压力的恐惧得到舒缓。
上述“副诱因”得以初步解除,有利于股市回归常态。
鉴于打击内幕交易不是一场运动,而是重在机制、重在长远。并且,从国际经验看,判断内幕交易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尽管会查处一些内幕交易案例,但这不意味着中国股市将要展开人人自危的大清洗。所以,股市在暴跌之后,将逐步回归常态。从市场内部供需矛盾来看,大体正常。
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1997家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同比37%;净利同比增长35%,净利同比增幅创近三年新高(2008、2009年前三季度业绩增幅分别为7.28%、-2.59%);前三季度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75元,创近10年新高。显然,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不仅没有下滑,而且增长相当强劲。
股市增量资金在不断增加。将在年底前成立的34只基金,有望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近700亿;融资融券试点的扩大也有望给市场带来200多亿的资金;另外,储蓄资金也有一部分“搬家”到了股市。股市所处的流动性宽裕环境仍将持续。